一种下肢康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28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下肢康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康复支架,特别是适用于脑瘫病人使用的下肢康复支架,属康复器械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除死亡率较高以外,病残率高达70-80%。对于该病除去采用药物治疗外,重要的是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后遗症。脑瘫患者下肢瘫痪的主要表现为足内翻下垂,外旋超过45°,下肢处于非功能位;由于肌无力,致使行走时下肢拖拉且呈外划圈状。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康复,主要以矫正上述症状为主。然而至今尚未有一种完全有效进行康复矫正和运动锻炼的辅助治疗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矫正脑瘫患者的非功能状态的新型下肢康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取如下方法来实现其设计思路为,使瘫痪肢体强制处于功能位,即膝关节略屈曲,足尖朝前,足下垂与地平面呈120-130°,髁关节和膝关节相对固定,且可助力行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固定主架(1),该主架高度高于膝关节,在固定主架(1)相对应足部和下肢部位的两侧设有足固定带(4)和下肢固定带(3)。由于固定主架(1)为一体式结构,利用下肢固定带(3)和足固定带(4)将病肢相对牢固地固定于固定主架(1)中,这样使得在行走时病肢不至于因膝关节、髁关节屈曲无力,产生划圈动作,从而保证了行走时病肢能处于功能位。
由于脑瘫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为使卧床时病肢同样处于康复矫正位,因此在固定主架(1)的背部即相当于病肢的腓肠肌两端设有两个横支架槽(5),当卧床时,在横支架(5)中插入横支架(6),这样就保证病肢处于功能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为使固定主架(1)和病肢的相对摩擦减少,并达到吸汗的目的,在固定主架(1)的内侧与病肢接触处设有一层装饰保护层(2)。
为使病肢足部与下肢能长期保证处于功能位,提高矫正效果,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固定主架(1)的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设计为呈120-130°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支架槽(5)和横支架(6),其截面形状可以为燕尾形、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
为使患者在行走时,足部与地面减少冲击,在固定主架(1)相对于患者足部位置粘接一个支架底(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病肢放入固定主架(1)中,利用下肢固定带(3)、足固定带(4)将病肢固定在固定支架(1)中即可行走;卧床时在横支架槽(5)中插入横支架(6),即可保证病肢处于功能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保证了卧床时病肢处于功能位,行走时克服了肌无力产生的下肢拖拉且呈外划圈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脑瘫病患者早期康复矫正的良好器械。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侧面剖视示意图在图中(1)-固定主架,(2)-装饰保护层,(3)-下肢固定带,(4)-足固定带,(5)-横支架槽,(6)-横支架,(7)-支架底参照
图1、图2,采用注塑的方法制得固定主架(1),按固定主架(1)内侧面形状用柔性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制成装饰保护层(2),将其粘接在固定主架(1)的内侧面,将弹性材料制得的支架底(7)粘接在固定主架(1)的底面。在固定主架(1)相对应于足背和髁关节部位的两侧各固定足固定带(4),在相对应于膝关节的上、下端及下肢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固定下肢固定带(3);固定主架(1)背面相对应于腓肠肌的上、下端部位各开有一个燕尾形的横支架槽(5),两槽间距为10-15cm。利用注塑方法制得横支架(6),其截面形状为燕尾形,长度比固定支架(1)的宽度长5-10cm。至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横支架槽(5)和横支架(6)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康复支架,由固定主架(1)、装饰保护层(2)、下肢固定带(3)、足固定带(4)、横支架(6)等构成。其特征是在固定主架(1)的前方两侧固定有下肢固定带(3)、足固定带(4),其长度可调。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支架,其特征是在固定主架(1)的内侧有装饰保护层(2)。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支架,其特征是足跟部位夹角为120-130°。
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支架,其特征是在固定主架(1)的背部有横支架槽(5),用以安装横支架(6)。
5.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支架,其特征是横支架槽(5)和横支架(6)的截面形状可为燕尾形、圆形或多边形。
6.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支架,其特征是在固定主架(1)的底面固定镶有支架底(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脑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矫正的下肢康复支架。它由固定主架(1)、装饰保护层(2)、下肢固定带(3)、足固定带(4)、横支架底(7)等构成。在固定主架(1)上设有横支架槽(5),可插入横支架(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使病肢卧床时处于功能位,行走时克服了由于肌无力而造成的下肢拖拉且呈外划圈状的非功能态,是脑瘫病患者下肢早期康复矫正的良好器械。
文档编号A61F5/01GK2321414SQ9822008
公开日1999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10日
发明者吴世新, 刘玉美, 柳志浩, 徐月荣, 吕芳 申请人:吴世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