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225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内痔、直肠息肉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次性的医疗器械。
目前,治疗内痔及直肠息肉的方法很多,而用医疗器械治疗的方法较普遍,特别是其中用医疗器械实行套扎的方法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内痔或直肠息肉套扎后,可使其缺血而枯萎脱落,疗程短,治愈率高,无任何付作用,更无任何后遗症,再者免除了病者用外科切除之痛苦。但目前这方面的医疗器械尚有缺点,一是套扎时因套扎器负压吸引力不理想,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反复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痔核及直肠息肉的套扎器,不仅有好的负压吸引力,吸入痔核或直肠息肉充分而保证套扎部位准确,另一方面将接触痔核的部分和主体部位呈可拆卸性固定,因而可作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现有套扎器的手柄,拉杆复位弹簧装置,板机,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内支承管拉杆,外支承管,活塞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特别是在内支承管前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一个吸附管,在外支承管前端及内支承管前段外面套有一个推圈管。
本实用新型的拉杆复位弹簧装置包括拉杆复位弹簧及垫管。
本实用新型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包括内支承管复位弹簧及垫管。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拉杆前段是可拆卸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在肛门窥器下,定位痔核后,局部消毒,将套扎胶圈套在吸附管前端,把吸附管口紧密按压在痔核顶端,徐徐往后扣板机,板机带动拉杆向后移,拉杆带动活塞在吸附管内向后移,活塞移至内支承管端口,因活塞直径比内支承管端口的直径大,所以带动内支承管及吸附管向后移动。在活塞向后移的过程中同时产生负压,将痔核或直肠息肉吸进吸附管内,随着活塞继续向后移,痔核或直肠息肉整个的被吸进管内。而在吸附管向后移时,其管前端套着的胶圈也随之后移,在胶圈移至推圈管的管口时即被推出,这时正好套在痔核或直肠息肉的根部。此时停止扣压板机,徐徐松开板机,此时拉杆复位弹簧将垫管及拉杆,以及板机向前推,在活塞向前推时,吸附在吸附管内的痔核或直肠息肉就逐步的向管外退出。当活塞向前移动而欲离开内支承管口时,内支承管对内支承管的复位弹簧的压力减小,内支承管复位弹簧就将内支承管徐徐向前推。在两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拉杆及内支承管复位,此时痔核或直肠息肉就全部从管内脱离出来,痔核或直肠息肉因缺血枯萎,约一星期左右脱落,治愈率达99%以上。用完了的套扎器将推圈管拆下,尔后再旋转活塞而带着旋转拉杆,使拉杆前段松脱,继而将拉杆前段及吸附管拆除而扔掉,达到一次性的目的,从而避免交叉感染。而吸附管、推圈管及活塞可设置大、中、小型号,适用不同大小的痔核或直肠息肉。
为了帮助将胶圈套到吸附管前端,可设置子弹头形状的套圈器,将胶圈从尖的部分套入,推到套圈器尾端,再将其尾端套在吸附管前端,很容易的将胶圈推滑而套在吸附管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负压吸力大,吸入痔核或直肠息肉充分,保证套扎部位准确,而治疗率好,另一方面是接触痔核或直肠息肉的部分可与主体部位分离拆下,达到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圈器构造示意图。
根据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手柄10,拉杆复位弹簧装置8、板机9、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7,内支承管6、拉杆5、外支承管4,活塞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内支承管6前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一个吸附管2,在外支承管4前端及内支承管6前段外面套有一个推圈管3。拉杆复位弹簧装置8包括拉杆复位弹簧及垫管。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7包括内支承管复位弹簧及垫管。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的前段是可以拆卸的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有扩圈器11,有可以套在扩圈器11及吸附管前端上的胶圈12。
权利要求1,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包括手柄(10),拉杆复位弹簧装置(8),板机(9),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7),内支承管(6),拉杆(5),外支承管(4),活塞(1),其特征是在内支承管(6)前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一个吸附管(2),在外支承管(4)前端及内支承管(6)前段外面套有一个推圈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其特征是拉杆复位弹簧装置(8)包括拉杆复位弹簧及垫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其特征是内支承管复位弹簧装置(7)包括内支承管复位弹簧及垫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其特征是拉杆(5)的前段是可以拆卸的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痔核直肠息肉套扎器,其特征是在内支承管(6)前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一个吸附管(2),在外支承管(4)前端及内支承管(6)前段外面套有一个推圈管(3)。本实用新型负压吸力大,吸入痔核或直肠息肉充分,保证套扎部位准确而治愈率高,另一方面是接触痔核或直肠息肉的部分可与主体部位分离拆下,达到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B17/00GK2333352SQ9823456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日
发明者谭忠海, 陈流南 申请人:谭忠海, 陈流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