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25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医疗卫生及科学实验中应泛应用的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属医疗卫生器械。
现有重复消毒使用的玻璃注射器以及目前广为使用的所谓“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均不能真正达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相当多的地方仍将用后的注射器回收重新组装、消毒后再次使用,个别不经有效清洗、消毒重复使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大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一次后自动报废,不能再次使用的、名符其实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由外套管、配套针头、在内活塞杆的前端具有自溶活塞体的内活塞等组成。
在自溶活塞体的表面设有溶孔,也可不设溶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内活塞前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的内活塞前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套管、2锥头、3锥头孔、4内活塞、5内活塞杆、6连接件、7自溶活塞体、8溶孔、9胶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这种注射器由带有锥头(2),锥头孔(3)的外套管(1)和在内活塞杆(5)前端具有自溶活塞体(7)的内活塞(4),以及配套针头等组合而成,在自溶活塞体的表面设有溶孔(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外套管、内活塞杆可采用塑料制作,自溶活塞体是以玉米淀粉或其它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粘合剂(蒸溜水或纯净水)、润滑剂(硬脂酸镁)等混料后在模具中经高压压缩成高密度的活塞体。
实施例1,如图2所示,将在内活塞杆前端具有连接件(6)的内活塞杆放在模具中,经压机将自溶活塞体直接压制在内活塞杆前端,形成内活塞。
实施例2,如图3所示,选用前端为平面的内活塞杆,先经压机压制出自溶活塞体,之后再用胶(如阿拉伯胶)将自溶活塞体粘贴在内活塞杆前端形成内活塞。
压制过程中在自溶活塞体上表面形成若干个凹陷的溶孔,此溶孔用以调节软化变形的时间。自溶活塞体的形状以及与外套管的配合尺寸等均由模具控制。玉米淀粉经压制后具有的形状和强度保证注射器的使用和卫生要求及与外套管的密封性。产品制成后经消毒密封后待用。在使用时注射器吸入的药液浸入自溶活塞体,注射完毕后自溶活塞体很快软化变形失去与外套管的密封至使注射器自动报废无法再次使用,真正达到了一次性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按本技术方案试制若干支5毫升的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采用5吨左右压力制成内活塞,经内部检测试用各项技术性能均符合现有注射器国家标准,注射使用后10分钟内自溶活塞体软化变形,使注射器不能再次使用,自溶活塞体对药液的吸附量小于万分之一,同时对药液不产生任何影响,可充分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这种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将彻底消除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是安全注射的又一次进步。
权利要求1.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这种注射器由外套管、配套针头、在内活塞杆的前端具有自溶活塞体的内活塞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自溶活塞体的表面具有溶孔。
专利摘要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属医疗卫生器械。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注射器均不能达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用后重复使用的现象大量存在,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大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在内活塞的前端具有自溶活塞体,注射器使用后自溶活塞体很快软化变形使注射器自动报废不能再次使用,真正达到一次性使用的效果。这种注射器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文档编号A61M5/50GK2350069SQ98251708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徐彦生, 吕明辉, 李丽朝 申请人:徐彦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