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骨折固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25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股骨近端骨折固定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临床治疗器械,主要提出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固定钉。
股骨近端骨折相当多见,且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几乎与股骨颈骨折相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治疗上难题大,骨折不易愈合且易并发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定位钉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因而影响到临床使用的疗效。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结构为该固定钉钉体呈三刃形,在钉体前端的棱上有一定深度和间隔的缺槽,三条棱上的缺槽其连线构成螺旋形,钉体的后端为圆柱形,其上开置螺纹。
使用操作在C形臂χ光机电视监视下行手术复位,复位时动作应轻柔,且忌粗暴,以免加重股骨头的血循环障碍。复位满意后,助手应保持患肢轻度内旋外展,术者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无菌操作,用一枚骨圆针作指导以确定进钉点。采用局部浸润性麻醉,在进钉处用尖刀切开皮肤及深筋膜,长约1.0cm。按关节负重方向打入,由坚厚的股骨近端外侧骨皮质和Adams弓二点支持,即接近与股骨干呈23°角的方向,同时照顾前倾角,即与水平夹角约10°角的方向打入第1钉,其钉尖达股骨头软骨下0.5cm处。然后患髋屈曲外旋,监视固定钉是否位于股骨颈内(近似股骨颈轴位),若不在股骨颈内,拨出后重新操作。第二个进钉点位于其上方,股骨大转下2-3cm处,同样局麻后切一长约1cm小切口,沿股骨颈中轴线偏上方向打入另一枚固定钉,同时照顾前倾角。确信两钉位置满意后,小切口各缝合1针。术后2-3天在床上逐渐活动,术后3-4周后逐渐下床扶拐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以后每隔1-3月复查χ线片,确认骨折已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后方可逐渐负重,一般在1.5-2年为妥。
本实用新型股骨近端固定钉基于股骨近端解剖特点、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骨折多发生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其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小和固定可靠的特点。
实施例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
图1A-A剖面图。
附图3为
图1的侧视图。
参照附图对其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该固定钉钉体3呈三刃形,每两棱的间距为4.5cm,在钉体前端棱5上有一定深度和间隔的缺槽2,三条棱上的缺槽连线构成螺旋形,钉尖1长1cm,钉体的后端为圆柱形,与三刃所在的钉体部分周径相同,其上开置螺纹4,以防术后钉滑入髋关节内,同时有利于插入和拔出。使用时配备打拔器,打拔器头部带有螺纹,与钉体螺纹结合,将钉打入或拔出。打拔器为现有技术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固定钉,其特征是固定钉钉体(3)呈三刃形,在钉体前端的棱(5)上有一定深度和间隔的缺槽(2),三条棱上的缺槽其连线构成螺旋形;钉体的后端为圆柱形,其上开置螺纹(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临床治疗器械。其结构设计为:钉体呈三刃形,在钉体前端的棱上有一定深度和间隔的缺槽,三条棱上的缺槽其连线构成螺旋形;钉体后端为圆柱形,上面开置螺纹。本实用新型基于股骨近端解剖特点、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其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和固定可靠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B17/78GK2362452SQ9825158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王迪 申请人: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