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020阅读:2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烧烫伤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
目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比较多,配方各有不同,效果各异。如临床上常用的湿润烧伤膏对小面积浅度烧伤疗效亦可,但对深二度烧伤治疗效果不理想,三度烧伤基本无效,需靠植皮消灭创面。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烧伤干燥创面,择机植皮,无生肌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也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制造工艺简单,疗效可靠,能够有效地治愈各类烧烫伤,抗感染能力强,作用快,30%面积以内的烧烫伤不需植皮。
本发明的烧烫伤散,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鸡蛋内膜1~5份、侧伯叶5~10、霜桑叶5~10、白芷5~10、乳香5~10、没药5~10、地榆5~10、冬青叶5~10、芦荟5~10、冰片1~5、硫酸锌0.25~0.3。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包括以下原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儿茶5~10、积雪草5~10、寒水石5~10。
鸡蛋内膜是鸡蛋壳内的一层白膜,其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有止咳记载。它含有蛋白质、胶原成分,用于烧烫伤使创面收敛生肌。硫酸锌属化学药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锌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修复,对成纤维细胞增生、上皮形成、胶原合成起重要作用。其它中药成分含有鞣质、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各种维生素、黄酮甙等。本发明组成科学,主要作用凉血、止血、收敛、止痛、生肌、杀菌、抗感染、抑制疤痕形成。本药物宜生用,为外用药,制备方法简单,把各组分混合、粉碎,过筛即可。
本发明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对治疗各类烧烫伤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本发明还具有很强的抗癫痫治疗作用。用量少,作用快,临床用于治疗各类烧烫伤,60%面积以内的无感染二度烧烫伤,常规抗感染、支持疗法、清创后创面用药一次,15~20天内治愈,不留疤痕。30%面积以内的三度烧烫伤经数次或十几次创面用药,不需植皮。对此,治疗早,不留疤痕;若感染,治疗不及时,可不同程度地留下疤痕。本发明创面用药后10~12小时干燥,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护层,阻止体液渗出,防止外部细菌侵入。临床治疗各类烧烫伤1216例,现对其中168例病人做以下临床报告一、病例选择1、168例病人中1~16岁67例,17~67岁101例;男性126例,女性42例。
2、硫酸、碱性灼伤、沥青灼伤17例;汽油、液化气烧伤38例;电灼伤1例;沸性液体烫伤112例。其中头面部、颈部、手、躯干、乳房、脚烧烫伤69例,99例为四肢部位伤。
3、烧烫伤面积最小1%,最大55%。
4、烧烫伤深度二度1%~55%面积142例,二度烧烫伤感染至三度创面和三度烧烫伤1%~30%以内面积26例。
5、烧烫伤分类轻度86例,中度44例,重度15例,特重3例。
6、就诊时间12小时内87例,24~72小时内59例,4天~30天内22例。
二、诊断标准1、由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损伤。
2、烧烫伤面积估计中国九分法3、烧烫伤深度估计三度四分法4、烧烫伤程度分类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定的分类标准(1)轻度烧烫伤总面积在9%以下的二度烧烫伤;(2)中度烧烫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10%以下;(3)重度烧烫伤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烫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休克,(2)复合伤,(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4)特重烧烫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20%以上。
三、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常规清创、抗感染、支持疗法清创后将本发明的烧烫伤散均匀地撒在创面上,厚约0.3~0.5毫米暴露创面。
四、疗效评定1、60%以下无感染的创面用药一次15~20天内治愈,不留疤痕。
2、10%以内的三度烧烫伤,创面无感染,用药数次,不需植皮,不留疤痕。
3、二度烧烫伤用其它方法治疗超过半月创面不愈合或并感染,小面积三度烧烫伤治疗超过半月,改用本发明治疗,愈后不同程度的留有疤痕。
4、面部、手、关节功能部位,伤后即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愈后无疤痕。功能不受影响。
5、强酸、强碱烧烫伤除外6、重度肌肉烧烫伤除外。
五特点1、无感染的二度烧烫伤创面用药一次治愈,不需每日换药刺激创面。
2、30%以内的三度烧烫伤创面用药,根据情况用药数次至数十次治愈。
3、创面用药后10~12小时干燥,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护层,阻止体液渗出,防止外部细菌侵入。
4、无菌条件不严格,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5、血常规,生物化学检查无异常。
6、在上述42例女性病人中,有2例因癫痫大发作而烧伤。其中一例烧伤头部,一例烧伤胸、腹、下肢。头部烧伤的病人,烧伤治愈后,癫痫病亦被治愈,至今9年未复发。另一例病人,烧伤治愈后,癫痫基本治愈,在无感情刺激下,自己能控制症状发作。
六、病例介绍例一周××,男32岁,被液化气烧伤,头面、颈、胸、腹、四肢部、双手,二度烧伤面积约55%,常规抗感染治疗加支持疗法,外用烧烫伤散一次15天治愈,不留疤痕。
例二王××,女,26岁,被汽油烧伤双下肢,伤后在私人诊所秘方治疗30天至严重感染,来我院时,T 41℃,BP12/8Kpa,P120次/分,HD6克,WBC14.6×109/I。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破伤风症状典型。创面用卫生纸包扎,覆盖脓液,皮肤缺损约25%。初诊1、烧伤并严重感染,皮肤缺损25%;2、失血性贫血(烧伤前流产失血);3、败血症;4、破伤风;5、电解质严重紊乱。处理,清创,抗感染,纠正贫血,抗破伤风治疗,支持疗法。创面外用烧烫伤散暴露疗法,住院治疗199天,未植皮。右侧漆关节外侧,轻度疤痕,挛缩,行松解术后关节活动如常,其它创面皮肤修复后弹性好,疤痕不明显。
七、对照与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湿润烧伤膏对照湿润烧伤膏对5%以下的二度烧伤无感染的创面疗效不错,10%以上和感染的创面效果不理想。
以二度烧伤创面为基准,本发明药物用药一次,10~15天治愈。湿润烧伤膏日二次涂创面15~20天不愈合。本发明人就收治了22例二度烧伤伤员,经湿润烧伤膏治疗20天以上需植皮后改用本发明的烧烫伤散治愈,不需植皮。本发明与湿润烧伤膏用于同一例二度烧伤病人,右手、小臂用本发明一次,创面暴露,15天治愈。左小臂用湿润烧伤膏外涂0.5厘米厚,无菌纱布包扎,日换药一次,15天时创面感染至三度创面,后改用本发明治疗20天,疤痕形成。《人民军医》1996.4(61),解放军151医院李志军等报道了《湿润烧伤膏致右手感染1例》证实了对深度烧伤治疗无效,对浅度烧伤易感染。
八、论证烧烫伤散具有收敛、生肌、凝固蛋白、杀菌、抗感染等作用。用于烧烫伤病人使创面形成密闭的保护层,控制感染,抑制绿脓杆菌生长,防止败血症发生。烧烫伤散能激活上皮细胞,促进正常组织形成,有助于创面早期愈合。该药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修复,对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上皮形成、胶原合成起重要作用。由于药物配方合理,有些药物能抑制疤痕,所以对成纤维细胞的过渡增殖和无秩序的疤痕疙瘩增殖有抑制和缓解作用。
该药经临床验证,对60%以下的二度大面积烧伤和30%以内的三度烧伤有效率100%,治愈率100%。
实施例一最佳实施例鸡蛋内膜5份、侧伯叶10、霜桑叶10、白芷10、乳香10、没药10、地榆10、冬青叶10、芦荟10、冰片5、硫酸锌0.25实施例二鸡蛋内膜3份、侧伯叶8、霜桑叶6、白芷5、乳香7、没药5、地榆8、冬青叶10、芦荟6、冰片3、硫酸锌0.3实施例三
鸡蛋内膜1份、侧伯叶5、霜桑叶5、白芷8、乳香9、没药7、地榆5、冬青叶7、芦荟5、冰片1、硫酸锌0.25实施例四鸡蛋内膜4份、侧伯叶10、霜桑叶8、白芷6、乳香5、没药5、地榆7、冬青叶5、芦荟8、冰片4、硫酸锌0.3实施例五鸡蛋内膜5份、侧伯叶5、霜桑叶5、白芷8、乳香9、没药10、地榆10、冬青叶6、芦荟10、冰片1、硫酸锌0.25、儿茶6、积雪草10实施例六鸡蛋内膜1份、侧伯叶8、霜桑叶10、白芷5、乳香6、没药5、地榆7、冬青叶5、芦荟8、冰片2、硫酸锌0.3、儿茶8、积雪草5、寒水石权利要求
1.一种烧烫伤散,其特征在于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鸡蛋内膜1~5份、侧伯叶5~10、霜桑叶5~10、白芷5~10、乳香5~10、没药5~10、地榆5~10、冬青叶5~10、芦荟5~10、冰片1~5、硫酸锌0.2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烫伤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原料儿茶5~10、积雪草5~10、寒水石5~10中的1~3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烫伤散,其特征在于由鸡蛋内膜5份、侧伯叶10、霜桑叶10、白芷10、乳香10、没药10、地榆10、冬青叶10、芦荟10、冰片5、硫酸锌0.25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烧烫伤散,是由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鸡蛋内膜1~5份、侧伯叶5~10、霜桑叶5~10、白芷5~10、乳香5~10、没药5~10、地榆5~10、冬青叶5~10、芦荟5~10、冰片1~5、硫酸锌0.25~0.3,对治疗各类烧烫伤有效率100%,治愈率100%,不需植皮,不留疤痕。
文档编号A61K33/30GK1295848SQ9911256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6日
发明者唐永奎 申请人:唐永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