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740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确切的说它是主要用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造方法。
由风、寒、湿侵入人体所致痹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此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公知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内服药和打封闭的治疗方法,但内服药对人体常有副作用,打封闭的治疗过程又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申请号为9510925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膏药,这种膏药由毛芋头、干姜、威灵仙、两面针、牛膝、独活、羌活、五加皮等药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经麻油浸泡、加热提取有效成份、炼油、下黄丹、去毒、摊涂制成,这种膏药对治疗风湿有疗效,但它不能对因风、寒、湿所致的痹症均有疗效,况且这种膏药长期贴在患处,会使一些患者造成皮肤骚痒。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对由风、寒、湿所致痹症均有疗效,能直接作用于患者病位,使用方便的外用擦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宝库中对痹症的发病原因机理的阐述及治疗原则,筛选出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的药物,并结合现代药理、药效的研究组方制造而成。
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组份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川乌5~15份草乌 6~20份羌活15~30份独活8~25份马钱子(制)7~20份当归8~24份胆南星 5~16份细辛 6~18份红花6~16份附子(制)9~23份干姜 4~1份 肉桂6~15份川芎8~26份乳香(制) 14~32份 没药(制)20~38份血竭12~22份 冰片 6~16份薄荷脑 6~16份甘草5~20份其制备方法依次为a、按配比称取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马钱子(制)、当归、胆南星、细辛、红花、附子(制)、干姜、肉桂、川芎、乳香(制)、没药(制)、血竭、甘草,混合后粉碎制成粗粉。
b、湿润药粉取浓度为60%,重量为上述原料总量4~6.5倍的乙醇,将上述粗粉湿润并搅拌均匀,装入渗漉器内,在10℃~30℃的温度内密封放置4~8小时;c、浸渍药物再取浓度为60%,重量为第一次所用量的3~5倍的乙醇,把乙醇加入上述湿润后药粉中,乙醇加至药粉上表面对药物浸渍,其余乙醇留下待用,把浸渍的药物在10℃~30℃的温度内放置48小时。
d、药物渗漉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将上述浸渍后的药液缓缓渗漉,边渗漉边把称量中剩余乙醇加入,当收集的漉液重量为川乌、草乌等17味药总药量的4~6.5倍时停止渗漉,将药渣进行压榨,把漉出药液与压榨出的药液合并,在10℃~20℃温度下静置24小时,而后过滤;e、冰片、薄荷脑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重量配比中的冰片和薄荷脑,分别放入容器各加入它们重量4~6倍的乙醇,乙醇浓度为60%,使其溶解;f、混合制备将冰片、薄荷脑溶液与过滤后的药液混合;本发明中各味药通过恰当的配制,因此它的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特别显著,尤其对筋骨、肌肉、关节疼痛,座骨神经痛、关节肿大及跌打损伤等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发明的药物还具有制造工艺较简单,使用很方便的优越性,患者不需吃药,只需在患病部位擦抹即可得到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用于临床,其结果如下以237名患者为例237例痹症患者均来自门诊和病房,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77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177例中男74例,女103例,年龄18~62岁,病程30天~18年,平均3.36年;对照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1岁,病程40天~17年,平均3.54年,两组在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上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一、病例选择标准(一)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沉或肿胀、晨僵、麻木或屈伸不利。
2、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
二、治疗方法采用单盲法,治疗组用本发明所制备的药物治疗,局部洗净后擦干,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正红花油治疗,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三、治疗结果(一)病情分级,症状轻重程度采用计分法关节、肌肉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屈伸活动等分严重计4分;重计3分;中计2分;轻计1分;消失计0分四级。
(二)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2、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其积分值下降2/3以上者。
3、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变,关节或肢体有所恢复,其积分值下降1/3以上,但不足2/3者。
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其积分值下降不足1/3或无变化者。
(三)结果见下表两组疗效对比
由上表中看出,治疗组177例中,临床治愈42例(23.7%),对照组60例中,临床治愈3例(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
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a、按配比药量中称取药物(以千克为单位)川乌1.2草乌1.5羌活3独活2.3马钱子(制) 2.3当归2.3胆南星 1.5细辛1.5红花1.5附子(制)2.3干姜1.5肉桂1.5川芎2.3乳香(制)3 没药(制)2.8血竭2.3冰片1.5薄荷脑 1.5甘草1.5
b、取称出药物中的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马钱子(制)、当归、胆南星、细辛、红花、附子(制)、干姜、肉桂、川芎、乳香(制)、没药(制)、血竭、甘草、混合粉碎成粗粉。
c、用150千克浓度为60%的乙醇将药物粉碎后的粗粉湿润并搅拌均匀,而后装入渗漉器中在温度为15℃的状况下密闭放置6小时。
d、称取900千克浓度为60%的乙醇,取这些乙醇中一部分加入经湿润并密封放置过的药物中对药物作浸渍,使乙醇加至与药粉上表面相平,其余乙醇留下待用,而后将浸渍药物在20℃温度下放置48小时。
e、把浸渍后的药物以1~3ml/分钟的速度渗漉,边渗漉边把上述留下的乙醇加入药物中,等渗漉出药液为150千克时,停止渗漉,然后将药渣压榨。压榨出的药液与渗漉药液混合,而后在10℃~15℃温度下静置24小时后进行过滤。
f、把称量出的冰片和薄荷脑分别放入15千克的60%浓度的乙醇中溶解。
g、将冰片和薄荷脑的溶液与过滤后药液混合,然后分装成小瓶即可。
实施例2本例中药物,按配比药量中称取药物(以千克为单位)川乌 4 草乌5 羌活10独活 7.5马钱子(制) 7.5当归7.5胆南星5 细辛5 红花5附子(制) 7.5干姜5 肉桂5川芎 7.5乳香(制)10 没药(制)2.5血竭 7.5冰片5 薄荷脑 5甘草 5在制备工艺中湿润药物所用乙醇为700千克,浸渍药物所用乙醇为2800千克,溶解冰片和薄荷脑各用乙醇20千克。在制药过程中操作工艺与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在选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药物和配量基础上,另外加入一种强力透皮剂氮卓铜,以增强药物被快速透皮吸收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制造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药液制成后,在药液内加入药液量的0.5~1%的氮卓铜而后搅拌均匀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这种药物主要由下列组份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川乌5~15份草乌6~20份羌活 15~30份独活8~25份马钱子(制) 7~20份当归 8~24份胆南星 5~16份细辛6~18份红花 6~16份附子(制)9~23份干姜4~16份肉桂 6~15份川芎8~26份乳香(制)14~32份 没药(制) 20~38份血竭12~22份 冰片6~16份薄荷脑6~16份甘草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优选配比为川乌 6~12份 草乌 8~15份羌活15~25份独活 12~20份马钱子(制) 8~16份当归12~18份胆南星 7~15份 细辛 8~15份红花6~13份附子(制) 10~20份干姜 6~15份肉桂8~12份川芎 10~18份乳香(制) 16~28份 没药(制)20~28份血竭 16~21份冰片 6~13份薄荷脑 8~15份甘草 6~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其最佳重量配比为川乌8份 草乌 10份羌活20份独活15份马钱子(制) 15份当归15份胆南星 10份细辛 10份红花10份附子(制)15份干姜 10份肉桂10份川芎15份乳香(制) 20份没药(制)25份血竭15份冰片 10份薄荷胞 10份甘草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的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按配比称取中药原料;b、将配比中的川乌(制)、草乌(制)、当归、胆南星、马钱子(制)、独活、羌活、细辛、红花、熟附子、干姜、肉桂、川芎、乳香(制)、没药(制)、血竭、甘草,粉碎制成粗粉c、用浓度为60%,重量为上述药物总量的4~6.5倍的乙醇,将上述粗粉湿润并搅拌均匀,装入渗漉器内,在10~30℃的温度内密封放置4~8小时;d、再取浓度为60%,重量为湿润药物工序中乙醇量的3~5倍的乙醇浸渍,被浸渍药物在10~30℃的温度内放置48小时;e、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将上述浸渍后的药液缓缓渗漉,当渗漉液的重量为川、草乌等17味药物重量的4~6.5倍时,停止渗漉,将药渣进行压榨;把漉出药液与压榨出的药液合并,静止,而后过滤;f、称取配比中的冰片和薄荷脑,分别放入容器加入它们重量4~6倍60%浓度乙醇,使它们溶解;g、把冰片、薄荷脑溶液与过滤后的药液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湿润后的药物浸渍工序中,应先将一部分乙醇加入湿润后的药物中,乙醇应加至与药面相平,剩余乙醇在渗漉时,边渗漉边加入;漉出药液与压榨的药液合并后应在10℃~20℃温度下静置24小时后再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药液与冰片、薄荷脑溶液混合后再加入两者总量0.5~1%的氮卓铜。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由风、寒、湿所致痹症的药物,主要由川乌、草乌、羌活、独活等十多味药物经乙醇湿润,浸渍在一定的温度和工艺方法操作下制备而成,这种药物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262951SQ9911635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9日
发明者王素兰, 董督帅 申请人:王素兰, 董督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