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8190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便秘是给人们带来非常痛苦的常见多发病,除因体弱、疾病、长期卧床者外,还与饮食结构、气候、情绪、紧张生活节奏等有关。有资料报道便秘的发病率达人口的11.4%。某些地区因饮食结构和习惯或气候的因素,便秘的发病率更高,可高达23%,在我国的常发便秘人口约达1亿人。许多人因滥用强泻剂或灌肠等而影响肠功能加重便秘,成为顽固不治之症。
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遇到以下棘手问题1.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麻仁丸,因其不被吸收而起到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但长期服用或已变成习惯性用药,则有少量矿物油被吸收,结果造成淋巴结、肝、脾中呈水滴状积聚,对年老体衰病人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带来很大危险。
2.稀释性泻剂如硫酸镁、镁乳等。以增加小肠和结肠的渗透负荷来起作用,也能刺激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促水泻作用一起产生了结肠的分泌增加。但剂量大时,对小肠刺激过度,引起腹痛,长期服用可对肝、脾、肠系统造成损害。
4.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果导、双蜡苯啶等,作用于肠道,刺激肠蠕动而排便。但长期服用可造成小肠吸收不良,还可损伤肠肌丛神经节细胞,因而造成进一步的便秘,甚者可造成低血钾至洋地黄中毒。
以上药物,对顽固性、习惯性便秘者,长期服用后,均有耐药样反应,很多病人用上类各种药物仍不能排便,最后不得不灌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各种类型便秘有效的,既可缓泻又可急攻的(调节用药浓度),饮用方便的,无副作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便秘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便秘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以及多年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泻下导滞、行水消胀、滑肠润燥、清热解毒、宣畅气机、扶正固本、药膳同源的天然食用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祖方,以臣辅君,达到既能增强肠蠕动,又能润滑肠道,达到既泻又补的目的。从中医的理论,便秘的根源是火、毒、内热而成,本发明药物不只是单纯的解决通便的问题,而是对引起便秘的火、毒予以对症治疗,并直接解决便秘的原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肠、胃等器官,而作用根据药物的浓度既可缓和持久,又可急功近取,甚至可以作为术前灌肠用药。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以下同)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番泻叶 1.0-1.5蜂蜜 0.8-1.2金银花 0.4-0.8菊花 0.2-0.5厚朴花 0.1-0.4其中,优选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番泻叶 1.0-1.2蜂蜜 1.0-1.2金银花 0.5-0.8菊花 0.2-0.4厚朴花 0.2-0.3其中,更优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番泻叶 1.2蜂蜜 1.0金银花 0.6菊花 0.3厚朴花 0.2其中,还可含有蜂王浆的重量份树为0.05-0.1。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优选的药剂是茶块。
本发明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取番泻叶、金银花、菊花、厚朴花粉碎成粗粉,混匀。将蜂蜜溶入适量温水,再入适量淀粉,调成淀粉糊,与上述粉末充分混匀,到入制定的模具,制成茶块,在50-60℃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密闭储藏2-3天,取出包装。或将干燥后的茶块,移放在石灰干燥箱内,冷后进行包装,制成适量茶块。
在调成淀粉糊时,可加入蜂王浆(是否加入蜂王浆可根据生产者对成本的要求而定)。
用时可直接开水冲泡服用。根据便秘程度决定用量(每次可冲服4-12克,需要时用到30克)经北京市XXXXXX测定,本发明制剂中含有以下主要成分名称 含量mg/100g(本制剂)蒽甙 167.4总蒽醌甙 213.7银花总皂甙 162.5厚朴碱 12.6菊酚 93.3葡萄糖和果糖 15864蔗糖 1186氨基酸 485.3维生素B10.07维生素B20.12维生素C5.8
我们对上述发明药物用动物进行毒性或不良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急性毒性实验当使用本发明药物,大鼠口服灌胃3000mg(药剂量)/Kg(鼠体重),小鼠口服灌胃至4000mg/Kg时,3天内观察,除用药当天有明显腹泻外,无其它任何不良反应。
2.长期毒性实验用大鼠对本发明药物进行长期毒性实验,剂量为100、1000、5000mg/kg/天。口服用药12周,在6周及12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结果血液生化,尿化验均正常。用药组较对照组平均体重减少5%,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胃、肠、肝、胆)未发现病变。而人的用药量为40-120mg/kg/天,是动物实验的42-125分之一,证明本发明药物安全可靠。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药物用天然食用植物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无化学甜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药物无须煎煮,直接开水冲饮,象茶一样方便且有茗茶一样的甘、香。携带、服用均方便,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
3.本发明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在泻的同时还可达到清热、败毒、温补的作用。轻症者一次仅需冲饮1块可起缓泻作用,重症者可一次冲饮3-4块,可引起峻泻,一次冲饮6-8块可用于术前灌肠。最好不要一次用药超过8块。
4.本发明药物成本低,制作简单,疗效好。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本发明对数百例病人系统的应用本发明药物进行观察,并选择相应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如下1.对习惯性便秘病人的治疗观察选60例病人,分三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1-42岁),第一组为实验组,应用本发明药物4克/天/人,开水冲饮,第二组为对照组1,使用XXXXXX药厂当年生产的果导50mg/天/人,口服,第三组为对照组2,使用XXXXXX药厂当年生产的酚酞2片/天/人,口服,分别观察18小时内的用药效果,及用药1周时的效果,见表1。
表1.习惯性便秘病人用药对比
2.对临时性便秘者的治疗观察同上,选60例临时便秘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16-48岁),实验组用本发明药物6克/天/人,冲饮,对照组1用果导50mg/天/人,口服,对照组2用酚酞2片/天/人,口服,观察用药后18小时内的效果,见表2表2.临时性便秘者用药对比<
3.对昏迷病人及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治疗观察选颅脑损伤昏迷便秘病人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0岁),长期卧床便秘病人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各分为三组,实验组用本发明药物10克/天/人,开水冲后,昏迷病人鼻饲灌胃,卧床病人口服,对照组1用石蜡油20ml/天/人,对照组2用50%硫酸镁20ml/次/人,两对照组均为昏迷病人鼻饲,卧床病人口服,观察用药后24小时内的效果,见表3。
表3.昏迷病人及长期卧床便秘病人用药对比
表3证明本发明药物对昏迷病人便秘及长期卧床病人便秘治疗与石蜡油及硫酸镁,同样有效,但石蜡油及硫酸镁不能长期应用,它们可对人体相应的器官造成损害,而本发明药物则无此损害。
本发明又对100例术前病人施用灌肠,术前各用本发明药物30克/人/次,滚开水500ml浸泡5-10分钟,服1次,再以滚开水500ml浸泡5分钟再服第二次,结果有效率达100%。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各类便秘病人的治疗都有明显的疗效。因其合理的配伍结构,长期适量服用,无不良反应。本发明药物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在治疗便秘方面的优势。
实施例番泻叶 120g 蜂蜜 100g金银花 60g菊花 30g厚朴花 20g取番泻叶、金银花、菊花、厚朴花粉碎成粗粉,混匀。将适量温水,加入蜂蜜溶解后再加适量淀粉,调成淀粉糊,与上述粉末充分混匀,到入设定的模具,制成茶块,在50-60℃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密闭储藏2-3天,取出包装,或将干燥后的茶块,移放在石灰干燥箱内,冷后进行包装,制成适量茶块100块,每块约4克。
根据生产需要,在调成淀粉糊时可加入蜂王浆5克(以上量计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便秘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番泻叶 1.0-1.5蜂蜜 0.8-1.2金银花 0.4-0.8菊花 0.2-0.5厚朴花 0.1-0.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治疗便秘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番泻叶 1.0-1.2蜂蜜 1.0-1.2金银花 0.5-0.8菊花 0.2-0.4厚朴花 0.2-0.3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治疗便秘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番泻叶 1.2蜂蜜 1.0金银花 0.6菊花 0.3厚朴花 0.2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中还可含有蜂王浆的重量份数为0.05-0.1。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的任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其中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5的治疗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茶块。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依次按下述步骤进行取番泻叶、金银花、菊花、厚朴花粉碎成粗粉,混匀;将蜂蜜溶入适量温水,再入适量淀粉调成淀粉糊,与上述粉末充分混匀,在50-60℃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密闭储藏2-3天,取出包装,制成本发明的药剂。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7的治疗便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治疗便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说的药剂是茶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便秘的冲饮药物,它是以番泻叶、金银花、菊花、厚朴花及蜂蜜等中药为材料制成,其过程为,将番泻叶、金银花、菊花、厚朴花粉碎成粗粉,混匀;将蜂蜜溶入适量温水,再入适量淀粉调成淀粉糊与上述粉末充分混匀,制成茶块,50—60℃条件下干燥,冷后进行包装,制得本发明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1/00GK1257735SQ9912713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
发明者任炎午 申请人:任炎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