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3504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蛇床子素及其制备方法。
众所周知湿疹是易诊断难治疗的皮肤科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主要为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对于并发细菌及病毒感染者,必须与抗菌药物合用。而激素类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对患部面积大或长期使用者,,可能产生副作用。特别是易诱发感染,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激素类药物又属于禁用,因而激素类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受到限制。且激素类药物治疗湿疹易复发,致使不病人长期处于无良药可选的境地;有的患者病程长达数年或十年以上。
蛇床子素(osthol)由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提取,化学名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目前尚无其在临床药用方面的报道及其制备方法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即给出蛇床子素在治疗皮肤湿疹上作为药用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乙醇提取、分离、精制蛇床子素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即采用结构式为(I)的化合物作活性成分,与多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和载体结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艺制备成液态或膏状或固态形式制剂,其中,结构式(I)的化学分子式C15H16O3,结构式表示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即采用乙醇提取、分离、精制的工艺提取蛇床子素,其提取工艺流程参见附图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参见附图蛇床子素的提取、分离、精制具体构成如下提取称取蛇床子100Kg拣选,粉碎成10目粗粉,以95%乙醇润湿后,置渗漉器中,加乙醇按渗漉法提取至渗出液呈淡绿色为止,合并渗漉液,回收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约30升备用。
分离将上述提取浓缩液30升放置10℃以下静置结晶,减压抽滤或离心分离得粗制结晶,取出母液,在10℃以下静置再结晶,同法结晶分离二、三次,母液供以后集中处理,收集结晶体备用。
精制将上述粗晶体置于布瓷漏斗中,加适量乙醇及时减压抽洗四、五次(所洗醇液浓缩后再结晶)除去油脂杂质,得绿色或淡绿色晶体,置烧瓶中,加适量乙醇加热溶解,加入3%活性炭加热回流20分钟脱色,趁热过滤,滤液静置结晶,滤出晶体,再用热醇重结晶二、三次,即可得无色柱状结晶--蛇床子素。
母液的处理收集各次的母液,加20%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与其中的脂肪、挥发油等皂化,加水稀释搅拌后静置,减压过滤,分取沉淀,用蒸馏水抽洗数次,加前法在热乙醇中溶解,加活性炭脱色,重结晶二、三次,即可得无色柱状结晶--蛇床子素。
根据上述工艺,蛇床子素总收得率为生药量的0.7%以上,乙醇消耗量约为250升。
本品经薄层斑点测试与蛇床子素标准品完全一致。
本品熔点82~84℃。
本品与蛇床子素标准品作对照用紫外分光法进行含量测定,含蛇床子素在96%以上。经薄层鉴定为单一的化学成分。熔点为82~84。水份测定、重金属测定等均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的要求。长期保存质量稳定无改变。
将蛇床子素配制成软膏剂,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皮肤科、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皮肤科、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进行临床预试,疗效观察总结如下临床研究治疗湿疹临床观察95例,总结如下
以上病例的病程为2周~10年,平均病程2.12年的患者在使用期间无明显副作用发生,以上证明该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是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药效与毒理的研究、工艺研究、质量分析研究等。
药效与毒理的研究在制剂中含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透明质酸酶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0.01);对组织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DNCB诱发豚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类,制剂中含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DNCB所致小鼠皮肤过敏反应(伊文思兰比色法),蛇床子素高剂量组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制剂中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均能提高磷酸组胺致痒阈(P<0.05-0.01)。制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病奈瑟氏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高剂量制剂(含蛇床子素为该制剂两倍),临床用制剂给豚鼠破损皮肤按1g/只/次,一日2次给药,未见毒性反应,观察七日,各组动物均健存,体重均有增加。
皮肤刺激试验用制剂给家兔破损皮肤按1g/只/日连续给药7天后观察7天,未见皮肤刺激反应。
皮肤过敏试验本方剂对豚鼠过敏试验,不产生致敏作用。
动物长期性试验豚鼠于破损皮肤涂制剂中蛇床子素高剂量/只/天,临床制剂/只/天,每天1次,连续28天,逐日观察一般状况,给药期满活杀一半动物取血检查血液及血生化6项指标,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组织并称湿重计算脏器系数,并作心、肝、脾、肾及涂药部位的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停药观察两周后,再活杀剩余动物进行上述测定和组织学检查。
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各组动物一般状况良好,药物组豚鼠破损皮肤逐日好光洁。整个给药期及恢复期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基本一致。给药期结束,血常规、血生化及脏器系数检查结果表明,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肉眼观察各脏器组织,未发现有任何病变。心、肝、脾、肺、肾及涂药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观察期结束检查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延迟性毒性反应。
工艺研究有完善的工艺研究,从生药蛇床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总收得率为生药量的0.7%以上。
质量分杆研究原料蛇床子素及制剂均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经分批检查,结果均符合所订的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蛇床子素(osthol)是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品,配制成制剂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突出,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中药蛇床子药源广易得,提取、分离、精制工艺不复杂,总收得率不低,质量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结构式为(I)的化合物作活性成分,与多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和载体结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艺制备成液态或膏状或固态形式制剂,其中,结构式(I)的化学分子式C15H16O3,结构式表示如下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的工艺步骤a.提取称取蛇床子100Kg拣选,粉碎成10目粗粉,以95%乙醇润湿后,置渗漉器中,加乙醇按渗漉法提取至渗出液呈淡绿色为止,合并渗漉液,回收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约30升备用;b.分离将上述提取浓缩液30升放置10℃以下静置结晶,减压抽滤或离心分离得粗制结晶,取出母液,在10℃以下静置再结晶,同法结晶分离二、三次,母液供以后集中处理,收集结晶体备用;c.精制将上述粗晶体置于布瓷漏斗中,加适量乙醇及时减压抽洗四、五次(所洗醇液浓缩后再结晶)除去油脂杂质,得绿色或淡绿色晶体,置烧瓶中,加适量乙醇加热溶解,加入3%活性炭加热回流20分钟脱色,趁热过滤,滤液静置结晶,滤出晶体,再用热醇重结晶二、三次,即可得无色柱状结晶--蛇床子素;母液的处理收集各次的母液,加20%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与其中的脂肪、挥发油等皂化,加水稀释搅拌后静置,减压过滤,分取沉淀,用蒸馏水抽洗数次,加前法在热乙醇中溶解,加活性炭脱色,重结晶二、三次,即可得无色柱状结晶--蛇床子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蛇床子素,以其为活性成分,与多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和载体结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艺制备成液态或膏状或固态形式制剂,疗效显著、配制简单、无任何副作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乙醇提取、分离、精制蛇床子素的工艺方法。
文档编号A61K31/352GK1263764SQ99127838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30日
发明者曾庆通 申请人:曾庆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