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返流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11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返流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一种有抗返流能力的输液、输血装置。
输液、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所用的输液(血)器能满足通常情况下输液的要求,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回血现象。例如,在输液肢体上同时进行血压测量、血压计袖带绑在输液静脉上方时,又如输液者在持瓶上厕所时。回血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而且有可能形成血栓,阻塞输液通道。若血栓脱落,进入循环系统,还会栓塞肺动脉,引起肺梗死等严重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抗返流输液装置,能保证输液时的药液只能正向流动,不会返流,从而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
这种抗返流输液装置包括进液针、滴壶、调节器、穿剌针连接头,进液针与滴壶由一导管相连,滴壶与穿剌针连接头也由一导管相连,调节器套于导管外,穿剌针连接头上有一单向阀。
这种抗返流输液装置上的单向阀,在药液顺向流动时开启,在药液逆向有压力差时即关闭。从而保证输液时药液不会返流,防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



图1为这种抗返流输液装置的结构图;附图2为一种单向阀的结构图;附图3为阀盖的结构图;附图4为图3的A向视图;附图5为阀体的结构图;附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1所示,这种抗返流输液装置包括进液针1、滴壶3、调节器5、穿剌针连接头7。进液针与滴壶由导管2相连,滴壶与穿剌针连接头由导管4相连,调节器套在导管4外。穿剌针连接头上有单向阀6。进液针是用来插入输液瓶中导入药液用的,穿剌针连接头用来与软针头或套管针相连接的。
这种抗返流输液装置中的单向阀6可以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单向活瓣式,球形阀芯式、阀片式等。图2所示为阀片式结构,包括阀盖8、阀体10和阀片9。如图3所示,阀盖的上部12成较细的管状,下部有一扁的圆柱形空腔15。如图5所示,阀体的下部成管状11,上部有一扁的圆柱形空腔20,其中心有一楔形凸起16。如图2所示,阀盖的下部与阀体的上部相扣合在一起,阀盖在内,阀体在外。阀片9处于阀盖下的空腔内楔形凸起16的上方,阀盖的上端由导管4与滴壶3相连,阀体的下端即为穿剌针连接头。在药液顺向流动时,即图2中由上向下流动时,阀片由楔形凸起顶住,药液绕过阀片进入阀体下部11内,形成通路。当逆向有压差时,阀片将被药液压向上方,与阀盖上的密封面19相紧贴,药液就无法回流,达到抗返流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阀盖下部空腔15的侧壁上还可以有一些半圆柱状的凸起14,以保证阀片与空腔侧壁间有畅顺的药液通道,且能保证阀片不过度侧移。图中13为防止阀片向上过度上凹的挡块。
如图5和图6所示,阀体上部空腔20的底面上还可以分布着一些凸块18,以使阀片与空腔的底面17之间有畅顺的通路,且阀片不会被底面17吸住,较小的反向压差即能使阀片向上移动,启闭灵活。图中21为与套管针连接用的螺纹管。
权利要求1.一种抗返流输液装置,包括进液针(1)、滴壶(3)、调节器(5)、穿剌针连接头(7),进液针与滴壶由导管(2)相连,滴壶与穿剌针连接头由导管(4)相连,调节器(5)套于导管(4)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剌针连接头上有一单向阀(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返流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6)包括阀盖(8)、阀体(10)和阀片(9),阀盖的上部成较细的管状,下部有一扁的圆柱形空腔(15),阀体的下部成管状,上部有一扁的圆柱形空腔(20),其中心有一楔形凸起(16),阀盖的下部与阀体的上部相扣合在一起,阀片处于阀盖下部的空腔内楔形凸起(16)的上方,阀盖的上端由导管(4)与滴壶(3)相连,阀体的下端(11)即为穿剌针连接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返流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盖下部空腔(15)的侧壁上有一些半圆柱状的凸起(14),所述的阀体上部空腔(20)的底面上分布着一些凸块(18)。
专利摘要抗返流输液装置,一种医疗器械,包括进液针1、滴壶3、调节器5、穿刺针连接头7,进液针与滴壶由导管2相连,滴壶与穿刺针连接头由导管4相连,调节器5套于导管4外,穿刺针连接头上有一单向阀6。单向阀在药液顺向流动时开启,在药液逆向有压力差时即关闭,从而保证输液时药液不会返流,防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M5/14GK2391620SQ9924021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3日
发明者黄冰 申请人:嘉兴市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