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返流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537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返流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包括抗返流装置和引流装置,所述抗返流装置与所述引流装置连接,其中,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储液囊的出液口与储液桶的进液口连接,储液桶的出液口与引流袋的进液口连接;引流袋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有开关,解决了目前临床上脑脊液体外的引流装置组装零散的缺点,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抗返流引流器更加整体化,避免了由组件连接造成的污染导致颅内感染的几率增加,且密闭性更好。
【专利说明】一种抗返流引流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具体来讲是用在腰椎穿刺&0_aya囊植入穿刺术后,持续引流脑脊液所需要的外接抗返流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在腰椎穿刺&0_aya囊穿刺术后,持续引流脑脊液需要一个外接引流装置,然而,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的引流装置,只是使用普通的一次性引流袋来连接一个Iml注射器或2ml注射器进行脑脊液持续引流,其缺点在于:
[0003]1、现有的引流装置零散且密闭性不好,当注射器与引流管在连接的过程中连接不紧密时,容易造成污染,增加了患者颅内感染的机率;
[0004]2、不容易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观察时必须把注射器与植入的管道分离并将引流液排空后,才能比较直观的观察引流状况;
[0005]3、现有的引流装置连接处不能保持相对的无菌状态,若用纱块包裹会影响观察,且反复打开纱块也不能确保连接口处于无菌状态;若不用纱块包裹很容易引起污染;
[0006]4、引流导管接口不紧密,变换体位时容易造成脱管;
[0007]5、引流袋刻度不准确,不能准确统计引流量;
[0008]6、现有的引流装置不能保证抗返流,易造成脑脊液逆流;
[0009]7、用2ml注射器连接引流管,因引流装置内的空气阻力较大,会影响脑脊液引流效果;
[0010]8、不便于及时倾倒引流液,容易造成管内堵塞,脑脊液引流不畅。


【发明内容】

[001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状态的抗返流引流器。
[001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包括抗返流装置和引流装置,所述抗返流装置与所述引流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抗返流装置包括第一储液囊,第一储液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 ;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第二储液囊,第二储液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相连;在所述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之间设有三通阀。
[0013]所述第二储液囊的出液口与储液桶的进液口连接,储液桶的出液口与引流袋的进液口连接;引流袋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有开关。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处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设有导丝。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储液囊为漏斗状结构。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储液囊和第二储液囊均为扁平透明储液囊;容积均为0.5ml。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液桶的进液口处设有三通阀。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三通阀通向大气压端口处设有空气过滤网。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液桶的外表面设有计量刻度。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解决了目前临床上脑脊液体外的引流装置组装零散的缺点,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储液囊的出液口与储液桶的进液口连接,储液桶的出液口与引流袋的进液口连接;引流袋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有开关,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抗返流引流器更加整体化,避免了由组件连接造成的污染导致颅内感染的机率增力口,且密闭性更好。
[0022]2、解决了不便于观察脑脊液引流是否通畅的缺点,储液囊设计为扁平透明结构,且三通阀门可根据需要来调节排放的引流液,以利于观察脑脊液引流是否通畅。
[0023]3、解决了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调节两个三通阀门,可及时倾倒引流装置内引流液,而不至于因引流液滞流导致管道堵塞,引起引流不畅。
[0024]4、解决了准确统计引流量的问题,圆柱型的储液桶外表面设有计量刻度,可直观准确记录引流量,以便根据引流情况调整抗返流引流器的悬挂高度。
[0025]5、解决了植入管道与引流装置容易脱离及引流液逆流的问题,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处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设有导丝;引流装置的第二储液囊内的通道为水平放置的漏斗形状,不仅可保证导丝与引流装置紧密连接,防止导丝脱出,还可以防止引流液的逆流。
[0026]6、减少了直接更换引流装置的频率,不仅降低了污染及感染的机会,而且降低了因频繁更换装置所产生的材料费用,节约成本。
[0027]7、整个抗返流引流器的容积一定,且两个透明储液囊容积均为0.5ml,这样可减少管腔内的阻力,保证持续弓I流通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返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返流引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I表示第一储液囊;11表示出液口 ;12表示进液口 ;
[0033]2表示第二储液囊;21表示出液口;22表示出液口;
[0034]3表示三通阀;
[0035]4表示储液桶;41表示进液口 ;42表示出液口 ;
[0036]5表示引流袋;51表示进液口 ;52表示出液口 ;
[0037]6表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返流引流器,包括抗返流装置和引流装置,所述抗返流装置与所述引流装置连接,所述抗返流装置包括第一储液囊1,第一储液囊I设有出液口 11和进液口 12。在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处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设有导丝。
[0040]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第二储液囊2,第二储液囊2为漏斗状结构并设有进液口 22和出液口 21,所述第一储液囊I的进液口 11与第二储液囊2的进液口 22相连;在第二储液囊2的进液口 22与第一储液囊I的进液口 11之间设有三通阀3。
[0041]所述第二储液囊2的出液口 21与储液桶4的进液口 41连接,储液桶4的出液口42与引流袋5的进液口 51连接,在储液桶的进液口处设有三通阀。引流袋5的进液口 51和出液口 52处分别设有开关6。
[0042]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囊和第二储液囊均为扁平透明储液囊;容积均为0.5ml。
[0043]优选地,所述三通阀通向大气压端口处设有空气过滤网,这样有利于避免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微小颗粒进入。
[0044]优选地,所述储液桶的外表面设有计量刻度。
[0045]将抗返流装置与引流装置连接后,组成一个密闭状态的抗返流引流器,将两个三通阀3打开,关闭引流袋进液和出液口的开关,此时引流液会由抗返流装置流向引流装置,且保持单向流通。
[0046]扁平透明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处的通道将导丝妥善固定后,便于观察由于变换体位而导致的导丝有无脱出的状况,确保引流液不会反流,仅流向引流装置。
[0047]扁平透明第二储液囊的漏斗形状,以保证引流液单向引流而不会进入抗返流装置。
[0048]当整个装置密闭连接后,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时,将引流装置中的两个三通阀均指向大气压的方向设置有空气过滤网,可避免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微小颗粒进入,且关闭引流袋进液口和出液口处的开关后,引流液由第二储液囊流向储液桶,通过储液桶可以观察引流液的量,在每次观察记录后,将储液桶中的引流液及时倾倒入引流袋中,以便于下一次观察记录引流量。
[0049]引流装置中第二储液囊42中的液体排空后,此时抗返流装置与引流装置相通,过一段时间,如果引流装置中的第二储液囊充盈则说明引流通畅,反之引流不通。
[0050]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包括抗返流装置和引流装置,所述抗返流装置与所述引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返流装置包括第一储液囊,第一储液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 ; 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第二储液囊,第二储液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相连;在所述第二储液囊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之间设有三通阀; 所述第二储液囊的出液口与储液桶的进液口连接,储液桶的出液口与引流袋的进液口连接;引流袋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有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囊的进液口处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设有导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储液囊为漏斗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囊和第二储液囊均为扁平透明储液囊;容积均为0.5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的进液口处设有三通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返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通向大气压端口处设有空气过滤网。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3915743SQ20142023372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范颖, 汤祥军, 黄敏, 黄晓东, 朱红霞, 王娜, 姚红, 樊玲玲, 李燕, 欧阳燕 申请人:十堰市太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