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便携式折叠担架床的gps求救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056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便携式折叠担架床的gps求救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担架床,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折叠担架床。
【背景技术】
[0002]担架床是一种用于运送伤者之救伤工具,其主要由两支承杠支撑着一块帆布床身,承杠两端连接手柄和滑轮。但是随着担架床的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应用环境,因而担架床也由原来的简易担架床逐渐演变。但是,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担架一般都是长的标准担架,在医院内部以及空旷宽敞的地方携带、使用比较合适,除此之外,其也广泛应用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区。但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大都出现在一些偏远地方,比如山高路陡的偏远山区,这些地方出现自然灾害时,救护车无法靠近,因而需要人民子弟兵和当地群众通过担架或担架床将危急病人运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因而现有的标准担架很难在这些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大规模使用,从而出现了折叠担架。
[0003]申请号为201020298201.1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担架车,该折叠式担架车的台板下面分别安有4个短支杆和4个长支杆;短支杆的下端安有万向轮;长支杆的上部设有一支杆转轴节点使其分为上支杆和下支杆,下支杆的下端安有万向轮;4个长支杆中的下支杆通过铰接分别与4个短连杆连接,每个短连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安装在台板的下面,每个短连杆的中部设有一连杆转轴节点使其分为两段,短连杆的下端设有手柄;4个长支杆中,每两个跨距长的长支杆分为一组,每组长支杆有两个长连杆,每个长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长支杆中的下支杆的上部铰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长支杆上的短连杆中的连杆转轴节点铰接;每组长支杆有一挂钩安装在其中一个短连杆上。
[0004]该折叠式担架车虽具有轻巧便携易用的特点,但是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其各种极度物资短缺,因而除了适应自然环境的限制使用折叠式担架车外,还应当将折叠式担架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供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用途的自然灾害用的便携式多轮折叠担架床,除了满足常规的运送伤员外,还能作为桌子、凳子使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折叠担架床的GPS求救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床和设置于担架床上的GPS求救仪,所述担架床包括位于两侧的横杆,所述两侧的横杆之间通过担架布连接,所述横杆上方设有与横杆的立柱铰接的输液架,所述输液架顶部连接有输液挂钩;所述横杆包括左横杆、右横杆和位于左横杆与右横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左横杆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左连接板,左横杆与左连接板、左连接板与连接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连接杆与右横杆之间设有右连接板,所述连接杆与右连接板、右连接板与右横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三铰接轴、第四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左横杆、右横杆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通过第五铰接轴与床腿连接,所述床腿包括上部床腿和下部床腿,所述上部床腿上端与立板铰接,所述下部床腿上部套设于上部床腿内,所述下部床腿可沿上部床腿的长度方向运动且由锁紧机构锁紧固定,所述下部床腿两侧对应设有两个万向轮。
[000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由于横杆上方铰接有输液架,该输液架可用于悬挂输液袋,无需人工支撑输液袋,减小医护人员或救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输液架与横杆上的立柱铰接,因而可将输液架放下;左横杆与左连接板、左连接板与连接杆、连接杆与右连接板、右连接板与右横杆、立板与床腿之间均通过相应的铰接轴铰接固定,因而床腿可绕立板转动实现将床腿收起,左横杆可绕左连接板转动将左横杆折叠,右横杆可绕右连接板转动将右横杆折叠;当左横杆、右横杆均折叠好以后,两根床腿位于左横杆、右横杆内部,有效减小了折叠担架床的占地面积;且由于担架布的存在,因而将折叠好的担架床竖直放置时可当凳子使用,将折叠好的担架床水平放置时可当桌子使用,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一物多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自然灾害地区的部分物资极度短缺的问题。此外,横杆下方设置两级床腿,下部床腿即可在上部床腿内上下移动,也能在上部床腿内绕下部床腿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床腿高度可调、方向可调;下部床腿为Y型结构,下部床腿的两侧对应连接有两个万向轮,由于每一个床腿下部连接有两个万向轮,因而整个担架床就有八个万向轮。在输送伤者时,担架床的八个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伤者的重量分布给八个万向轮,与四个万向轮相比每个万向轮所承受的作用力减少一半,万向轮的磨损程度大大降低,使用寿命有效延长;此夕卜,由于多增加了四个支承点(四个万向轮),担架床的支撑面积大大增加,使担架床的稳定性增加。
[0008]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所述GPS求救仪包括GPS模块、三个缓冲器、分别连接于三个缓冲器输出端的移位寄存器、连接于移位寄存器的时钟模块,所述GPS模块以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无线发射模块,一定时器模块连接于无线发射模块,所述三个缓冲器的输入端分别输入83、79以及83电平信号,时钟模块、缓冲器、GPS模块以及无线发射模块均连接于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电力。
[0009]左横杆、右横杆上通过绳索连接有插销,床腿上设有与插销相适配的插销孔。
[0010]担架布上方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一端固定在一侧横杆的圆筒内,所述松紧带另一端设有一个抓扣,所述抓扣扣在另一侧横杆上,所述松紧带上夹有两块磁性固定块。
[0011]所述松紧带卷在圆筒内的转轴上,所述转轴两端固定在圆筒内壁两端的轴承内,松紧带两端的转轴上各套设有一个圆形弹簧。
[0012]左横杆、右横杆的末端均设有防滑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由于横杆上方铰接有输液架,该输液架可用于悬挂输液袋,无需人工支撑输液袋,减小医护人员或救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输液架与横杆上的立柱铰接,因而可将输液架放下;左横杆与左连接板、左连接板与连接杆、连接杆与右连接板、右连接板与右横杆、立板与床腿之间均通过相应的铰接轴铰接固定,相应部件可绕另一部件转动,从而将折叠担架床折叠为长方体结构,当折叠好的担架床在竖直放置、水平放置时可对应作为凳子、桌子使用,因而可一物多用,满足不同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自然灾害地区的部分物资极度短缺的问题;此外横杆下方设置两级床腿,下部床腿即可在上部床腿内上下移动,也能在上部床腿内绕下部床腿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床腿高度可调;下部床腿为Y型结构,下部床腿的两侧对应连接有两个万向轮,由于每一个床腿下部连接有两个万向轮,因而整个担架床就有八个万向轮。在输送伤者时,担架床的八个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伤者的重量分布给八个万向轮,与四个万向轮相比每个万向轮所承受的作用力减少一半,万向轮的磨损程度大大降低,使用寿命有效延长;此外,由于多增加了四个支承点(四个万向轮),担架床的支撑面积大大增加,使担架床的稳定性增加。
[0014]2、本发明中,当救援人员被困时,开启系统开关后,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电力,系统上电。三个缓冲器分别将输入端输入的83、89以及83电平信号传给三给移位寄存器。三个移位寄存器在时钟模块提供的时钟信号下将三个并行的8位数据信号转换成波特率为9600的24位串行数据,并将此数据传输至无线发射模块。同时定时器模块控制无线发射模块间隔一定时间内将SOS求救信号以及GPS模块发送的地理位置信号依次交替发射。搜救机构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码分析即可准确快速到达营救地点就行营救。
[0015]3、本发明中,左横杆、右横杆上通过绳索连接有插销,床腿上设有与插销相适配的插销孔,因而折叠担架床在折叠好以后,插销插入对应的插销孔内,使得床腿不至于左右晃动,影响使用。
[0016]4、本发明中,在担架布上设置松紧带,通过该松紧带可有效避免担架床在输送病人时因颠簸造成的病人摔落造成二次伤害。
[0017]5、本发明中,在左横杆、右横杆的末端均设有防滑套,可有效增大手掌与横杆之间的摩擦力,担架床更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床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床腿折置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中折叠担架床的最终折叠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中松紧带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 B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 一左横杆、2—第一铰接轴、3—左连接板、4一第二铰接轴、5—连接杆、6—第三铰接轴、7—右连接板、8—第四铰接轴、9 一右横杆、10—插销、11 一防滑套、12一立板、13—第五铰接轴、14一插销孔、15一床腿、16—万向轮、17—担架布、18—松紧带、181—圆筒、182—抓扣、183—转轴、184—轴承、185—圆形弹簧、186—磁性固定块、20—上部床腿、21一下部床腿、23—锁紧机构、31一立柱、32—输液架、33一输液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折叠担架床的GPS求救仪,包括担架床和设置于担架床上的GPS求救仪,该担架床主要用于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输送病人。该便携式折叠担架床包括两侧的横杆,两侧的横杆之间通过担架布17连接,担架布17两端分别对应套设在两侧的横杆上,并形成简易的担架床。每一侧横杆的上方均设有输液架32,该输液架32与横杆上的立柱31铰接固定,使得输液架可绕其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将输液架放下,在该输液架顶部还设置有输液挂钩33,输液袋可悬挂于该输液挂钩33上。每一侧横杆的上方均设有输液架32,该输液架32与横杆上的立柱31铰接固定,使得输液架可绕其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将输液架放下,在该输液架顶部还设置有输液挂钩33,输液袋可悬挂于该输液挂钩33上。两侧的横杆均包括左横杆I和右横杆9,左横杆I与右横杆9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左横杆I与连接杆5之间设有左连接板3,左横杆I与左连接板3之间、左连接板3与连接杆5之间均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2、第二铰接轴4铰接固定,且左横杆I可绕第一铰接轴2向下转动,由于在左连接板3的作用下左横杆I不能绕第一铰接轴2向上转动,因而当伤员位于担架床上时才不至于因左横杆I向上转动而落下。连接杆5与右横杆9之间设置有右连接板7,连接杆5与右连接板7之间、右连接板7与右横杆9之间均分别通过第三铰接轴6、第四铰接轴8铰接固定,且右横杆9可绕第四铰接轴8向下转动,由于在右连接板7的作用下右横杆9不能绕第四铰接轴8向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