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11211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临床上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视神经 炎分为球内和球后两种,前者指视盘炎,后者系球后视神经炎。
[0003] 炎性脱髓鞘是引起视神经炎较常见的原因,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炎确切的病因不 明,很可能是由于某种前驱因素如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精神打击、预防接种等引起 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视神经的髓鞘脱失而致病;此外局部和全身的感 染均可累及视神经,而导致感染性视神经炎。
[0004] 视神经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发病数日即可降至光感或无光感;眼球 转动时眼球后部牵引样疼痛,眶深部压痛;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或对光反应不持久; 改变视乳头炎时视乳头充血、轻度隆起(3D以下)、边缘不清、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充 盈迂曲,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水肿混浊、火焰状出血及黄白色渗出,有时可波及黄斑部导致黄 斑部出现放射状水肿皱褶。球后视神经炎时,早期眼底基本正常,晚期视乳头颜色变淡,视 神经萎缩。
[0005] 视神经炎分为单纯性视神经萎缩和非单纯性视神经萎缩两类。
[0006] 1.非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0007] 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呈灰白色或蜡黄色,因神经胶质组织增生,生理 凹陷消失,巩膜筛板孔无法透见。乳头周围或整个眼底可见视网膜血管白鞘,充盈迂曲或变 细,有的病例还有脉络膜萎缩斑和色素沉着,主要包括①视神经炎继发视神经萎缩。②视神 经乳头水肿继发视神经萎缩。③视网膜色素变性继发视神经萎缩。
[0008] 2.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0009] 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清,全部或部分苍白,巩膜筛板孔膜清晰可见。除视神 经乳头外,眼底无其他改变,主要包括:①球后视神经炎继发视神经萎缩。②脱髓鞘疾病和 脑白质营养不良导致视神经萎缩。③外伤性视神经骨管骨折、切断或挫伤视神经导致。④ 颅内炎症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萎缩,常见于结核炎脑膜炎、隐性菌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 膜炎症局限于视神经颅内段者。
[0010] 目前治疗视神经炎的方法有很多,如皮质激素治疗、注射妥拉苏林或口服妥拉苏 林、烟酸等,但这类药物价格昂贵,且具有毒副作用强,不仅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 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肠胃等功能,所以对治疗视神经炎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 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 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治疗视神经炎,对于视神经炎将具有 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 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肝明目、排脓消肿、消炎止痛、清热解毒之 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可以去翳明目、凉血清肝、清 热利湿,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视神经炎的各种症状,适于视神经炎临床治疗 与护理推广应用。
[0012] -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 数为:
[0013] 摇钱树63?93份蔵根62?92份苍耳子60?90份透骨草59?89份 檻花叶57?87份黄刺皮55?85份倒水莲53?83份没药51?81份 夏枯草49?79份犁头草48?78份石龙刍47?77份漏芦46?76份 光决明44?74份鸡冠子42?72份珍珠39?69份槐花37?67份。
[0014]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5] 摇钱树86份蕨根85份苍耳子83份透骨草82份 繼花叶80份黄刺皮78份倒水莲76份没药74份
[0016] 夏枯草72份犁头草71份石龙刍70份漏芦69份 光决明67份鸡冠子65份珍珠63份槐花60份。
[0017]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8] 摇钱树79份蕨根78份苍耳子76份透骨草75份 欞花叶73份黄刺皮H份倒水莲69份没药67份 夏枯草65份犁头草64份石龙刍63份漏芦62份 光决明60份鸡冠子58份珍珠56份槐花53份。
[0019]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0] 摇钱树72份蕨根71份苍耳子69份透骨草68份 櫃花叶66份黄刺皮64份倒水莲62份没药60份 夏枯草58份犁头草57份石龙刍56份漏芦55份 光决明53份鸡冠子50份珍珠47份槐花46份。
[0021] 一种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2] (1)将摇钱树、蕨根、没药和光决明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 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 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 过滤,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 12?1. 15的稠膏,备用;
[0023] (2)将苍耳子、倒水莲、夏枯草、石龙刍、漏芦和鸡冠子去除杂质,洗净,表面均匀喷 洒醋液,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00目细粉, 备用;
[0024] (3)将透骨草、檣花叶、黄刺皮、犁头草和槐花去杂质,洗净,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 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25] (4)将珍珠晾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26] (5)将上述步骤⑴所制得的滤液与步骤(2)、步骤(3)、步骤⑷所制得的细粉制 成片剂,即为所述的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制剂。
[0027]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8] 摇钱树:味微苦,性平。清肝明目,行气止痛。用于目痛泪出,疝气痛,腰痛。
[0029] 蕨根:味甘,性寒;归肺、肝、脾、大肠经。清热利湿,平肝安神,解毒消肿。用于发 热,咽喉肿痛,痢疾,黄疸,白带,高血压,头昏失眠,风湿痹痛,湿瘆烫伤蛇虫咬伤。《岭南采 药录》载:"为退热药。治黄疸,疗痈肿风痛,目痛,治咽喉热症,伤寒温病。"
[0030]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肝经。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 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本草备要》载:"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 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0031] 透骨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 目痛。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瘆,疮疖肿毒。《山 东中草药手册》载:"祛风湿,活血,止痛。"
[0032] 檣花叶:味苦、甘,性凉;归肝、胃、大肠经。清热止泻,活血止血。用于暑热泻痢,扭 闪伤筋,创伤出血,目痛,喉痛。《湖南药物志》载:"治中暑,喉痛,风热目痛。"
[0033] 黄刺皮: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热痢便血,湿热 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及痈疮初起。
[0034] 倒水莲:味涩、苦,性寒;归肝、大肠经。清热,燥湿,止痢。用于湿热黄疸,腹痛泻 痢,疟疾寒热,目赤肿痛。
[0035] 没药:味辛,性平;归肝经。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用于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 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开宝本草》载:"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 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0036]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 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生草 药性备要》载:"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0037] 犁头草:味辛、微苦,性寒;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用于痈疽 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浙江民间常 用草药》载:"清热,消肿,解毒。"
[0038] 石龙刍:味苦,性凉;归心、小肠经。利水通淋,泄热,安神,凉血止血。用于热淋,肾 炎水肿,心热烦躁,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咽痛,齿痛,目赤肿痛,衄血,咯血,尿血。《浙江民间 草药》载:"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0039] 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用于痈疽发背,乳 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日华子本草》 载:"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 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0040] 光决明:味涩、苦,性凉;归肺、肝经。清热,通便,明目。用于治感冒,角膜云翳,慢 性结膜炎,胃痛,便秘,牙痛,喉痛。
[0041] 鸡冠子:味甘,性凉;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赤白痢疾,崩带,淋 浊。《现代实用中药》载:"治肝脏病及眼病。"
[0042] 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 生肌。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日 华子本草》载:"安心、明目。"
[0043] 槐花:味辛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 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东北药植志》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004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5]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肝明目、 排脓消肿、消炎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 验证,可以去翳明目、凉血清肝、清热利湿,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视神经炎的 各种症状,适于视神经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