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检针上可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983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活检针上可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活检针上可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活检针是一种术前常用的器械,可用于实体肿瘤的活组织取样、细胞吸取等,是临床上病理诊断的一种重要工具。
[0003]对于一些组织包块,如乳腺肿块,在进行手术前可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对肿瘤组织破坏少,手术时可以不接触肿瘤包块,避免肿瘤细胞在局部的残留脱落,还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前穿刺针活检若为恶性病变,不仅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利于医生和病人共同讨论手术治疗的方式,如是否采取保留乳房的手术等。
[0004]经活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的可以直接手术,有的则需要药物治疗(如化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肿瘤的大小变化决定是否手术。一些肿瘤经过药物治疗等术前治疗后,性状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为了对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医生需要对药物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有着精确的掌控。
[0005]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穿刺活检并进行药物治疗的肿瘤,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无法有效、准确地定位,部分肿瘤位置、大小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消失,但这些数据无法进行方便地量化,不利于对肿瘤的治疗和研宄工作。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用在各类活检针上用于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在穿刺取样的同时在肿瘤的边界处留下标记物,便于对肿瘤的追踪和后续的治疗研宄。
[0007]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活检针上可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所述的活检针包括活检针管和活动式设置在活检针管中的样本接收构件,样本接收构件中设置有样本接收凹口,所述的机构设置在样本接收凹口中,该机构包括弹射舱和安装在弹射舱中的标记物,弹射舱随着样本接收凹口从活检针管前端伸出时,标记物从弹射舱中弹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弹射舱中设置有弹射装置,标记物以压缩的方式安装在弹射舱中,当样本接收构件位于活检针管中时,标记物的上端、下端分别被活检针管的内壁、弹射装置限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检针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与标记物上端外形相适应的滑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弹射舱设置在样本接收凹口的末端,包括一段直径小于样本接收构件内径的圆柱,圆柱侧面上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中安装所述的标记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弹射舱可沿样本接收构件的轴向滑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标记物包括一个密闭的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中的造影剂。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标记物为胶囊状,标记物的两端为钝圆形或锥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弹射装置为设置在弹射舱底部的弹片或压缩弹簧。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片设置一对,其中一个弹片较长而另一个弹片较短。
[0017]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18]1.结构简单,能方便地加装在现有的活检针中,使用时无需改变原有的操作手法和操作过程,在取样的同时即完成了标记物的植入,而不用其他额外操作;
[0019]2.通用性强,对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活检针,均能进行方便地设置;
[0020]3.标记物具有在影像学方面特异和醒目的特点,标记物植入后,通过B超、彩超等相对简单的检验手段即可定位肿瘤;
[0021]4.标记物安装时方便快捷,安装好后不影响活检针原有的功能;
[0022]5.通过该标记物的设置,使肿瘤的定位追踪过程更加容易,有利于治疗过程中对肿瘤数据的采取及研宄,并且适用于各类可通过穿刺取样的肿瘤,如乳腺、肝脏、肺部肿瘤等。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标记物弹射时的示意图;
[0026]图4为弹射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弹射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标记物弹射时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代表:I一活检针管,2一标记物,21一造影剂;3—弹射舱,31一圆柱,32—容纳腔,33—弹片,4一样本接收凹口,5—样本接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活检装置主要包括活检针和用于配合活检针使用的活检枪,活检枪中设置有弹射系统,当活检针安装在活检枪上后,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把活检针的针尖部位送至肿瘤边缘,然后利用活检枪中的弹射系统,将活检针中的样本接收构件5从活检针管I中沿轴向弹射而出,样本接收构件5在切割肿瘤组织的同时,将切割下来的组织样本填充在样本接收构件5的样本接收凹口 4中,弹射完毕后样本接收构件5复又回到活检针管I中,然后退出整个活检针,在患者体外再将样本接收构件5从针管中推出,拿出凹口中的样本,完成取样过程。
[0031]活检穿刺是一种微创、快速的取样过程,那么就决定了穿刺器械的尖端结构必须要尽可能地细微和精巧。实际上一般的活检针端部的直径仅为几毫米,穿刺后伤口愈合也较快。活检针进入体内取样的一端主要有用于刺开组织和皮肤的尖刺部,使针尖部位能顺利到达肿瘤边缘。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为两种现有常用的穿刺针结构。无论是哪一种结构,其共同特点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利用样本接收构件5快速伸缩作动以切割和提取样本,并且均设置有样本接收构件5和样本接收凹口 4。一般来讲,样本接收构件5为一个前端为尖刺状的空心杆,在空心杆上沿杆的轴向进行剖切,将剖切的部分去掉,暴露出空心杆内部的这一段即为样本接收凹口 4。活检取样时,样本接收凹口 4所在的这一段样本接收构件5在取样过程中完全伸出活检针管I的前端以采集样本。
[0033]本方案的发明人团队在长期工作研宄中发现,如能在穿刺的同时对肿瘤中植入在影像学设备中有明显特征的标记物2,那么后期追踪过程中,是非常有利于肿瘤定位;标记物2在影像学设备下标记非常明显,与人体其余组织有着明显差别(体现在图像颜色、亮度、形态上等),根据其植入时周边肿瘤形态和再次复查时肿瘤形态的对比,能定量地获知肿瘤变化的数据,这对后期的医疗方案制定和研宄均有着重要意义。植入的标记物2在后期医疗方案形成后,在手术过程中即可方便地取出。
[0034]本方案的原理是,通过在样本接收构件5中设置弹射舱3,取样的同时将标记物2弹射到组织中,不影响正常的取样过程,同时适用于各类带有样本接收凹口 4的活检针器械。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
[0035]一种用于活检针上可标记肿瘤边界的机构,所述的活检针包括活检针管I和活动式设置在活检针管I中的样本接收构件5,样本接收构件5中设置有样本接收凹口 4,所述的机构设置在样本接收凹口 4中,该机构包括弹射舱3和安装在弹射舱3中的标记物2,弹射舱3随着样本接收凹口 4从活检针管I前端伸出时,标记物2从弹射舱3中弹出。
[0036]前述的活检针工作过程中,已经提及当活检针的样本接收构件5工作时,从活检针管I的前端快速伸出,进行组织样本的切割和采集,这个过程中,样本接收凹口 4整体在某个很短的时间段内是完全伸出了活检针管I前端的。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和活检针管I自身的结构来设置一个当样本接收凹口 4完全伸出时,植入标记物2的机构。
[0037]这个机构设置在样本接收凹口 4中,当样本接收凹口 4伸入活检针管I前端时,从机构的弹射舱3中弹出标记物2,使标记物2进入到样本接收凹口 4上侧的肿瘤中。这个过程中不影响活检针的正常取样,即在取样的过程中附加地进行了标记物2的植入。
[0038]具体的弹射舱3可以这样设置:
[0039]弹射舱3中设置有弹射装置,标记物2以压缩的方式安装在弹射舱3中,当样本接收构件5位于活检针管I中时,标记物2的上端、下端分别被活检针管I的内壁、弹射装置限制。
[0040]上述的压缩的方式是指弹射舱3中的弹射装置是一种蓄能机构,标记物2安装在弹射舱3中时,弹射装置处于蓄能状态,即被压缩;而当标记物2的限制被解除时,通过弹射装置能将标记物2弹射出弹射舱3。
[0041]用于限制标记物2位置的机构即为活检针管I。利用活检针管I原本的结构,在未取样时,样本接收构件5以及样本接收凹口 4整体是处于活检针管I中的,标记物2被压缩在弹射舱3中,标记物2的上端被活检针管I的内壁所压制,使弹射装置蓄能;而取样过程中,随着样本接收凹口 4整体从活检针管I前端伸出,标记物2的上端限制被解除,则弹射装置可以在标记物2露出活检针管I前端时即刻将其弹入到周围的组织当中。
[0042]为了使活检针管I的内壁能更好地压制标记物2,活检针管I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与标记物2上端外形相适应的滑槽。
[0043]滑槽沿着活检针管I内壁轴向设置,直至活检针管I的前端,而这个滑槽外形是为了配合标记物2上端的,如标记物2上端为半圆形,即可设置为半圆形滑槽,使标记物2整体在随着样本接收构件5运动过程中位置更加稳定,也便于施压。
[0044]为了不影响样本接收凹口 4装载采集到的样品,弹射舱3设置在样本接收凹口 4的末端,包括一段直径小于样本接收构件5内径的圆柱31,圆柱31侧面上开设有容纳腔32,容纳腔32中安装所述的标记物2。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