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062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自汗是指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而致,临床多伴随汗多面白、气短懒言、困倦身重、口苦多眠、头疼身热、烦躁面垢等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自汗的中成药物较多,但存在疗效不理想的不足。
[0003]祖国医学认为,自汗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所致。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自汗的发病机理,采用补肝益肾、敛汗固表的治法,进行辩证的组方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自汗的中成药存在疗效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40份、桂圆10-30份、山茱萸10-40份、麻黄根5-20份、白术10-40份、巴戟天5-20份、浮小麦10-40份、淫羊藿10-40份、肉桂5_20份、龙骨10-40份、五味子5-20份、枸杞10-30份、黄柏5_25份、制何首乌10-30份、白芍10-40份、酸枣仁5-25份、党参5-25份、牡蛎10-30份、甘草5_20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30份、桂圆20份、山茱萸30份、麻黄根10份、白术30份、巴戟天10份、浮小麦30份、淫羊藿30份、肉桂10份、龙骨30份、五味子10份、枸杞20份、黄柏15份、制何首乌20份、白芍30份、酸枣仁15份、党参15份、牡蛎20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熟地黄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桂圆具有益气养血、开胃益脾、安神益智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麻黄根具有敛汗固表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巴戟天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功效;浮小麦具有止虚汗、养心安神的功效;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枸杞具有养肝明目、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酸枣仁具有养肝敛汗、宁心安神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牡蛎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敛汗固表、补血养阴的功效,对自汗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2.5%,治愈率75%。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30g、桂圆20g、山茱萸30g、麻黄根10g、白术30g、巴戟天10g、浮小麦30g、淫羊藿30g、肉桂10g、龙骨30g、五味子10g、枸杞20g、黄柏15g、制何首乌20g、白苟30g、酸率仁15g、党参15g、牡贩20g、甘草10g。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15g、桂圆30g、山茱萸10g、麻黄根20g、白术15g、巴戟天5g、浮小麦40g、淫羊藿15g、肉桂20g、龙骨10g、五味子15g、枸杞10g、黄柏25g、制何首乌15g、白苟40g、酸率仁10g、党参20g、牡贩5g、甘草15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25g、桂圆10g、山茱萸40g、麻黄根5g、白术25g、巴戟天15g、浮小麦10g、淫羊藿40g、肉桂5g、龙骨25g、五味子20g、枸杞15g、黄柏20g、制何首乌10g、白芍25g、酸枣仁5g、党参25g、牡蛎10g、甘草20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log、桂圆25g、山茱萸15g、麻黄根12g、白术10g、巴戟天20g、浮小麦15g、淫羊藿25g、肉桂12g、龙骨20g、五味子12g、枸杞30g、黄柏5g、制何首乌25g、白芍10g、酸枣仁20g、党参10g、牡蛎25g、甘草5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40g、桂圆15g、山茱萸25g、麻黄根15g、白术40g、巴戟天12g、浮小麦25g、淫羊藿10g、肉桂15g、龙骨40g、五味子5g、枸杞25g、黄柏10g、制何首乌30g、白苟15g、酸率仁25g、党参5g、牡贩30g、甘草12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5?
65岁。
[0018]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自汗的诊断标准: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
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
3、必要时作X线胸部摄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作抗“O”、血沉、粘蛋白、T3、T4基础代谢等检查以排除肺痨、风湿痹、甲亢等。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五天为一疗程。
[0019]四、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自汗的疗效标准:
1、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
2、有效: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
3、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0020]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6个疗程,痊愈60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14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1]六、典型病例:
病例1:邹某,男,32岁。就诊时自述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出汗明显减少,其余症状也得到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2]病例2:胡某,女,48岁。自汗时常发作,以四肢末端为甚,伴情绪急躁,腰酸耳鸣,易疲劳,伴心悸。诊见:舌尖红苔薄黄,脉左寸、尺部沉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自汗发作次数减少,心悸渐止;继续服用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40份、桂圆10-30份、山茱萸10-40份、麻黄根5_20份、白术10-40份、巴戟天5_20份、浮小麦10-40份、淫羊藿10-40份、肉桂5-20份、龙骨10-40份、五味子5_20份、枸杞10-30份、黄柏5-25份、制何首乌10-30份、白芍10-40份、酸枣仁5_25份、党参5_25份、牡蛎10-30份、甘草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30份、桂圆20份、山茱萸30份、麻黄根10份、白术30份、巴戟天10份、浮小麦30份、淫羊藿30份、肉桂10份、龙骨30份、五味子10份、枸杞20份、黄柏15份、制何首乌20份、白芍30份、酸枣仁15份、党参15份、牡蛎20份、甘草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40份、桂圆10-30份、山茱萸10-40份、麻黄根5-20份、白术10-40份、巴戟天5-20份、浮小麦10-40份、淫羊藿10-40份、肉桂5-20份、龙骨10-40份、五味子5-20份、枸杞10-30份、黄柏5-25份、制何首乌10-30份、白芍10-40份、酸枣仁5-25份、党参5-25份、牡蛎10-30份、甘草5-2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补益肝肾、补中益气、敛汗固表、补血养阴的功效,其治疗自汗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P43-00, A61K35-618, A61K36-899, A61K35-02
【公开号】CN104606561
【申请号】CN201510078738
【发明人】丁常燕
【申请人】丁常燕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