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敷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067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敷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为2013年8月19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 敷剂》(【申请号】2013103613953)的分案申请。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桡神经麻 痹的外用调敷剂。
【背景技术】
[0002] 桡神经由C5~8组成,其受损后引起伸肘、伸腕、伸指障碍以及手背拇指和第一、二 掌骨间隙区感觉障碍,即桡神经麻痹。
[0003] 目前的药物治疗多采用给予B族维生素进行神经营养,必要时应用镇痛剂。但 该种治疗方案对于桡神经受损比较严重的桡神经麻痹,效果不良。近年来,有临床报道使 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苷酸环氧化酶激活剂和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炎性因子等从 神经再生的角度进行治疗。其中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疗效最为可靠,但是应用NGF也存在副作用:未受损的正常神经轴突的出芽, 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异常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出现。故目前尚需探索一类既能促进神经快速 生长、又能保证神经纤维功能的廉价药物。
[0004] 而桡神经麻痹的中医药治疗则多在于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行气活血通络,但实际临 床效果并不明显。针灸效果明显优于中药,但是患者难以坚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 用于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药。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敷剂,其特 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鬼目草10~30份、桂丁 6~12份、马鞍藤3~10份、 天文草6~12份、一叶萩3~10份、桑葚子6~12份、川断6~12份、陈皮6~12份、对叶豆6~12 份、冷饭果叶1~5份、柳叶藓3~10份、薜荔10~25份;其制备方法为将鬼目草、桂丁、马鞍藤、 天文草、一叶萩、桑葚子、川断、陈皮、对叶豆、冷饭果叶、柳叶藓、薜荔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 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后调敷。
[0007] 其中所述的:鬼目草,为爺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味甘; 苦;性寒。归肝;胆;肾经。功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0008] 桂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气芳香,味微甜。性味温辛甘,归胃经。功可 温中散寒。
[0009] 马鞍藤,为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 ) Sweet的全草。 性味辛、微苦,湿。功可祛风除湿,拔毒消肿。
[0010] 天文草,为菊科植物金钮扣Spilanthes paniculata Wall, ex DC.的全草。味辛; 苦;性微温;小毒。功可止咳平喘;解毒利湿;消肿止痛。
[0011] 一叶萩,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 Securinega suffruticosa ( Pall. ) Rehd.的嫩枝 叶或根。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功可祛风活血;益肾强筋。
[0012] 桑葚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性味甘、酸,寒。归心、肝、肾 经。功可补血滋阴,生津润燥。
[0013] 川断,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Himalayan Teasel Root的干燥根。味 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功可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
[0014]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 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功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0015] 对叶豆,为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叶入药。性味辛,温。功可杀虫,止痒。
[0016] 冷饭果叶,为忍冬处植物荚莲Viburnum foetidrm Wall.的叶。味潘;性平。功可 解毒;续骨。
[0017] 柳叶藓,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 (Hedw. ) B. S. G.的植物 体。性味涩;平。功可收敛止血。
[0018] 薜荔,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茎、叶。味酸、性凉。功可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0019] 组方原理:烧神经麻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目前桡神经麻痹的 中医药治疗则多在于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行气活血通络,但实际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发明人 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桡神经麻痹除气滞血瘀外,其肢体络脉不通,与津液留聚不散相关, 当属中医所称之"痰阻经络",痰积阻滞,络中气血不行,亦可引致血瘀,而"血积既久,亦能 化为痰水"(《血证论》卷五)。如此,因痰致瘀,积瘀化痰,痰瘀互结,胶著为患,遂经脉为止 不通,四末不达而产生神经分布区域的营养障碍。因此,桡神经麻痹主要病理基础乃为痰积 夹瘀。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既为病之标,亦是病之本,其中尤以痰积为主要 病理因素。故其治疗,应活血、祛痰、散结、通络并进,方可促进桡神经麻痹症状局部恢复。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0021] 1、鬼目草和桂丁配合为君药,其中:鬼目草功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发明人细胞 培养实验证明:鬼目草水煎液用于桡神经修复具有独特的通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 鬼目草可以促进局部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的合成,而 特异性蛋白GAP-43在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以及突触功能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并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在神经系统的再发育或再生中能够决定和诱导神经 突起沿正确方向生长,而且没有NGF那种未受损的正常神经轴突的出芽的副作用;而桂丁 性温,发散力强,可以加强鬼目草的通滞作用,平衡寒热,达到消除经络痰积阻滞的作用。本 方避免使用豁痰散结药物,其原因在于经络痰阻与有形之痰不同,发明人临床经验所得:使 用该类药物,神经传导易激惹,容易引发慢性疼痛和异常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
[0022] 2、马鞍藤祛风除湿消肿,天文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辅助鬼目草和桂丁祛除经络 中的痰湿,去除湿停痰积这一病理基础。
[0023] 3、桑葚子补血养阴,川断滋补肝肾,陈皮健脾益气利水,分别从痰湿上下游进行培 补,佐制鬼目草、桂丁、马鞍藤、天文草,防其驱邪太过而伤正。
[0024] 4、薜荔活血通络,一叶萩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两味血分药物,归肝、肾经,攻补兼 施,且活血不动血,并有通络强筋作用。
[0025] 5、发明人实验研究表明:小剂量冷饭果叶可以有效地增加神经细胞活跃度。
[0026] 6、对叶豆可以减少本方的局部皮肤刺激,利于药物透皮吸收率。
[0027] 7、在一派行散通络药物中加入小剂量柳叶藓,起到佐制作用,降低副作用。
[0028] 8、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 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30]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桂丁 10份、马鞍藤6份、天文草10份、一 叶萩6份、桑葚子10份、川断10份、陈皮10份、对叶豆10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 薜荔20份。
[0031] 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将鬼目草、桂丁、马鞍藤、天文草、一叶萩、桑葚子、川断、 陈皮、对叶豆、冷饭果叶、柳叶藓、薜荔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 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后调敷。
[0032]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10份、桂丁 6份、马鞍藤3份、天文草6份、一 叶萩3份、桑葚子6份、川断6份、陈皮6份、对叶豆6份、冷饭果叶1份、柳叶藓3份、薜荔 10份。
[0033]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桂丁 10份、马鞍藤6份、天文草10份、一 叶萩6份、桑葚子10份、川断10份、陈皮10份、对叶豆10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 薜荔20份。
[0034] 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30份、桂丁 12份、马鞍藤10份、天文草12份、 一叶萩10份、桑葚子12份、川断12份、陈皮12份、对叶豆12份、冷饭果叶5份、柳叶藓10 份、薜荔25份。
[0035] 实施例2~4的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 将川断、桂丁、一叶萩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用; (2) 将冷饭果叶、柳叶藓粉碎过150目筛,成细粉备用; (3) 将鬼目草、马鞍藤、天文草、桑葚子、对叶豆、陈皮、薜荔加水煎煮2次,过滤,合并滤 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1,得水提液; (4) 将步骤1所得的挥发油、步骤2所得的细粉加入步骤3所得的水提液,搅拌均匀,浓 缩至相对密度1.36。
[0036] 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浓缩为减压浓缩。
[0037]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活血、祛痰、通络,有效达到促进桡神经麻痹后神 经修复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0038] 1对象与方法。
[0039] I. 1 对象。
[0040] I. I. 1病例选择: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桡神经麻痹患者32例,其中男 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41岁,平均22. 4岁。
[0041] 1. 1. 2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调敷组11例、膏剂组1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 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42] 1.2 方法。
[0043] I. 2. 1给药方式: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调敷组采用实施例1所得药剂局部调敷,膏 剂组采用实施例3所得膏剂局部外敷,调敷组和膏剂组均每三天换药一次,总疗程为4周。
[0044] 1. 2. 2疗效标准:治愈:患侧腕下垂消失,腕关节活动自如,拇指及其他掌指关节 伸展自如;好转:腕下垂减轻,腕关节能轻微背屈,拇指及其他掌指关节能轻微伸展;无效: 腕下垂及其他掌指关节无改善。
[0045] 1. 2. 3精细感觉观察指标: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桡神经支配区域内皮肤的两点分辨 觉〈10 _的患者数及百分数。
[0046] 2 结果。
[0047] 2. 1临床疗效:三组临床疗效见下表: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敷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 成:鬼目草10~30份、桂丁 6~12份、马鞍藤3~10份、天文草6~12份、一叶萩3~10份、桑葚 子6~12份、川断6~12份、陈皮6~12份、对叶豆6~12份、冷饭果叶1~5份、柳叶藓3~10份、 薜荔10~25份;其制备方法为将鬼目草、桂丁、马鞍藤、天文草、一叶萩、桑葚子、川断、陈皮、 对叶豆、冷饭果叶、柳叶藓、薜荔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 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后调敷。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桡神经麻痹的外用调敷剂,以解决桡神经麻痹的治疗问题。取鬼目草10~30份、桂丁6~12份、马鞍藤3~10份、天文草6~12份、一叶萩3~10份、桑葚子6~12份、川断6~12份、陈皮6~12份、对叶豆6~12份、冷饭果叶1~5份、柳叶藓3~10份、薜荔10~25份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后调敷。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桡神经麻痹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IPC分类】A61K36-81, A61P25-02
【公开号】CN104688922
【申请号】CN201510113620
【发明人】周建娣, 唐俊梅, 郎晓玲
【申请人】周建娣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