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开和闭合换能器壳体的工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84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此接合用作允许实现所述上部部分相对于所述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进行旋转运动的机械引导。因此,用户可将工具的上部部分附接到基部部分,并用手使所述上部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旋转。例如,用户将基部部分保持在一只手中,同时用另一只手使工具的上部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0035]所述工具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布置在工具上部部分上的驱动销。在绕轴向方向旋转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时,此驱动销也旋转。所述驱动销包括用于接触换能器壳体的盖的对应接触区域的驱动区域。以此方式,在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绕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旋转时,驱动销在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盖上施加力。此力致使一旦用户使上部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旋转,换能器壳体的盖就与工具的上部部分同步旋转。因此,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起到一种机械杠杆的作用,使得能够推动换能器壳体的盖。
[0036]在工具的上部部分绕轴向方向进行上述旋转运动(由用户的手部运动所致)期间,所述驱动销接触换能器壳体的盖且致使所述盖相对于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移动,以便打开或闭合所述卡口固定件。由于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与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之间的形状配合防止了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在所述工具内的旋转,因此仅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盖被迫旋转(与工具的上部部分一起)。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因此保持静止。例如,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的顺时针旋转可导致所述卡口固定件打开,而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的逆时针旋转可导致所述卡口固定件闭合。
[0037]在此打开和/或闭合程序期间,必须确保所述工具的驱动销不会仅在换能器壳体的盖上方滑动,因为否则所述力将不能正确地从工具传送到换能器壳体的盖以便打开和/或闭合所述盖。这是根据本发明解决的,因为工具的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防止了在所述驱动销接触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盖时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沿轴向方向移动。因此,所述驱动销也沿轴向方向被压在换能器壳体的盖上。
[0038]根据另一实施例,如下防止了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相对于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的移动:所述基部部分的内壁可具有圆柱形曲面区域,其中所述内壁的若干部分从所述圆柱形状偏离且包括用于接触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对应接触表面的平坦接触表面。所述工具的这两个接触表面和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则防止了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相对于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的旋转。因此,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内壁的平坦接触表面可以布置成垂直于所述工具的圆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圆周方向表示垂直于轴向方向以及垂直于工具的径向方向的方向。
[0039]然而,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相对于工具的基部部分的旋转也可以用许多其它技术方式防止。例如,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的外壁以及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的内壁都可以具有对应的八边形形状,使得在所述两个壁之间形成形状配合,从而防止换能器壳体在工具内可旋转地移动。
[0040]在下文中,将详述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与基部部分之间的接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合构件实现为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中的凹槽,且所述第一接合构件实现为引导销,所述引导销在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与基部部分彼此联接时与所述凹槽接合。所述凹槽优选地包括插入区段和邻近的锁定区段,其中所述插入区段大于所述锁定区段。所述引导销可被插入到插入区段中,且在所述上部部分相对于所述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时可被引导到所述锁定区段中。在所述上部部分内的所述凹槽的插入区段应当足够大,以使得所述引导销可以足够的余隙被插入到凹槽中。通过使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相对于工具的基部部分旋转,使得所述基部部分的引导销进入邻近的锁定区段中。与插入区段相反,此锁定区段应当足够小,使得所述引导销与所述凹槽的锁定区段之间不再有任何余隙。以此方式,所述引导销可被夹紧到凹槽的锁定区段内,使得因此机械性地防止了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沿轴向方向的移动。
[0041]在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内的所述凹槽的锁定区段相对于所述驱动销的布置被选择为使得,在上部部分的旋转运动期间,在所述驱动销的驱动区域接触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盖的接触区域之前,基部部分的引导销就到达所述锁定区段。这确保了在驱动销接触换能器壳体的盖并将力施加至所述盖以打开和/或闭合所述换能器壳体之前,工具的上部部分就首先被夹紧在工具的基部部分内。因此,所述引导销与所述凹槽(在锁定区段中)之间的接合确保了所述驱动销在不沿圆周方向推动所述盖的情况下不会在换能器壳体的盖上方滑动。
[004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基部部分包括第三接合构件且所述上部部分包括第四接合构件,在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基部部分彼此联接时所述第四接合构件与所述第三接合构件接合。类似于第一接合构件,所述第三接合构件可以实现为一种引导销,且所述第四接合构件可以实现为工具上部部分中的凹槽(类似于上述第二接合构件)。
[0043]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合构件被设计成小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且所述第四接合构件被设计成小于所述第二接合构件。以此方式,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第一引导销)可仅接合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第一凹槽),且第三接合构件(第二引导销)可仅接合所述第四接合构件(第二凹槽)。换句话说,通过提供两个不同尺寸的布置在工具基部部分上的引导销,以及两个不同尺寸的在工具上部部分内的凹槽,所述工具的两个部分可仅在一个位置联接。这实现了一种防错技术。防止了工具的上部部分与基部部分的不正确联接。
[0044]根据另一实施例,驱动销的驱动区域具有凹面形状。因此,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盖的接触区域具有对应的凸面形状。所述换能器盖的接触区域的此凸面或圆角化形状确保了所述盖仅可使用本文提供的特殊工具来打开。凸面或圆角化接触区域并不提供足够大的目标表面以用手或使用常规工具打开和/或闭合换能器盖。仅由如本文所提供工具提供的对应凹面形状驱动销可用于打开和/或闭合所述盖。
[0045]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工具的上部部分不是只包括一个驱动销,而是包括两个驱动销:第一驱动销,其具有用于在所述上部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绕轴向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时打开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卡口固定件的第一驱动区域;和第二驱动销,其具有用于在进行相反取向的旋转运动时闭合所述换能器壳体的卡口固定件的第二驱动区域。所述第一驱动销和所述第二驱动销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工具上部部分的相反侧上。所述第一驱动销的第一驱动区域优选地面向与所述第二驱动销的第二驱动区域相反的方向。如果用户想要闭合换能器壳体的盖而不是打开它,则其仅需将工具的上部部分翻转180°并倒置地使用它。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一个强制化特征。在变化形式中,第二驱动销也可以布置在所述工具上部部分的与第一驱动销相同的侧上。
【附图说明】
[0046]根据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并将结合所述实施例来说明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下图中
[004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能器壳体的分解图;
[0048]图2示出了图1所示换能器壳体的俯视图,
[0049]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布置在图1所示换能器壳体内的卡口固定件的不同位置,
[0050]图4不出了处于闭合位置(图4a)和打开位置(图4B)的换能器壳体的不意图,
[0051]图5以透视图(图5A)和俯视图(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具的实施例,
[0052]图6以透视图(图6A)和俯视图(图6B)示出了在第二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工具;
[0053]图7以透视图(图7A)和俯视图(图7B)示出了在第三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工具;
[0054]图8示出了在第四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工具的另一透视图,
[0055]图9示出了在第五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工具的另一透视图,并且
[0056]图10不出了所述工具的基部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图1和图2示出了换能器壳体20的原理设计,所述换能器壳体可用根据本发明的工具10打开和闭合。工具10将在下文中参照图5至图9进一步描述。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应首先解释可用工具10打开和闭合的换能器壳体20的原理设计。
[0058]如图1所示,换能器壳体20包括两个壳体部分,即基部主体22和盖24。基部主体22和盖24形成换能器壳体20的两个半壳,以在换能器壳体20内部提供封装的容积。在实践中,将产科超声波检查装置或胎儿电子监测仪(EFM)的若干换能器、传感器和周边电子装置布置在这一封装容积中。
[0059]旋转联接件26,其在图3A和3B中详细示出,用作连接盖24与基部主体22的连接装置。根据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此旋转联接件实现为卡口固定件26。此卡口固定件26包括布置在盖24的底侧上的若干底切部28和布置在基部主体22的圆周内壁32上的多个对应卡口鼻部30。
[0060]如图3A中的箭头34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相对于基部主体22的顺时针旋转,盖24可以与基部主体22联接。在进行此旋转时,底切部28与卡口鼻部30接合,以在盖24与基部主体22之间形成机械安全但可释放的连接。图3B示出了卡口固定件26的闭合位置。
[0061]应理解,与所示实例相比,卡口固定件26也可以是反向的。卡口鼻部30还可以布置在盖24上,底切构件28可以布置在基部主体22的内壁32上。同样,还能够反转底切构件28的对齐方式,使得卡口固定件26将在盖24相对于基部主体22进行逆时针旋转运动时闭合,且在盖24相对于基部主体22进行顺时针旋转运动时打开。
[0062]根据实施例,底切构件28和卡口鼻部30可以非对称地布置。这意味着卡口鼻部30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微)不同。相应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