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开和闭合换能器壳体的工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84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盖24可以仅在一个正确位置处附接到基部主体22。这用作支持用户将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正确附接到基部主体22的防差错特性。
[0063]如图1所示,换能器壳体的基部主体优选地具有大致圆柱形状。与其相对应,盖24在平面图(见图2)中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然而,基部主体22的若干部分与盖24的若干部分分别不同于所述大致圆柱形或大致圆形形状。基部主体22和盖24的这些部分在图1和2中由附图标记36和38指示。
[0064]基部主体22的部分36实现为基部主体22的圆柱形主要部分的一种突出部。所述突出部36包括两个平坦的接触表面40,所述接触表面可用作接触所述工具10的对应接触表面且防止基部主体22在工具10内的旋转运动的对立支撑件(counter support)。
[0065]类似地,布置在盖24 —侧上的突出部38包括在其横向侧上的两个接触区域42。这些接触区域42可以由工具10的驱动销接触,以便将力施加至盖24上,使得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相对于基部主体22旋转以打开或闭合卡口固定件26。如何用工具10打开卡口固定件26的详细原理将在下文中参照图5至9进一步解释。
[0066]盖24的所述接触区域42优选地具有圆角化的凸面形状。尽管这并非强制性特征,但这一圆角化的凸面形状防止了用手或使用常规工具使盖24旋转。不存在任何集成到盖24中的装置或杠杆可用于轻松地用手旋转盖24以便打开卡口固定件26。此外,卡口固定件26应足够紧,使得个人无法用手施加足够的力矩到盖24上。因此,盖24可仅使用工具10打开。由于医学领域的大量法规明确要求医疗装置不得由任何未授权人员打开,因此这应是尤其确保的。
[0067]图4同样示出了换能器壳体20的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盖24,且图4B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盖24。显而易见,图3B示出的卡口固定件26的位置对应于盖24的闭合位置(图4A所示),且图3A所示的卡口固定件26的打开位置对应于盖24的打开位置(图4B所示)。从图4还可以看出,换能器壳体20可以包括若干连接器44。这些连接器44可具有不同的技术功能。例如,电源可以连接到所述换能器。另一方面,这些连接器可以用作对基站的连接,以便传输所获得的超声换能器信号。应注意,换能器壳体20内部的换能器可以经由无线连接或经由硬连接而连接到这样的基站。
[0068]在下文中,将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工具10的详细信息。如图5A所示,工具10包括基部部分12和上部部分14。基部部分12具有碗状部的形式,其被配置成接收换能器壳体20。由于所述碗状部的形状适于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的形状,因此工具10的基部部分12防止了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在工具10内绕轴向方向16的旋转。此形状配合还防止了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在工具10的基部部分12内沿着径向方向18相对移动。
[0069]图10示出了工具10的基部部分12的放大图。可看出,基部部分12包括内壁48,所述内壁适于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的外壁50 (与图1相比)。此内壁48优选地具有圆柱形曲面区域52。然而,所述内壁48的若干部分从圆柱形状偏离,且包括适于接触换能器壳体20的接触表面40的平坦接触表面54,以防止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相对于工具10的基部部分12绕轴向方向16 (沿着圆周方向46)旋转。
[0070]基部部分12还包括两个引导销,即第一引导销56和第二引导销58 (例如,见图5B)。第一引导销56和第二引导销58也标识为第一接合构件56和第三接合构件58。应注意,取决于尺寸,仅一个接合构件56、58也将是足够的。然而,优选的是提供至少两个此类接合构件56、58。
[0071]两个引导销56、58用于联接工具的基部部分12与工具的上部部分14。上部部分14因此包括两个凹槽,即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62 (例如,见图5B)。这些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62在本文中也标识为第二接合构件60和第四接合构件62。
[0072]如图5B所示,第一引导销56与第一凹槽60接合,而第二引导销58与第二凹槽62接合。引导销56、58以及凹槽60、62具有不同的尺寸。尽管这并非强制性特征,但其使得用户易于将上部部分14正确地附接到基部部分12上,因此防止了不正确的附接。较大的引导销56(第一接合构件)可仅与较大的凹槽60(第二接合构件)接合,且较小的引导销58 (第三接合构件)可仅与较小的凹槽62 (第四接合构件)接合。
[0073]一方面,引导销56、58与凹槽60、62之间的接合用作上部部分14相对于基部部分12的旋转的引导,且另一方面,防止了在打开和/或闭合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期间上部部分14相对于基部部分12沿着轴向方向16的移动。
[0074]为了打开换能器壳体20的卡口固定件26,仅使工具的上部部分14相对于工具的基部部分12绕轴向方向16 (沿着圆周方向46)旋转。在此旋转运动时,布置在工具的上部部分14上的驱动销64接触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且导致盖24也旋转(与工具的上部部分14的旋转运动同步)。由于换能器壳体20的基部主体22固定在工具的基部部分12内,因此盖24的此旋转运动打开了卡口固定件26。
[0075]驱动销64被配置成形成与盖24的接触区域42的形状配合。为了形成此形状配合,驱动销64优选地包括驱动区域66,所述驱动区域具有凹面形状(对应于盖24的接触区域42的凸面形状;与图2相比)。
[0076]图5至7示出了用于示出工具10在打开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期间的技术原理在后续时间点处的不同快照。图5A和5B示出了在已将工具的上部部分14附接到工具的基部部分12之后的起始位置。在此位置中,驱动销64并未接触盖24(见图5A)。
[0077]如图5B可见,在此情况下,较大的引导销56布置在凹槽60的插入区段60’中,且较小的引导销58布置在凹槽62的插入区段62’中。凹槽60、62两者均具有类似于L的形式,且包括较大的插入区段60’、62’和较小(较窄)的区段60”、62”,所述较小区段在本文中标记为锁定区段60”、62”。如果将引导销56、58布置在凹槽60、62的插入区段60’、62’内,则工具的上部部分14仍可自由地沿轴向方向16相对于工具的基部部分12移动。一旦引导销56、58已被引导到凹槽60、62的锁定区段中(在上部部分14绕轴向方向16旋转时),引导销56、58就夹紧工具的上部部分14并防止上部部分14相对于基部部分12沿轴向方向16的移动。应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工具的轴向方向16与换能器壳体20的轴向方向是相同的。
[0078]在图5A和5B所示的起始位置中,驱动销64并未接触盖24,且两个引导销56、58布置在插入区段60’、62’内(见图5B)。如果工具的上部部分14随之绕轴向方向16逆时针旋转,则驱动销64将接触盖24 (见图6A),其中形成驱动销64的驱动区域66与盖24的接触区域42之间的形状配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导销56、58和凹槽60、62之间的接合(见图6B),防止了工具的上部部分14沿着轴向方向16的相对移动。
[0079]如图6B可见,引导销56、58随后已经布置在凹槽60、62的锁定区段60”、62”内。锁定区段60”、62”相对于驱动销64的布置被选择成使得在工具的上部部分14绕轴向方向16的旋转运动期间,在驱动销64的驱动区域66接触盖24的接触区域42之前,基部部分12的引导销56、58就到达锁定区段60”、62”。换句话讲,在驱动销64到达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之前,上部部分14沿轴向方向16固定。因此驱动销64不仅沿圆周方向46将力施加至盖24上,而是也沿轴向方向16按压在盖24上。这确保了驱动销64不会仅仅在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上方滑动而不打开它。
[0080]图7示出了其中工具的上部部分14已经完全绕轴向方向I转动的情况。则盖24 (卡口固定件26)被打开,且两个引导销56、58完全布置在凹槽60、62的锁定区段60”、62”内。为了取出打开的换能器壳体20,工具的上部部分14仅须往回转动(以顺时针方式),使得上部部分14可从工具的基部部分12脱离,且可手动取下换能器壳体20。
[0081]概括地说,用户仅须使换能器壳体20进入工具的基部部分12中,然后将工具的上部部分14附接至基部部分12,且然后使上部部分14相对于基部部分12转动。只要换能器壳体20的卡口固定件26被打开,上部部分14即可往回转动,与基部部分12脱离,且可手动取下打开的换能器壳体20。
[0082]闭合换能器壳体20的卡口固定件26可通过使用同一工具10用非常类似的方式进行。工具的上部部分14仅须倒置地转动。换句话说,工具的上部部分14必须被翻转过来。此情形在图8和9中示出。
[0083]与图5至7所示的情况相比,工具的上部部分14在图8和9中被倒置地转动。然后使用第二驱动销64’,在工具的上部部分14以顺时针方式(由箭头46’指示)的旋转运动时闭合换能器壳体20的盖24。此第二驱动销64’布置在上部部分14的相反侧上,且面向与第一驱动销64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一驱动销已用于打开盖24。第二驱动销64’包括第二驱动区域66’,所述第二驱动区域面向与第一驱动销64的第一驱动区域66相反的方向。因此,闭合盖24与打开盖24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但以下差别除外:现在,第二驱动销64’(而非第一驱动销64)面向下,朝向换能器壳体20,且工具的上部部分14顺时针旋转(而非逆时针)。
[0084]最后,应指出的是,工具10当然也可以相反地构造,使得工具的上部部分14的顺时针移动将导致盖24打开,且工具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