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11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高血脂症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患有该病者,其表现为血液中的胆或甘油三酯含量出现异常增髙现象,且高密度脂蛋白出现降低现象。该病是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诱发导致出现各种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类疾病。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高血脂症患者,尽早的治疗该病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避免发生多种由于该病引起的疾病,防止进一步危害患者健康。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眩晕,目干,胁痛,腰膝酸软,心烦胸闷,纳差,舌红少津,苔腻,脉弦细或弦滑,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药对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梵天花根、地灵根、蕨麻、黄芪、三果木皮、补骨脂、番石榴果、唇香草、乌金草、九香虫,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25 - 35份,地灵根20 — 30份,蕨麻20 — 30份,黄芪20 - 30份,三果木皮15 — 25份,补骨脂15 — 25份,番石榴果15 —25份,唇香草10 - 15份,乌金草10 - 15份,九香虫5 — 7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梵天花根30份,地灵根25份,蕨麻25份,黄芪25份,三果木皮20份,补骨脂20份,番石榴果20份,唇香草12份,乌金草12份,九香虫6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梵天花根:甘、平。归心、肝、肺、胃、脾、肾经。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临床用于风湿痹痛,劳倦乏力,肝炎,疟疾,水肿,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0008]地灵根:苦、寒。清热利尿,消食健胃。临床用于湿热尿淋,肝炎,消化不良等症。
[0009]蕨麻:甘、苦、寒。归脾、胃经。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用于脾虚泄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水肿,风湿痹痛等。
[0010]黄芪:甘、温,归肺、脾经。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脾虚泄泻,等一切气虚血亏之证。
[0011]三果木皮:辛、甘、平。补气活血,解毒敛疮。用于体虚乏力,心t季气短,跌打瘀肿,骨折,疮疡等。
[0012]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用于虚寒腰痛等证。
[0013]番石榴果:甘、涩、平。健脾消积,涩肠止泻。临床用于食积饱胀,疳积,腹泻,痢疾,脱肛,血朋等症。
[0014]唇香草:辛、凉。宁心安神,利水清热。用于心悸,失眠,水肿,感冒发热,目赤肿痛,
疮瘍肿毒等。
[0015]乌金草: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平肝阳,养心安神,养血调经。用于头晕,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贫血,月经不调。
[0016]九香虫:咸、温。归肝、肾、脾经。行气止痛,温肾壮阳。用于肝胃不和,脘腹胀痛,腰痛,阳瘘等症。
[0017]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的“肥胖”、“中风”、“眩晕”、“血瘀”、“痰湿”之范畴,与生活安逸,
饮食肥甘厚味,运动量少有关。本发明梵天花根健脾、活血、解毒,为君药,地灵根消食健胃,蕨麻补气血、健脾胃,黄芪益气升阳,为臣药,三果木皮补气活血、解毒,补骨脂补肾助阳,番石榴果健脾消积,唇香草宁心安神,乌金草养心安神,九香虫温肾壮阳,共奏健脾消积,活血解毒,补肾升阳,宁心安神的功效,达到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使用于2008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症7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5例患者中,女性41例,男性3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9岁,病程多在5个月到3年,平均年龄49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
(I)西医诊断标准: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均彡6.0mmol/L(230mg/dL),或甘油三酯(TG)彡1.54mmOl/L(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 1.04mmol/L(40mg/dL)、女< 1.17mmol/L (45mg/dL)者。
[0020](2)中医辨证标准:头痛,眩晕,目干,胁痛,腰膝酸软,心烦胸闷,纳差,舌红少津,苔腻,脉弦细或弦滑。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梵天花根30g,地灵根25g,蕨麻25g,黄芪25g,三果木皮20g,补骨脂20g,番石榴果20g,唇香草12g,乌金草12g,九香虫6g。
[0022]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0023]3.3服用方法:每次I剂,每日2次,30天为I疗程。
[0024]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
[002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多20%,TG下降彡 40%,HDL-C 上升彡 0.26mmol/L(10mg/dL),TC-HDL-C/HDL-C 下降彡 20%。
[0026]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多10%但< 20%,TG下降彡 20%但< 40%,HDL-C上升彡 0.104mmol/L(4mg/dL)但< 0.26mmol/L(lOmg/dL),TC-HDL-C/HDL-C 下降彡 10% 但< 20%。
[0027]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0028]4.2结果:75例患者中,治愈46例(61.3 % ),显效14例(18.7%),有效10例(13.3%),未愈5例(6.7% ),总有效率为93.3%。
[0029]5、典型病例
5.1范某,男,62岁,胸闷,头痛,腰膝酸软,心烦胁痛,舌红纳少,脉细。经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7.42mmol/L,甘油三酯(TG) 3.llmmol/L。服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均已消失,血清总胆固醇(TC) 5.12mmol/L,甘油三酯(TG)L 13mmol/L,痊愈。
[0030]5.2郭某,女,51岁,眩晕、胸闷、气短、心烦、舌红、脉滑。经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7.31mmol/L,甘油三酯(TG) 3.61mmol/L。服用本发明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均已消失,血清总胆固醇(TC)5.07mmol/L,甘油三酯(TG) 1.18 mmol/L,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2]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25g,地灵根20g,蕨麻20g,黄苗20g,三果木皮15g,补骨脂15g,番石植果15g,唇香草10g,乌金草10g,九香虫5g。
[0033]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30g,地灵根25g,蕨麻25g,黄芪25g,三果木皮20g,补骨脂20g,番石榴果20g,唇香草12g,乌金草12g,九香虫6g。
[0034]实施例3,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35g,地灵根30g,蕨麻30g,黄芪30g,三果木皮25g,补骨脂25g,番石榴果25g,唇香草15g,乌金草15g,九香虫7g。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25 - 35份,地灵根20 - 30份,蕨麻20 — 30份,黄芪20 — 30份,三果木皮15 - 25份,补骨脂15 - 25份,番石榴果15 — 25份,唇香草10 — 15份,乌金草10 - 15份,九香虫5 — 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由以下原料药制成:梵天花根30份,地灵根25份,蕨麻25份,黄芪25份,三果木皮20份,补骨脂20份,番石榴果20份,唇香草12份,乌金草12份,九香虫6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中药,该中药是由梵天花根、地灵根、蕨麻、黄芪、三果木皮、补骨脂、番石榴果、唇香草、乌金草、九香虫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
【IPC分类】A61K35-64, A61P3-06, A61K36-73
【公开号】CN104739971
【申请号】CN201510095927
【发明人】徐红艳
【申请人】徐红艳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