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26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环状软骨以上的呼吸道发生感染,其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及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局部症状。其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年迈体弱和幼年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病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热是其主要的症状,如何使病人迅速平稳且不反复地退热一直是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且价格昂贵,加之疗效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药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鱼胆草、风寒草、见风消、密马、紫苏叶、野木耳菜、桑枝、八角、仙茅、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鱼胆草30 - 50份,风寒草20 — 40份,见风消20 - 40份,密马15 - 25份,紫苏叶15 — 25份,野木耳菜15 — 25份,桑枝15 — 25份,八角10 - 20份,仙茅10 - 20份,甘草5 — 10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鱼胆草40份,风寒草30份,见风消30份,密马20份,紫苏叶20份,野木耳菜20份,桑枝20份,八角15份,仙茅15份,甘草6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鱼胆草:苦、凉。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临床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脓性骨髓炎,附件炎,盆腔炎,疥癣疮毒等症。
[0008]风寒草:辛、微苦、性微温。祛风散寒,化痰止咳,解毒利湿,消积排石。临床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咽喉肿痛,黄疸,胆道结石,尿路结石,痈疮疔毒,毒蛇咬伤等。
[0009]见风消:辛、温。祛风,除湿,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痢疾,肠炎,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荨麻瘆,淋巴结结核等症。
[0010]密马:甘、平。归心、肝经。散寒除湿。临床用于感冒发热,肌肉酸痛。
[0011]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安胎,解鱼蟹毒。临床用于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阴,食鱼蟹毒等症。
[0012]野木耳菜:微苦、辛、平。清热解毒,调和脾胃。用于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症,消化不良等症。
[0013]桑枝:苦、平,归肝经。祛风通络,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等。
[0014]八角:辛、甘、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腰膝冷痛、畏寒呕吐、寒湿脚气等。
[0015]仙茅:辛,温,有毒。归肾、肝经。温肾壮阳,祛除寒湿。临床用于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等症。
[0016]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0017]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中医学“伤风感冒”范畴,主要是指因风、寒、暑、湿等六淫之邪引起,外袭口鼻皮毛而出现卫表见症。本发明,鱼胆草清热解毒、除湿为君药,风寒草祛风散寒,见风消行气散寒、解毒,为臣药,密马散寒除湿,紫苏叶散寒解毒、行气和中,野木耳菜清热解毒,桑枝祛风通络,八角散寒、理气、止痛,仙茅祛除寒湿,甘草行气止痛、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之功,达到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使用于2009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症7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69岁,病程多在I天到4天,平均年龄29.6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主症:(1)身热,(2)恶风;次症:(1)咽痛,(2) 口渴,(3)咳嗽,(4)汗出,(5)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或2项以上,同时具备上述舌脉象者。
[0020]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为:症见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色白质稀,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缓,指纹色红等。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鱼胆草40g,风寒草30g,见风消30g,密马20g,紫苏叶20g,野木耳菜20g,桑枝20g,八角15g,仙茅15g,甘草6g。
[0022]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0023]3.3服用方法:每次I剂,每日2次,3天为I疗程。
[0024]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0025]4.2结果:73例患者中,治愈40例(54.8 % ),显效18例(24.7 % ),有效12例(16.4% ),无效3例(4.1% ),总有效率为95.9%。
[0026]5、典型病例
5.1郄某,男,16岁,发热,温度39°C,鼻塞,咳嗽,痰多,色白质稀,喉中痰鸣,纳食尚可,二便尚调,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缓。服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服用I天后,温度37°C,治疗I个疗程后,诸症均已消失,夜寐安和,饮食二便均正常,痊愈。
[0027]5.2高某,女,20岁,流涕、温度39.2°C,剧烈咳嗽,涕泪交加,小便黄赤。咽腔轻微红肿,两侧扁桃体肿大,轻微充血,干咳频繁,两肺呼吸音清,舌质红,苔薄黄白,脉浮数兼滑实。服用了本发明中药,I个疗程,症状大大改善,继续服用I个疗程,诸症均已消失,病获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9]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鱼胆草30g,风寒草20g,见风消20g,密马15g,紫苏叶15g,野木耳菜15g,桑枝15g,八角1g,仙茅10g,甘草 5g。
[0030]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鱼胆草40g,风寒草30g,见风消30g,密马20g,紫苏叶20g,野木耳菜20g,桑枝20g,八角15g,仙茅15g,甘草 6g。
[0031]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鱼胆草50g,风寒草40g,见风消40g,密马25g,紫苏叶25g,野木耳菜25g,桑枝25g,八角20g,仙茅20g,甘草 1go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鱼胆草30 - 50份,风寒草20 - 40份,见风消20 — 40份,密马15 — 25份,紫苏叶15 - 25份,野木耳菜15 - 25份,桑枝15 — 25份,八角10 — 20份,仙茅10 — 20份,甘草5 - 10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鱼胆草40份,风寒草30份,见风消30份,密马20份,紫苏叶20份,野木耳菜20份,桑枝20份,八角15份,仙茅15份,甘草6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鱼胆草、风寒草、见风消、密马、紫苏叶、野木耳菜、桑枝、八角、仙茅、甘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
【IPC分类】A61P11-00, A61P31-12, A61P11-02, A61P31-04, A61K36-88, A61P11-04
【公开号】CN104740129
【申请号】CN201510197459
【发明人】王金凤, 席敦香, 李小丽
【申请人】王金凤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