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300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眩晕是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症状。风眩、脑络痹、虚眩、耳眩晕、子眩、 子痫、产后血晕、晕动病、脑萎、神劳等疾病,头部内伤、项痹、某些药物中毒、脑瘤及眼耳鼻 等五官疾病,皆可出现眩晕的症状。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住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是眩晕之病根。肝肾阴精亏虚,或素体阳盛,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风火 升动,脑窍受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失司,气血虚弱,清阳之气不能上荣;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为痰,痰阻经络,清阳不 升,浊阴不降,脑窍失利;此外,肾藏精,生髓充脑,脑为髓海,精足则髓充,肾精亏虚,则髓海 失养;更因精血髓相互资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致精髓不足,脑海失养,发为眩晕。久病 致瘀或气虚血停成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上荣,清窍失养亦发眩晕。"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脏腑功能衰退,故而眩晕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阴虚阳亢,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络,蒙蔽清房,可进展为眩仆、中风。因此,眩晕的治疗至关重 要,眩晕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中医治疗及西医治疗。控制眩晕发作,西药有它的优势,但过强 的抑制作用会使大脑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中医在治法上追求标本兼 治,阴阳平衡,在控制发作的同时,同时改善血管弹性及微循环,彻底治愈疾病。中医根据不 同原因引起的眩晕病,结合临床进行辩证论治,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 不足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目前治疗眩晕的中药有多种,但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 的中药并不多见,而且存在治愈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通过采用合适的药材 及适当的配比,达到安全有效的治愈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目的。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 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当归12份、白芍10份、白术10份、白冷草12份、大血藤12份、金爪儿15份、山胡椒根 15份、五代同堂根10份、细叶桉叶6份、茯苓10份、桂木根15份、土木香5份、野黄瓜15 份、薏苡仁10份、龙眼肉9份、龙头草3份。
[0005]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归经】归 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 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瘘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
[0006] 白芍【来源】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性味】苦, 酸,微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 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0007] 白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味苦,甘,性温。【归经】归 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 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
[0008] 白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细柄凤仙花的根及根茎。【性味】辛,苦, 微温。【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
[0009] 大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性味】苦,平。【归经】肝, 大肠经。【功能主治獬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0010] 金爪儿【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金爪儿的全草。【性味】辛,苦,性凉。【归 经】心,肝经。【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利尿,拔毒。主小儿盘肠气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 打创伤。
[0011] 山胡椒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胡椒的根。【性味】辛,温,苦。【归经】 肝,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活血,利湿消肿,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 脘疼痛,脱力劳伤,支气管炎,水肿。
[0012] 五代同堂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楓科植物阔叶八角楓的根。【性味】味辛,微 苦,性温。【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风除湿。主膨胀胀痛,小儿疳积,风湿 骨痛。
[0013] 细叶桉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细叶桉的叶。【性味】味辛,微苦,性 平。【归经】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宣肺发表,理气活血,解毒杀虫。主感冒发热,咳 喘痰嗽,脘腹胀痛,泻痢,钩端螺旋体病,跌打损伤,疮疡,丹毒,乳痈,疥疮,癣痒。
[0014] 茯苓【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淡,平。【归经】 心,脾,肺,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 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15] 桂木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性味】辛,性微温。【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祛风活血。主胃脘不舒,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0016] 土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 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猶脾和胃,行气止痛,驱早。主胃胺,胞腹胀痛,哎吐腹泻,痢疾, 食积,早积。
[0017] 野黄瓜【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纵肋人字果的全草。【性味】味微甘,苦,性 凉。【归经】肝,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清热明目。主消化不良,风火赤眼,无名肿 毒。
[0018] 薏苡仁【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味】甘,淡,微寒。【归经】 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猁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 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
[0019] 龙眼肉【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 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性味】甘,温。【归经】归 心,脾经。【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0020] 龙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龙冻草的根或叶。【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补气血,祛风湿,消肿毒。主劳伤气血亏虚,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蛇伤。
[0021] 气血亏虚型眩晕病多因气血两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眩 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发白,唇甲不华,心悸不眠,疲乏懒言。舌质淡,脉细弱。本发 明系祖传秘方,配方中所采用的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和营的功效;白 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白冷草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大血藤具有解毒消 痈,活血止痛的功效;金爪儿具有理气活血的功效;山胡椒根具有祛风通络,理气活血,的 功效;五代同堂根具有理气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细叶桉叶具有宣肺发表,理气活血的功 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桂木根具有健脾和胃,祛风活血的功 效;土木香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的功效;野黄瓜具有健脾益胃,清热明目的功效;薏苡 仁具有利湿健脾的功效;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龙头草具有补气血,祛风 湿的功效。本发明从引起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原因入手,采用科学的配方,配方中的各药物 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奏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的功效,所制成的中药能有效治疗气血 亏虚型眩晕病,多年来,通过对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2. 5%,治疗效果好。
[0022]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资料 发明人2005年6月-2011年4月间共收集了 80例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门诊患者,年 龄36-74岁,其中,女性30位,男性50位。症状表现为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 发白,唇甲不华,心悸不眠,疲乏懒言。舌质淡,脉细弱。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 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23] 2、试验方法 2. 1对照组服用十全大补丸,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为10天。
[0024] 2. 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晚各一次。疗程为10 天。
[0025]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痊愈: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0026] 显效: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0027]有效: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0028]无效: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0029] 3.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30]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当归12份、白芍10份、白术10份、白冷草12份、大血藤12份、金爪儿15份、山胡椒根 15份、五代同堂根10份、细叶桉叶6份、茯苓10份、桂木根15份、土木香5份、野黄瓜15 份、薏苡仁10份、龙眼肉9份、龙头草3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当归12份、白芍10份、白术10份、白冷草12份、大血藤12份、金爪儿15份、山胡椒根15份、五代同堂根10份、细叶桉叶6份、茯苓10份、桂木根15份、土木香5份、野黄瓜15份、薏苡仁10份、龙眼肉9份、龙头草3份。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奏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的功效,能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病,多年来,通过对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2.5%。
【IPC分类】A61P1-08, A61K36-8994
【公开号】CN104740432
【申请号】CN201510183408
【发明人】于巧媛
【申请人】于巧媛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