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438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当归58g苦茶叶55g
[0057]茯神53g猪獠参50g旱芹48g远志46g
[0058]野酒花45g凤尾七44g万寿菊44g树习43g
[0059]大黑药43g青天葵41g川穹41g薄荷39g。
[0060]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0061](I)将熟地黄、响铃草、苦茶叶、猪獠参、旱芹、野酒花、凤尾七、万寿菊、树刁、大黑药、青天葵、川芎和薄荷混匀后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2-3小时,过滤,取药液;在剩余的残渣中再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2小时,过滤,取药液;合并提取药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0062](2)将当归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闷,置锅内用微火炒,取出,放凉,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63](3)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0064](4)以炼蜂蜜加入适量开水和匀,拌入炙远志,稍闷,微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65](5)将步骤(I)-步骤(4)制得的滤液和细粉混合,制成药物,即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
[0066]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10天为一疗程,轻者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67]实施例2
[0068]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9]熟地黄58g响铃草55g当归52g苦茶叶49g
[0070]茯神47g猪獠参44g旱芹42g远志40g
[0071]野酒花40g凤尾七39g万寿菊39g树刁37g
[0072]大黑药37g青天葵35g川穹35g薄荷33g。
[0073]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4]实施例3
[0075]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6]熟地黄50g响铃草47g当归44g苦茶叶41g
[0077]茯神39g猪獠参36g旱芹34g远志32g
[0078]野酒花32g凤尾七31g万寿菊31g树刁29g
[0079]大黑药29g青天葵27g川穹27g薄荷25g。
[0080]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1]实施例4
[0082]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3]熟地黄42g响铃草39g当归36g苦茶叶33g
[0084]茯神31g猪獠参28g旱芹26g远志24g
[0085]野酒花24g凤尾七23g万寿菊23g树刁21g
[0086]大黑药21g青天葵19g川穹19g薄荷17g。
[0087]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8]临床资料:
[0089]1、病例选择:
[0090]作为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前庭神经炎患者22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个月-10年;对照组11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2个月-5年。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91]2、药物选择:
[009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次,每次2片,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93]对照组服用眩晕停,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94]3、疗效判定:
[0095](I)治愈:情景性晕厥、晕针、晕血、前庭性共济失调、视觉识别障碍性眩晕、老年性眩晕、晕车、剧烈眩晕、站立不稳、麻痹、味觉性流泪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0096](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0097](3)无效:病症无变化。
[0098]4、结果:
[0099]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8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95.5%。
[0100]对照组中治愈20例,有效45例,无效45例,治愈率为18.2%,总有效率59.1 %。
[0101]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102]典型病例举例:
[0103]1、何某,男,50岁,退休工人,吉林四平人。患者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I日内出现多次眩晕、恶心、眼球偶有震颤等症状,听力有减退情况,经在当地卫生所给予镇静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后又复发,遂来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庭神经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0104]2、王某,男,57岁,退休教师,浙江舟山人。患者出现头晕、头重、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经当地卫生所给予维生素B12、谷维素、安定片等药物,仍不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庭神经炎。后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身体开始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0105]3、魏某,女,52岁,保洁,江苏宿迀人。患者主诉有眩晕史,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偶有震颤、耳鸣等症状。经在当地卫生所给予安定、冬眠灵等镇静药物,激素8天,好转停药后一段时间又复发,遂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身体状况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身体疫愈,随访未复发。
[0106]4、刘某,女,45岁,家庭主妇,河南平顶山人。患者患有前庭神经炎2年余,常服安定等镇静药物,病情经常起伏。后因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后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0107]5、姜某,男,36岁,主管,湖北武汉人。患者患有前庭神经炎5年不愈。后旧病复发多日,未有好转现象,前来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庭神经炎发作。后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
[0108]6、叶某,男,25岁,业务员,青海西宁人。患者因出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麻痹、味觉性流泪等症状由家人送至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庭神经炎。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I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彻底治愈。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熟地黄34-66份响铃草31-63份当归28-60份 苦茶叶25-57份 茯神23-55份 猪獠参20-52份旱芹18-50份 远志16-48份 野酒花16-48份凤尾七15-47份万寿菊15-47份树习13-45份 大黑药13-45份青天葵11-43份川穹11-43份 薄荷9_4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熟地黄58份响铃草55份当归52份 苦茶叶49份 茯神47份 猪獠参44份旱芹42份 远志40份 野酒花40份凤尾七39份万寿菊39份树习37份 大黑药37份青天葵35份川穹35份 薄荷3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熟地黄50份响铃草47份当归44份 苦茶叶41份 茯神39份 猪獠参36份旱芹34份 远志32份 野酒花32份凤尾七31份万寿菊31份树刁29份 大黑药29份青天葵27份川穹27份 薄荷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熟地黄42份响铃草39份当归36份 苦茶叶33份 茯神31份 猪獠参28份旱芹26份 远志24份 野酒花24份凤尾七23份万寿菊23份树刁21份 大黑药21份青天葵19份川穹19份 薄荷17份。
5.—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熟地黄、响铃草、苦茶叶、猪獠参、旱芹、野酒花、凤尾七、万寿菊、树刁、大黑药、青天葵、川芎和薄荷混匀后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2-3小时,过滤,取药液;在剩余的残渣中再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2小时,过滤,取药液;合并提取药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当归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闷,置锅内用微火炒,取出,放凉,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4)以炼蜂蜜加入适量开水和匀,拌入炙远志,稍闷,微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5)将步骤(I)-步骤(4)制得的滤液和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熟地黄、响铃草、当归、苦茶叶、茯神、猪獠参、旱芹、远志、野酒花、凤尾七、万寿菊、树刁、大黑药、青天葵、川穹和薄荷;本发明药物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镇静止痛、平肝清热、养肝明目、宁心安神、滋肾养肝、补血滋润、补心益血等功效,诸药相合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前庭神经炎引起的头晕目眩、晕针、晕血、前庭性共济失调、视觉识别障碍性眩晕、老年性眩晕、晕车、剧烈眩晕、站立不稳、麻痹、味觉性流泪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且价格便宜,可在广泛应用于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治疗。
【IPC分类】A61P25-00, A61P1-08, A61K36-898
【公开号】CN104758625
【申请号】CN201510205270
【发明人】万素芹
【申请人】万素芹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