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106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偏头风”范畴,“脑为髓之海”,主要由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充养于脑;故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入络,内生风、火、痰、瘀,导致肝阳偏亢,肝经风火上扰所致偏头痛,其痛暴作、痛势甚剧、半侧头痛或左或右,甚至痛连患侧目齿;用西药治疗,只能采用对症支持疗法,不但效果差,且反复发作,经年不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芷7-8、夏枯草5-7、炙甘草10-12、生地5-8、防风3-5、扶桑根2-4、独活6-8、钩藤4-5、刘寄奴2-4、何首乌7-9、天麻
5-7、全蝎3-4、陈皮2-4、白芥子1-3、制半夏4_5、刺蒺藜2_4、蕹菜根1_3、穿心莲4_5和一把篾1-2。
[0005]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芷7.5、夏枯草6、炙甘草
11、生地6、防风4、扶桑根3、独活7、钩藤4.5、刘寄奴3、何首乌8、天麻6、全蝎3.5、陈皮3、白芥子2、制半夏4.5、刺蒺藜3、蕹菜根2、穿心莲4.5和一把篾1.5。
[0006]—把篾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
[0007]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瘀通络和祛风散寒之功,本发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7.2%,治愈率92.5%。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白芷7.5、夏枯草6、炙甘草11、生地6、防风4、扶桑根3、独活7、钩藤4.5、刘寄奴3、何首乌8、天麻6、全蝎3.5、陈皮3、白芥子2、制半夏4.5、刺蒺藜3、蕹菜根2、穿心莲4.5和一把篾1.5。
[0010]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蔡某某,女,39岁,患有偏头痛三个月,双太阳穴疼痛不止,疼痛难忍,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疲劳感等;笞白,脉弦,多方治疗无效,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三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服用一周,治愈。
[0012]病例2:李某,男,48岁,体弱多病,患有偏头痛一余年,反复发作,常伴有心烦,面色不华,舌苔白腻较厚,质淡;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十余剂后,疼痛完全消失,治愈,至今未复发。
[0013]病例3:严某,女,56岁,患有阵发性左侧偏头痛半年,痛则寝食难安,舌质暗,体大,苔白,脉弦,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五剂后,头痛消失,后继续服用三剂以巩固疗效,治愈,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芷7-8、夏枯草5-7、炙甘草10-12、生地5-8、防风3-5、扶桑根2_4、独活6_8、钩藤4_5、刘寄奴2_4、何首乌7_9、天麻5_7、全竭3_4、陈皮2_4、白芥子1_3、制半夏4_5、刺蔡薬2_4、藥菜根1_3、穿心莲4-5和一把篾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芷7.5、夏枯草6、炙甘草11、生地6、防风4、扶桑根3、独活7、钩藤4.5、刘寄奴3、何首乌8、天麻6、全蝎3.5、陈皮3、白芥子2、制半夏4.5、刺蒺藜3、蕹菜根2、穿心莲4.5和一把篾1.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芷7-8、夏枯草5-7、炙甘草10-12、生地5-8、防风3-5、扶桑根2-4、独活6-8、钩藤4-5、刘寄奴2-4、何首乌7-9、天麻5-7、全蝎3-4、陈皮2-4、白芥子1-3、制半夏4-5、刺蒺藜2-4、蕹菜根1-3、穿心莲4-5和一把篾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瘀通络和祛风散寒之功,本发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7.2%,治愈率92.5%。
【IPC分类】A61K36-8988, A61P25-06
【公开号】CN104771598
【申请号】CN201510110766
【发明人】王振
【申请人】王振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