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9331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为许多皮肤病所共有,而 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如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 损害时则称为瘙痒病。女阴瘙痒病大多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 平低下及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患者常伴有多汗、情绪不稳定以及失眠等症状。 瘙痒部位主要在大阴唇和小阴唇,但阴阜、阴蒂及阴道黏膜亦常有瘙痒感,严重时可以累及 肛门周围及会阴区。饮酒、情绪变化、被褥温度高、搔抓摩擦、甚至某些暗示等可能促使瘙痒 发作或加重。痒感程度因人而异可轻可重,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中医称之为"痒风",本症 一般分为限局性、全身性两大类。当瘙痒严重时,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
[0003]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宄现状如下: 苍条鱼鳖【别名】蚂蝗连天蕨、拟石苇、石豇豆、卧龙草、马牙齿、瓜子草、打不死、三百 棒、马黄七、回阳生、连天草、小肺金、小线蕨、鸭舌韦、鸭舌鱼鳖。【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 石蕨的全株。【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 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瘆,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摘录】《中华本草》。
[0004] 蛇床子【别名】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额头花子、野茴香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 晒干。【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 瘘,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瘆,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9g。【注意】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忌服。【摘录】《中 华本草》。
[0005] 地肤子【别名】扫帚苗。【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 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瘆,湿瘆,皮肤瘙痒。【用法用 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恶螵蛸。【摘录】《中华本草》。
[0006] 弹裂碎米荠【别名】水菜花、水花菜。【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弹裂碎米荠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淡;平。【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妇女月经不调;痈肿;淋证。【用法用量】内 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0007] 杠板归【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 蛇牙草、穿叶寥。【来源】为寥科寥属植物贯叶寥的全草。夏秋植株生长茂盛时采集,晒干。 【性味】酸,凉。【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瘆,湿 瘆,痈疖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摘录】《中华本草》。
[0008] 黄柏【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 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 下,热淋,脚气,瘘{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瘆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 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注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 月艮。【摘录】《中华本草》。
[0009] 狼牙草【别名】鹤草芽、龙牙草、施州龙牙草、瓜香草、黄龙尾、铁胡蜂、金顶龙芽、老 鹳嘴、子母草、毛脚茵、黄龙牙、草龙牙、地椒、黄花草、蛇疙瘩、龙头草、寸八节、过路黄。【来 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 燥。【性味】苦、涩,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 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12g。【注意】非出血不止者不用。【摘录】《中华本草》。 补骨脂【别名】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鸱、黑故子、胡故子、吉固子。【来源】本 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 质。【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瘘 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用法用量】内服:煎 汤,6~9g。【注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亦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 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瘘,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摘录】《中华本草》。
[0010] 肚拉【别名】都拉参、都拉、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来源】为川续断科植 物西南囊苞花的根。春季发苗前,或秋后苗茎干枯后挖采根部,去掉茎苗,抖净泥沙,晒干。 【性味】甘辛,温。【归经】入肺、脾二经。【功能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瘘,白带, 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注意】虚寒证忌服。 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蘚。【摘录】《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 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外阴瘙痒的目的。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 成: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狼 牙草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
[0013]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外阴瘙痒患者100例,随机分 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年龄21~67岁,对照组年龄20~68岁,2组年龄及病 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14]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外阴瘙痒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瘙痒呈阵发性,夜间为重,瘙痒剧烈的可 难以忍受,使病人坐卧不安。由于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可以出现头晕、精神忧郁及食欲 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因不断搔抓,出现条状抓痕、血痂、丘瘆、湿瘆样变、苔藓样变及色 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阴唇部皮肤常浸润及肥厚,阴蒂及阴道黏膜可出现红肿及糜烂。局 部因搔抓溃破可继发感染。不同病因引起的瘙痒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女阴阴 道炎引起的女阴瘙痒可见白色豆腐渣状白带,分泌物镜检或培养有念珠菌生长。滴虫性阴 道炎引起的女阴瘙痒,白带较多,呈泡沫状,可以找到阴道毛滴虫。淋球菌引起的瘙痒一般 有较多脓性白带,老年妇女外阴皮肤的萎缩也可引起女阴瘙痒。
[0015] 2、试验方法 2. 1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0016] 对照组口服特非那定、谷维素,外用洁尔阴洗剂,按说明书使用。7天为一疗程。
[0017]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外阴瘙痒消失,皮损痊愈,白带正常,停药后半年不复发; 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好转; 有效:白带正常; 无效:瘙痒无明显减轻,皮损无好转。
[0018] 3.2治疗结果见表1。
[0019]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 而成: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 狼牙草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狼牙草 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 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狼牙草 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 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狼牙草 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 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瘙痒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苍条鱼鳖8份、蛇床子12份、地肤子12份、弹裂碎米荠8份、杠板归8份、黄柏8份、狼牙草6份、补骨脂10份、肚拉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外阴瘙痒。
【IPC分类】A61P17-04, A61K36-756, A61P15-02
【公开号】CN104815043
【申请号】CN201510287056
【发明人】王淑英, 耿建芳
【申请人】王淑英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