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98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发作的病证。痛经的发生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两虚等证型。但病机均为冲任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总的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物及重量配比为:醋柴胡15-20g、白芍15-20g、当归9-12g、香附9-12g、茯苓9-12g、白术9-12g、益母草 12-15g、红花 12-15g、蒲黄 10_12g、延胡索 12_15g、甘草 6_9g。
[0004]优选用量:醋柴胡20g、白芍20、当归9g、香附9g、茯苓12g、白术12g、益母草15g、红花15g、蒲黄10g、延胡索15g、甘草6g。
[0005]本发明方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0006]药理分析:本方所治之证是由于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所致。故方中首选醋柴胡疏肝解郁,使气机条达,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共为臣药。茯苓、白术健脾利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益母草、红花活血化瘀、通经;蒲黄既能收敛止血又能行血祛瘀,延胡索止痛、活血利气,共为佐药。甘草既配白芍缓急止痛,又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经自调,经调而痛自止,正合痛经的基本病理。
[0007]本发明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0008]剂型及用法:本发明中药剂型为汤剂,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600ml,浸泡2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30分钟,取汁约200ml;二煎加热水6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40分钟,取汁约200ml ο两煎所得药汁混合,早晚饭后两小时各服200ml。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戒忧郁,畅情怀。
[0009]【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醋柴胡15-20g、白芍15-20g、当归9-12g、香附9-12g、茯苓9-12g、白术9-12g、益母草 12-15g、红花 12-15g、蒲黄 10_12g、延胡索 12_15g、甘草 6_9g。
[0011]实施例2:—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醋柴胡20g、白芍20、当归9g、香附9g、茯苓12g、白术12g、益母草15g、红花15g、蒲黄10g、延胡索15g、甘草 6g。
[0012]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共收治病人25例,其中年龄最大38岁,最小18岁。痛经时间最长者20年,最短者半年。
[0013]二、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为主证。
[0014]、经妇科检查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0015]三、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疼痛消失持续3个月经周期。
[0016]、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
[0017]、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0018]四、治疗结果:服药一周为一个疗程,月经来潮前2-3天开始服药,服至经净,连服3个月经周期。有效率100 %,治愈率96 %,好转4 %。
[0019]五、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女,18岁,未婚。2012年9月就诊。自述痛经已I年,诊时经水将临。每于行经前后小腹部胀痛,甚至昏厥,腰臀酸楚,月经量少,色暗有块,伴胸闷胁胀,口苦,脉弦细。脉证合参,属气滞血瘀证。给予上述方剂服用7剂,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下一月经周期前两天开始继服7剂,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0020]病例2:孙某,37岁,工人。2013年5月就诊。自述痛经20年,每于经行前后及经期小腹坠胀疼痛,经前乳房胀痛,经量少,色暗,有块。经多家医院诊治均无明显疗效。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脉证合参,属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给予上述中药服用3个疗程,共计21剂,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物及重量配比为:醋柴胡15-20g、白芍15-20g、当归9-12g、香附9-12g、茯苓9_12g、白术9_12g、益母草12_15g、红花12_15g、蒲黄10-12g、延胡索 12-15g、甘草 6-9g。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是由下列中药组成:醋柴胡15-20g、白芍15-20g、当归9-12g、香附9-12g、茯苓9-12g、白术9-12g、益母草12-15g、红花12-15g、蒲黄10-12g、延胡索12-15g、甘草6-9g。有效率100%,治愈率96%,好转4%。
【IPC分类】A61K36-8905, A61P15-00
【公开号】CN104825725
【申请号】CN201510307517
【发明人】刘云平
【申请人】刘云平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