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治疗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6815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治疗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对风湿骨痛有较好治疗作用的药捻技术。
【背景技术】
[0002]风湿骨痛是一系列以慢性侵蚀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 %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
[0003]目前临床用化药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NSAIDs)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两类,长期临床实验证实,前者会产生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等副作用,而后者药物发挥作用慢,大约需I?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虽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但同样具有血液及肝肾功能损害。如常用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瘆及肝损害,少数出现骨髓抑制。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0004]传统中医对于风湿骨痛的认识较早,《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骨痛发病的内因,是病本。而风寒湿热等六淫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标。只有内外两种因素结合,才导致风湿病的发生。所以,可以说风湿骨痛是人体正气亏虚,营卫失调,感受六淫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气血闭阻而致的肢体疼痛、麻木、肿胀、变形、僵直等症状的总称,亦称痹证。
[0005]传统中医药治疗风湿性骨病也有较多报道,但疗效结果参差不齐,多数采用煎煮内服的形式,味道苦涩难以下咽,且对于这种局部性疾病的治疗,通过全身吸收用药副作用也非常大。因此,新的给药方式对于风湿性骨痛这种局部发作的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0006]传统药捻技术是用桑皮纸、丝棉纸或拷贝纸蘸药或内裹药物搓成药捻后,插入病变部位,用以治疗痈疽疮疡的方法。在外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多用来引流与祛腐,以治疗病变部位较深、排脓困难的疮疡及瘘管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纸捻的物理作用,将药末插入溃疡深处,引脓腐外出;利用药线自身之螺旋状拧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具有换药方便、痛苦较小、病人能自行更换等优点。考虑到风湿骨痛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应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主。本发明正是基于此经典理论,结合内病外治的治疗理念,在传统药捻给药的技术上进行改进,独创了一种有效的中药组合物药捻治疗技术,多年临床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0007]技术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病外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捻治疗技术,经多次临床验证,证实能够有效杀灭风湿因子,消除病灶,修复损伤的骨面关节膜,对长期久治不愈的复发性与慢性骨痛有独特的治疗与康复神效。具体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痛风引起的各类颈肩、腰腿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0009]本发明的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技术,药捻所载药物由如下中药组合物构成:大小血藤、苍耳子、追风箭、元花树根皮、威灵仙、醉仙桃、生川草乌、反阴草、断肠草、麻果、艾叶。
[0010]本发明的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技术,药捻所载药物按如下重量份比例组成:
[0011]大小血藤各15份、苍耳子7份、追风箭9份、元花树根皮18份、威灵仙15份、醉仙桃I份、生川草乌I份、反阴草I份、断肠草I份、麻果I份、艾叶14份。
[0012]本发明的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技术由如下步骤组成:
[0013](I)配药,取处方量大小血藤、苍耳子、追风箭、元花树根皮、威灵仙、醉仙桃、生川草乌、反阴草、断肠草、麻果、艾叶,混合一起捣烂成糊状如泥备用。
[0014](2)压模,将上述药糊用模具,压在桑皮纸或丝绵纸上,双面压紧成条包装,厚度约
0.2-0.3厘米,将所得药条,放入植物油内,用小火加热浸润,使其柔软,形成药捻。
[0015](3)用药,将所制备药捻压贴在骨痛关节处,涂药部分贴近皮肤,准备热源在背离皮肤的一面来回移动烘烤,保持温度50度以上,使药物快速渗透进入皮肤组织。当药捻贴片所附药物干结,停止烘烤,用胶布固定。
[0016]本发明的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捻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选用了具有良好治疗风湿弊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另一方面,在给药方式上克服了传统煎煮及针灸方法的局限性,局部透皮吸收,起效快,副作用更小。靶向给药对于风湿骨痛治疗效果更好。
[0017]本发明药物组方参考了多种医学药典,同时辅以多年临床应用的优化,克服了禁忌组合的问题,具体选用草药的药理学基础为:
[0018]大血藤,性凉,味苦,无毒。入肝、大肠二经。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
[0019]小血藤,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痨伤吐血。
[0020]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入肝、肾、肺经。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瘆;湿瘆;疥癣。
[0021]追风箭,味苦,性温。除湿止痛,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淋巴结炎;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云南中草药》:行气活血,除湿止痛,接筋骨。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闭经,过敏性皮炎。
[0022]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0023]醉仙桃,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平喘,祛风,止痛。主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疮疖。《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逐瘀血,通经络。《四川中药志》:能祛风胜湿,定喘消肿。治风寒湿痹,关节肿痛,惊痫脱肛,跌打损伤及泻痢等症。
[0024]生川草乌,川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
[0025]艾叶,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0026]主要参考文献:[1]CN02109572.8 ; [2] CN200910229756.2 ; [3]CN201010220015.0 ; [4] CN200910072782.9 ; [5]詹志来,杨卫彬.具有抗风湿活性的中草药研宄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68[6]陆燕,周学平.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征研宄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6,21 (6):966 ;[7]杨秀芳.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1):55 ;[8]韩继红,郝艳霞,相会欣等.抗风湿关节炎中草药剂型研宄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2,1(41):39;[9]朱跃兰,李方凯,侯秀娟.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进展[J].求医问药,2012,10(2) ;[10]马桂琴.从病例谈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