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2469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经行发热,是指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周期性发热为主的病症,称“经行发热”,又称“经病发热”。若偶尔又一次经期发热,不属于此病范畴。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有关。本病属中医经行前后诸证范围。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医认为,经行发热多因经期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常见分型有阴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其症状主要是:
[0003]1、阴虚型: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0004]2、肝郁型:经前或经期发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
[0005]3、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发热,乍寒乍热,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有力。
[0006]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治疗经行发热,往往达不到专病专治,只针对经行发热进行调气血、和营卫的治疗,而没有针对某一类型,对症性不强,故而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冲剂药源广,对肝郁型经行发热对症性强,疗效明确,专病专治,作用可靠,无副作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香附20-38份、苍术18-36份、柴胡18-36份、玫瑰花20-32份、绿萼梅15-25份、枸杞子10-20份、白残花8-16份、中间寸金草6-14份、菊花4_12份、厚朴花6_14份、草血竭4_12份、延胡索6-16份、郁金6-14份、兜兰4-12份、益母草10-20份、当归10-20份、大枣10-20份、甘草10-20份、蜂蜜10-20份。
[0010]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香附24-34份、苍术22-32份、柴胡22-32份、玫瑰花23-29份、绿萼梅17-23份、枸杞子12-18份、白残花10-14份、中间寸金草8-12份、菊花6_10份、厚朴花8_12份、草血竭6-10份、延胡索8-14份、郁金8-12份、兜兰6_10份、益母草12-18份、当归12-18份、大枣12-18份、甘草12-18份、蜂蜜12-18份。
[0011]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香附29份、苍术27份、柴胡27份、玫瑰花26份、绿萼梅20份、枸杞子15份、白残花12份、中间寸金草10份、菊花8份、厚朴花10份、草血竭8份、延胡索11份、郁金10份、兜兰8份、益母草15份、当归15份、大枣15份、甘草15份、蜂蜜15份。
[00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I)将苍术、柴胡、玫瑰花、绿萼梅、枸杞子、白残花、中间寸金草、菊花、厚朴花、延胡索、兜兰、益母草、当归、甘草分别研磨粉碎至50目,加入乙醇直至乙醇的量为上述中药材粉末的4倍,然后进行回流提取2h,收集提取液和滤渣,回收乙醇,将滤渣加3倍水煎煮Ih,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0014](2)将步骤(I)制得的滤液与1/2质量的蜂蜜混合并搅拌均匀,将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并过8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0015](3)将剩余1/2质量的蜂蜜与大枣肉用小火炒制,然后与香附、草血竭、郁金混合,进行超微粉碎并过325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0016](4)将步骤⑵制得的混合药粉、步骤(3)制得的中药超微粉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治疗肝郁型经行发热的冲剂。
[0017]药理作用:
[0018]香附: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根茎。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苍术: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瘘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柴胡: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玫瑰花: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花蕾。甘、微苦,温。归肝、脾经。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绿萼梅: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花蕾。酸、涩,平。归肝、胃、肺经。平肝和胃、调畅气机。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本草纲目拾遗》: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瘘遗精、头晕眼黑、视物模糊等症。配菊花、地黄可平肝明目;配杜仲治肾虚腰痛;白残花:入药部位为干燥花或根。根含鞣质。鲜花含芳香油。味苦、涩,性寒。花:清暑热,化湿池,顺气和胃。根:活血通络。花:用于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根:用于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外用研末适用于烫伤;中间寸金草:辛、微苦,凉。清热平肝,消肿活血。用于牙痛,小儿疳积,避孕,风湿跌打;菊花: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干燥头状花絮。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厚朴花: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味苦,性微温,气香。归脾、胃经。主治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草血竭:《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无毒。”入脾,胃,肾三经。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延胡索: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块茎。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本草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郁金: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块根。辛、苦,寒。归肝、心、肺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兜兰:甘、涩、微酸,平。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炎,膀胱炎,疝气等;益母草:入药部位为植物全草入药。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月中,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当归: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大枣:味甘,性温,无毒。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预防输血反应,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防治脑供血不足,抗过敏,防治心血管病,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甘草: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蜂蜜:蜂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尼克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等,在含氮化合物中有蛋白质、胨、氨基酸等,尚含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