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2469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颈椎病由于长期慢性劳损,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更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领职 业病。中医上对于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的研宄中医认为,颈椎病为风寒湿邪所致,瘀邪交结、 凝而不散,孝多治疗颈椎病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淤为目的,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所 以效果彻底,但是在真正的中药学中,对于治疗颈椎病所选用的药材并不合理,疗效也并不 显著。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料准确、且有效成分含量高、吸收性 好的治疗颈椎病的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06] 生龙牡20-60克,珍珠母25-55克,郁金1-9克,赤芍20-55克,白芍药10-25克, 生甘草5-20克,葛根15-35克,旋复花1-5克、当归5-20g、川芎5-20g、乳香3-10g。
[0007]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为:
[0008] 生龙牡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 根30克,旋复花3克、当归10g、川芎10g、乳香6g。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中药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a、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然后用一无纺布将其包裹在其中,扎紧后放入煎煮容器 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事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些时间,拿出纱布将药汁倒 入容器内,再将剩余的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 度,稠膏的比重热测(80_90°C)为1. 30-1. 35;
[0011] b、将水煎煮液蒸发至浓度1:1,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 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沉淀物用少量50 % -60 %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 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静置20min,使沉淀完全滤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 膏状;
[0012] c、将上述b中得到的稠膏状药材采用微波技术进行干燥处理可达到有效成分的 尚保留率;
[0013] d、将上述c中得到的干燥浸膏粉末加入适宜干粘合剂,使用自动生产制粒设备加 压,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颗粒中均有治疗颈椎病各种成分,具有用药 准确、药物吸收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治疗周期短,使用方法 简便易行,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18] 生龙牡20-60克,珍珠母25-55克,郁金1-9克,赤芍20-55克,白芍药10-25克, 生甘草5-20克,葛根15-35克,旋复花1-5克、当归5-20g、川芎5-20g、乳香3-10g。
[0019] 其制备方法如下:
[0020] a、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然后用一无纺布将其包裹在其中,扎紧后放入煎煮容器 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事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些时间,拿出纱布将药汁倒 入容器内,再将剩余的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 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_90°C)为1. 30-1. 35 ;
[0021] b、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1:1左 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沉淀物用 少量50% -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 冷处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滤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0022] c、将上述b中得到的稠膏状药材采用微波技术进行干燥处理可达到有效成分的 尚保留率;
[0023] d、将上述c中得到的干燥浸膏粉末加入适宜干粘合剂,使用自动生产制粒设备加 压,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
[0024] 实施例2
[0025]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26]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为:
[0027] 生龙牡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 根30克,旋复花3克、当归10g、川芎10g、乳香6g。
[0028] 其制备方法如下:
[0029] a、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然后用一无纺布将其包裹在其中,扎紧后放入煎煮容器 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事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些时间,拿出纱布将药汁倒 入容器内,再将剩余的药渣依法煎出1-2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 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5-90°C)为1. 20-1. 30 ;
[0030] b、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1:1左 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沉淀物用 少量50% -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 冷处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滤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0031] C、将上述b中得到的稠膏状药材采用微波技术进行干燥处理可达到有效成分的 尚保留率;
[0032] d、将上述c中得到的干燥浸膏粉末加入适宜干粘合剂,使用自动生产制粒设备加 压,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
[0033]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疗效,以下通过疗效组、对照组的对比实验,来进一步说 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有益效果。
[0034] 分组及治疗方法
[0035] 1. 1、分组,按就诊时间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 组40例;
[0036] 1. 2、治疗组,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
[0037] 1. 3、对照组,市售的合心爽缓释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
[0038] 1. 4、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15天为一疗程。
[0039]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
[0040] 2. 1、病程情况见表一:
[0041] 表一
[0043] 3、疗效评定标准
[0044] 3.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0045] 3. 2、好转,临床症状缓解,工作稍收影响,偶有复发。
[0046] 3. 3、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未见缓解。
[0047] 4、实验结果(3个疗程后)见表二
[0048] 表二
[0050]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对脑动脉硬化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005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生龙牡20-60克,珍珠母25-55克,郁金1-9克,赤芍20-55克,白芍药10-25克,生甘 草5-20克,葛根15-35克,旋复花1-5克、当归5-20g、川芎5-20g、乳香3-10g。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优选重 量为: 生龙牡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 克,旋复花3克、当归10g、川芎10g、乳香6g。3. 制备权利要求1-2任意一种所述的具有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然后用一无纺布将其包裹在其中,扎紧后放入煎煮容器中,加 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事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些时间,拿出纱布将药汁倒入容器 内,再将剩余的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 膏的比重热测(80-90°C )为1. 30-1. 35 ; b、 将水煎煮液蒸发至浓度1:1,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 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沉淀物用少量50 % -60 %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 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静置20min,使沉淀完全滤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 状; c、 将上述b中得到的稠膏状药材采用微波技术进行干燥处理可达到有效成分的高保 留率; 将上述C中得到的干燥浸膏粉末加入适宜干粘合剂,使用自动生产制粒设备加压,即 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颗粒,涉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组成,生龙牡20-60克,珍珠母25-55克,郁金1-9克,赤芍20-55克,白芍药10-25克,生甘草5-20克,葛根15-35克,旋复花1-5克、当归5-20g、川芎5-20g、乳香3-10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饮品中均有治疗颈椎病各种成分,具有用药准确、药物吸收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治疗周期短,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K9/16, A61K35/02, A61P19/00, A61K36/9066, A61K35/618
【公开号】CN104940816
【申请号】CN201510325006
【发明人】范健身, 刘洋, 刘晓娜, 刘学皊
【申请人】范健身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