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及颈椎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4743阅读:1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及颈椎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 方及颈椎贴。
【背景技术】
[00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等。在中医临 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多见,其常见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或伴上肢放 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试枕头高 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好发年龄为40~60 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
[0003] 颈椎病多缠绵难愈,减少颈部的劳损,恢复颈部肌力平衡,可以起到预防和减少复 发的作用,同时也可加强颈椎的稳定性,减缓骨质的退变,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 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避免颈椎间盘过早退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 的推陈出新,健康教育在治疗和巩固临床疾病方面的疗效越发明显。如果忽视颈椎病的预 防保健,即使近期没有典型的症状出现,但颈椎自身的静力与动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颈肌 劳损、肌筋膜炎、小关节紊乱等病理变化已经存在,从而种下颈椎病的病根,这是造成当今 社会颈椎病发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
[0004] 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牵引、针灸、理疗等,但最终 有明显效果的是各类针对性治疗方法及功能锻炼相结合,它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及治疗中 来,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对缓解颈肩臂疼痛,减轻突出髓核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刺激与 压迫,预防肌肉萎缩极为有利。
[0005] 现有技术也有使用中药粉末药敷治疗颈椎病的,但是人的毛孔为0. 02-0. 05毫 米,最粗的粉末状都要380目,800目左右的药粉也许会吸收一些,以往的颈椎贴中药粉包 根本达不到800目,是不能被皮肤吸收的,况且药粉没有直接接触到皮肤,外层还有无纺布 隔层,所以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及颈椎贴, 其通过中药配方制备的药液,能够给予人体充分的治疗作用,再辅以配合使用的颈椎贴,可 以使中药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0007]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0009] 三七25g、薄荷20g、红花40g、当归20g、川牛膝40g、羌活120g、独活40g、细辛35g、 樟脑20g、延胡索85g、乳香60g、没药20g、丹参45g、炮甲40g、胡黄连125g,川芎15g,血竭 15g,杜仲15g,天麻15g,白芷15g,鲜姜汁10g,鸡血藤10g,血余炭50g,钻地风12g,冰片 20g〇
[0010] 三七
[0011] 性味:甘、微苦,温。
[0012] 归经:归肝、胃经。
[0013]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0014]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0015] 薄荷
[0016] 性味:味辛,性凉。
[0017] 归经:入肺、肝经。
[0018]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瘆,疏肝行气。
[0019] 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瘆,温病初起,风 瘆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0020] 红花
[0021] 性味:味辛,性温。
[0022] 归经:归心、肝经。
[0023]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0024] 主治: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 损伤,疮疡肿痛。
[0025] 当归
[0026] 性味:味甘、辛,性温。
[0027] 归经:归肝、心、脾经。
[0028]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29]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0030] 川牛膝
[0031]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0032] 归经:归肝、肾经。
[0033] 功效: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0034] 主治: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瘘筋挛,尿血血淋等证。 [00 35] 羌活
[0036] 性味:味辛、苦,性温。
[0037] 归经:入膀胱、肾经。
[0038]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0039]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0040] 独活
[0041]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0042] 归经:归肾、膀胱经。
[0043] 功效: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0044]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0045] 细辛
[0046] 性味:辛,温。
[0047] 归经:归心、肺、肾经。
[0048]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0049]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搏痛,鼻渊,肺寒咳嗽。
[0050] 延胡索
[0051] 性味:辛、苦,温。
[0052] 归经:归肝、脾经。
[0053]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0054] 主治: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0055] 乳香
[0056] 性味:辛、苦,温。
[0057] 归经:归心、肝、脾经。
[0058]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0059]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 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0060] 没药
[0061] 性味:苦,辛,平。
[0062] 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0063] 丹参
[0064] 性味:味苦,微寒。
[0065] 归经:归心、肝经。
[0066]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0067]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 闭,疮疡肿痛。
[0068] 炮甲
[0069] 主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
[0070] 性味归经:咸,凉。①《别录》:"微寒。"②《药性论》:"有大毒。"③《滇南本 草》:"性寒凉,味咸。"入肝、胃经。①《纲目》:"入厥阴、阳明经。"②《本草汇言》:" 入足太阴、厥阴经。"
[0071] 胡黄连
[0072] 主治功效: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 血,火眼,痔瘘,疮疡。
[0073] 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 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0074] 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 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0075] 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0076] 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0077]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 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 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