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686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 床常见病,多因局部受风或着凉而起病。面神经炎属于祖国医学"真中"范畴,名"口僻", 俗称吊线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人中经络,气血痹阻,运行不 畅,筋脉失于荣养所致。正虚邪实为其主要病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神经炎主 要表现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 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 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 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 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0003]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宄现状如下:
[0004] 黄芪【别名】绵芪、绵黄芪。【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 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 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摘录】《中华本草》。
[0005] 白附子【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 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 品种。【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 感,寒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萎、天 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0006] 僵蚕【别名】白僵蚕、僵虫、天虫。【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 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 干燥。【性味】咸、辛,平。【归经】归肝、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 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颁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 【摘录】《中华本草》。
[0007]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 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 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摘录】《中华 本草》。
[0008] 秦艽【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 子艽。【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 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 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 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性味】辛、苦,平。【归经】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用 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0009] 地龙【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嬗、赤虫。【来源】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 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 龙"。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 或低温干燥。【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 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 5-9g。【注意】脾胃虚寒不宜服,孕妇禁服。【摘录】《中华本 草》。
[0010] 羌活【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 活(背翅芹)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性味】 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0011] 【注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摘录】 《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 达到安全有效治愈面神经炎的目的。
[001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4]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 备而成:黄芪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
[0015]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1、一般资料
[0017]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面神经炎患者78例,随 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对照组男26 例,女12例,年龄20~59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18] 诊断标准
[0019] 依据全国面神经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 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是接受损伤性治疗所造成的,具体表 现: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 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由于损伤性治疗给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破坏,机 体在恢复受损的组织时就会产生粘连造成连动,还会出现大面积的萎缩或者是增生。
[0020] 2、试验方法
[0021] 2.1治疗方法
[0022]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10天。
[0023] 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IOmg/次,4次/天,疗程10天。
[0024]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025] 3. 1疗效标准
[0026]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0027]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0028] 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
[0029]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0030] 3. 2治疗结果见表1。
[003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0032]
[0033]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面神经炎,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35] 实施例1
[0036] 称取:黄芪20克、白附子12克、僵蚕9克、白术12克、秦艽6克、地龙9克、羌活9 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 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37] 用于治疗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0038] 实施例2
[0039] 称取:黄芪20克、白附子12克、僵蚕9克、白术12克、秦艽6克、地龙9克、羌活9 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 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40] 用于治疗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0041] 实施例3
[0042] 称取:黄芪20克、白附子12克、僵蚕9克、白术12克、秦艽6克、地龙9克、羌活9 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 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43] 用于治疗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 而成:黄芪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黄芪 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加8倍量水,煎 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 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黄芪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加10倍量 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 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黄芪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加6倍量 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 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芪20份、白附子12份、僵蚕9份、白术12份、秦艽6份、地龙9份、羌活9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面神经炎。
【IPC分类】A61K35/62, A61K35/64, A61P25/00, A61P17/00, A61K36/888
【公开号】CN104983964
【申请号】CN201510403982
【发明人】包玲丽
【申请人】包玲丽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