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266866阅读:来源:国知局
解毒,相辅为用。甘草温中止咳、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疏散,热毒清 解,肺气得以宣畅而表解嗽止,用于治疗流感和上感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咽痛,咳嗽 之症,以上方加减皆可获效。
[0016] 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除瘟辟秽,宣肺止咳功效。用于改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 感染所致的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咽痛、肢体困倦症状疗效显著。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药物较同类产品治疗上感发热起效快、解热时间短, 疗效显著,已完成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作为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非常时期研制的制 剂,针对本省流感疫情,流行肆虐期间,短短2个月销售额超过30万元,近三年销售额达105 万元,可见其效果显著,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治疗上感及流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0018] 本发明所述中药用于临床的情况如下:2009年至今期间成人患者80例,青少年儿 童患者120例。患者每日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1-2袋,一日2次,2日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 后观察疗效。
[0019] 诊断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 TOOL 1-94)》的规定,参考"感冒的诊断依据",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 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恶 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 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0020] 疗效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 TOOL 1-94)》的规定,参考"感冒的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失。好转:发热消退,临 床症状减轻。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0021] 治疗方法:取黄芩180g、金荞麦540g、柴胡90g、姜半夏90g、金银花180g、连翘 135g、红景天90g、芜;活54g、麻黄54g、石膏180g、炒苦杏仁54g、甘草54g、大青叶180g、鱼腥 草180g、绵马贯众180g。退热中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羌 活、麻黄、1/2重量的红景天、1/2重量的大青叶粉碎成最细粉;(2)连翘粉碎成最粗粉与鱼 腥草混合,加入3-5倍连翘和鱼腥草重量的水蒸馏4-8小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 外收集;(3)将步骤(2)中的药渣与剩余大青叶、红景天以及其余的原料药物混合,加入混 合药物重量6-8倍的水煎煮2-4次,每次0. 5-1. 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4)将步骤(3)中 的滤液与步骤(2)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26~1. 28的清膏,加 入步骤(1)中的细粉,30-60°C干燥,得干膏粉,备用;(5)步骤(4)所得到的干膏粉与适量蔗 糖粉、糊精,混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喷加步骤2所得挥发油,密闭,混匀,装袋制成颗粒 剂。患者每日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1-2袋,一日2次,2日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 效。
[0022] 治疗结果:清热解毒,除瘟辟秽,宣肺止咳功效。用于改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 染所致的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咽痛、肢体困倦症状疗效显著。治愈患者180例占90%,好 转者10例占5%,未愈者10例占5%,总有效率达95%。使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与使用本实施 例2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0023] 典型病例: 1.赵某,48岁,患者于2010年4月就诊,主诉:发热恶寒、头重、身体困乏,鼻塞,咽痛, 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至感冒,使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减缓,继续使用本发明药物1个 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0024] 2.王某,32岁,患者于2011年12月就诊,主诉:发热恶寒、头重、身体困乏,鼻塞, 咽痛,咳嗽,舌红苔黄,诊为流感,使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减缓,继续使用本发明药 物1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再使用1个疗程巩固疗效。
[0025] 3.杨某,13岁,患者于2013年3月就诊,主诉:恶寒,头疼,鼻塞,咳嗽,舌红苔黄, 口舌生疮,诊为感冒,使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再使用1个疗程巩固疗效。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对大肠杆菌致大鼠发热体温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 实施例1 :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苳45g、金荞麦135g、 柴胡22. 5g、姜半夏22. 5g、金银花45g、连翘33. 75g、红景天22. 5g、羌活13. 5g、麻黄13. 5g、 石膏45g、炒苦杏仁13. 5g、甘草13. 5g、大青叶45g、鱼腥草45g、绵马贯众45g。
[0029] 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羌活、麻黄、 1/2重量的红景天、1/2重量的大青叶粉碎成最细粉;(2)连翘粉碎成最粗粉与鱼腥草混合, 加入3倍连翘和鱼腥草重量的水蒸馏4小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外收集;(3)将 步骤(2)中的药渣与剩余大青叶、红景天以及其余的原料药物混合,加入混合药物重量6倍 的水煎煮2次,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4)将步骤(3)中的滤液与步骤(2)中蒸馏 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26的清膏,加入步骤(1)中的细粉,60°C干燥, 得干膏粉,备用;(5)步骤(4)所得到的干膏粉与步骤(2)所得到的挥发油即为所述退热中 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将步骤4得清膏加入步骤1细粉与蔗糖粉、糊精比例以1 :2 :1易于 成型制粒,混匀,制成颗粒,60°C以下,低温干燥,喷加步骤2所得挥发油,密闭,混匀,装入 胶囊,即得胶囊剂。所述最细粉为全部通过六号筛,通过七号筛的粉末> 95% ;所述最粗粉 为全部通过一号筛,混有通过三号筛的粉末< 20%。
[0030] 实施例2 :-种退热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苳180g、金荞麦540g、 柴胡90g、姜半夏90g、金银花180g、连翘135g、红景天90g、羌活54g、麻黄54g、石膏180g、 炒苦杏仁54g、甘草54g、大青叶180g、鱼腥草180g、绵马贯众180g。
[0031] 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羌活、麻黄、 1/2重量的红景天、1/2重量的大青叶粉碎成最细粉;(2)连翘粉碎成最粗粉与鱼腥草混合, 加入4倍连翘和鱼腥草重量的水蒸馏6小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外收集;(3)将 步骤(2)中的药渣与剩余大青叶、红景天以及其余的原料药物混合,加入混合药物重量7倍 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4)将步骤(3)中的滤液与步骤(2)中蒸馏后 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27的清膏,加入步骤(1)中的细粉,40°C干燥,得 干膏粉,备用;(5)步骤(4)所得到的干膏粉与步骤(2)所得到的挥发油即为所述退热中药 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将步骤4得清膏加入步骤1细粉与蔗糖粉、糊精比例以1 :2 :1易于成 型制粒,混匀,制成颗粒,60°C以下,低温干燥,喷加步骤(2)所得挥发油,密闭,混匀,装袋, 即得颗粒剂。所述最细粉为全部通过六号筛,通过七号筛的粉末> 95% ;所述最粗粉为全部 通过一号筛,混有通过三号筛的粉末< 20%。
[0032] 实施例3 :-种退热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苳90g、金荞麦270g、 柴胡45g、姜半夏45g、金银花90g、连翘67. 5g、红景天45g、羌活27g、麻黄27g、石膏90g、炒 苦杏仁27g、甘草27g、大青叶90g、鱼腥草90g、绵马贯众90g。
[0033] 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羌活、麻黄、 1/2重量的红景天、1/2重量的大青叶粉碎成最细粉;(2)连翘粉碎成最粗粉与鱼腥草混合, 加入5倍连翘和鱼腥草重量的水蒸馏8小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外收集;(3)将 步骤(2)中的药渣与剩余大青叶、红景天以及其余的原料药物混合,加入混合药物重量8倍 的水煎煮4次,每次0. 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4)将步骤(3)中的滤液与步骤(2)中蒸馏 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28的清膏,加入步骤(1)中的细粉,30°C干燥, 得干膏粉,备用;(5)步骤(4)所得到的干膏粉与步骤(2)所得到的挥发油即为所述退热中 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将步骤(4)所得清膏加入步骤(1)所得细粉与蔗糖粉、糊精比例以1 : 2:1易于成型制粒,混匀,制成颗粒,60°C以下,低温干燥,喷加步骤(2)所得挥发油,密闭, 混匀,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0034] 实施例4 :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苳45g、金荞麦540g、 柴胡40g、姜半夏45g、金银花100g、连翘33. 75g、红景天90g、羌活13. 5g、麻黄54g、石膏 l〇〇g、炒苦杏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