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266866阅读:来源:国知局
45g、甘草54g、大青叶180g、鱼腥草90g、绵马贯众90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所述制备方法。
[0035] 实验例:为证实本发明药物退热、抗炎、止痛作用的疗效,按上述实施例2所制备 的颗粒剂药物(以下称本发明药物)进行了以下动物实验研究。
[0036] 实验药品与试剂:本发明药物(实施例2所制备的颗粒剂药物):山西省中医院制剂 室提供,批号090915,每袋装12g,每g折合生药I. 12g,临床成人日服量一次1~2袋,一日 2次。用时以蒸馏水配成20%、40%的混悬液。
[0037] 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山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批号090503,用时蒸馏水配 制成1. 5%的混悬液。
[0038] 实验试剂:二甲苯,分析纯,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批号080726。
[0039] 实验动物:小鼠,昆明种,体重18~20g,雌雄各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 室提供。符合GB14922-94 II级标准,合格证号:晋动(证)字第A00-001号。大鼠,Wistar, 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室提供符合GB14922-94 II级标 准,合格证号:晋动(证)字第A00-002号。
[0040] 实验细菌: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菌株代号ATCC 25922,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以生 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2X 109/L。
[0041] 实验仪器:半导体体温计:7271型,上海医用仪表厂。电子天平:BP310P,德国赛 多利斯。光热尾痛仪:SW-200,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0042] 例1 :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实验 取大鼠,连续三日测量正常体温(用半导体体温计,末端沾少许液体石蜡,插入肛门内 2cm左右),选择体温合格者(体温36. 6~38. 3 °C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发热模型对照、阿 司匹林阳性对照(0. 3g/kg)、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4g/kg、8g/kg (折合生药量4. 48g/kg、 8. 96g/kg)共5组,灌胃给药,灌胃量2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各组尾静脉注 入大肠杆菌2 X 109/L,0. 5ml/只,注射大肠杆菌后2h灌胃给药,给药各组每2h给药1次,共 3次,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2h测给药前体温, 立即给药,分别于给药后2h、4h、6h测体温1次。结果显示:注射大肠杆菌后2h体温升高, 持续8h;高剂量组在给药后2h、4 h (注射大肠杆菌后4h、6h)体温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表明本发明药物明显降低大肠杆菌致发热大鼠体温,结果见表1、图1。
[0043] 表1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致大鼠发热的影响U±5·,°C)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K〇. 05, #K0. 01,OOl 例2 :本发明药物对热致痛小鼠的止痛作用实验 取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阿司匹林和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4g/kg、8g/kg)(折合 生药量4. 48g/kg、8. 96g/kg)共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其余3组分别 灌胃给药,灌胃量20ml/kg,每日1次,连续2日。末次给药后30分钟,固定于光热尾痛测 试仪刺激装置内,尾部暴露于外,适应实验环境5~IOmin后,尾部1/3处作为刺痛点,测 痛阈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痛阈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K0. 001),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接近,表明本品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果见表 2〇
[0044] 表2本发明药物对热致痛小鼠热痛阈的影响〇r± ^ /7=1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林001 例3: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影响实验 取2. 2测痛阈后小鼠,用二甲苯(0.02ml/只)涂于小鼠右耳前后二面,4h后,将小 鼠脱白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电子天 平称重。每鼠右耳片重量减去左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抑 制率(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 度X 100%)。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低、高剂量组肿胀 抑制率分别为69. 2%、61. 5%,肿胀抑制率中剂量组接近阿司匹林组69. 2%,结果见表3。表明 本品具显著的抗炎作用。
[0045] 表3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致炎后鼠耳肿胀度的影响/7=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K〇. 05 通过动物实验显示:本发明药物对细菌内毒素大鼠有明显退热作用,退热起效时间短, 作用快。本发明药物明显对抗小鼠二甲苯致炎作用,且有明显止痛作用。
【主权项】
1. 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芩45-180份、金荞 麦135-540份、柴胡22. 5-90份、姜半夏22. 5-90份、金银花45-180份、连翘33. 75-135份、 红景天22. 5-90份、羌活13. 5-54份、麻黄13. 5-54份、石膏45-180份、炒苦杏仁13. 5-54 份、甘草13. 5-54份、大青叶45-180份、鱼腥草45-180份、绵马贯众45-18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黄芩45份、金荞麦135份、柴胡22. 5份、姜半夏22. 5份、金银花45份、连翘33. 75份、 红景天22. 5份、羌活13. 5份、麻黄13. 5份、石膏45份、炒苦杏仁13. 5份、甘草13. 5份、大 青叶45份、鱼腥草45份、绵马贯众4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黄芩180份、金荞麦540份、柴胡90份、姜半夏90份、金银花180份、连翘135份、红景 天90份、羌活54份、麻黄54份、石膏180份、炒苦杏仁54份、甘草54份、大青叶180份、鱼 腥草180份、绵马贯众180份。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黄芩90份、金荞麦270份、柴胡45份、姜半夏45份、金银花90份、连翘67. 5份、红景天 45份、羌活27份、麻黄27份、石膏90份、炒苦杏仁27份、甘草27份、大青叶90份、鱼腥草 90份、绵马贯众90份。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热中药组合 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羌活、麻黄、1/2重量的红景天、1/2重量的 大青叶粉碎成最细粉;(2)连翘粉碎成最粗粉与鱼腥草混合,加入3-5倍连翘和鱼腥草重量 的水蒸馏4-8小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外收集;(3 )将步骤(2 )中的药渣与剩余 大青叶、红景天以及其余的原料药物混合,加入混合药物重量6-8倍的水煎煮2-4次,每次 0. 5-1. 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4)将步骤(3)中的滤液与步骤(2)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26~1. 28的清膏,加入步骤(1)中的细粉,30-60°C干燥,得干膏 粉,备用;(5)步骤(4)所得到的干膏粉与步骤(2)所得到的挥发油即为所述退热中药组合 物的活性成分。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细粉为全部通过 六号筛,最细粉中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比> 95% ;所述最粗粉为全部通过一号筛,最粗粉 中通过三号筛的粉末重量比< 20%。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制备的退热中药组 合物的活性成分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散剂、口服液、软胶囊、丸剂、酊剂、糖浆剂、栓 剂、凝胶剂、喷雾剂或注射剂。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制备的退热中药组 合物的活性成分制备成颗粒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为了治疗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所致人体以发热为主、兼有头身困重、鼻塞等症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黄芩、金荞麦、柴胡、姜半夏、金银花、连翘、红景天、羌活、麻黄、石膏、炒苦杏仁、甘草、大青叶、鱼腥草、绵马贯众按一定比例制备而成。具有清热解毒,除瘟辟秽,宣肺止咳功效。用于改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咽痛、肢体困倦症状疗效显著。较同类产品治疗上感发热起效快、解热时间短,疗效显著,已完成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
【IPC分类】A61P29/00, A61K33/06, A61K36/8888, A61P11/00, A61P31/16
【公开号】CN104983968
【申请号】CN201510314536
【发明人】王晞星, 贾力莉, 仝立国, 宋美卿, 刘霞, 牛艳艳, 张玲, 李宜放, 白灵, 靳桂春, 张小惠, 王晓春, 冯玛莉
【申请人】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