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及护理方法

文档序号:933666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及护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
【背景技术】
[0002]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面部,弥漫潮红,伴发丘疹、脓疮及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后期增厚形成鼻赘,有碍于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目前,对本病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手术治疗与激光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西医治疗的目的仅是缓解临床症状,消除炎症,效果不明显,且有副作用。为给患者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研制出一种配制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搽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中医学认为酒渣鼻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治宜清泄肺胃积热。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地梢瓜25-30份、粉苞苣6-12份、金不换10-15份、岩椒草15-25份、红门兰5-10份、禾叶墨斛10-15份、甘草3_5份、狗肝菜20-30份、千里光10-15份。
[0005]优选的,地梢瓜27份、粉苞苣9份、金不换13份、岩椒草20份、红门兰7.5份、禾叶墨斛12.5份、甘草4份、狗肝菜25份、千里光13份。
[0006]配制方法:将以上中药原料浸泡于70%的酒精中,浸泡I?2周,
[0007]方中:地梢瓜、清热泻火,补气,消肿;粉苞苣、金不换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瘀消月中,健胃;岩椒草、狗肝菜清热凉血,活血,利尿解毒;千里光、一扫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红门兰、禾叶墨斛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健脾强心;养阴益胃。
[0008]临床资料
[0009]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门诊热毒炯盛型40例酒渣鼻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6?49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3个月到2年。
[0010]2、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皮肤病学》的酒渣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0011]3、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酒渣鼻的诊断标准。排除对研究制剂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抗凝剂治疗者;同时排除面部银肩病、口周皮炎、脂溢性皮炎、痤疮和酗酒者。
[0012]4、治疗方法:称取地梢瓜27g、粉苞苣9g、金不换13g、岩椒草20g、红门兰7.5g、禾叶墨斛12.5g、甘草4g,将以上中药原料浸泡于70%的酒精中,浸泡I?2周,用棉签蘸取浸液搽鼻,15天为I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0013]5、疗效评判:治愈:炎性损害全部消退或炎性损害总数减少> 75% ;有效:炎性损害总数减少> 20%< 74% ;无效:炎性损害总数减少< 20%。
[0014]6、治疗效果:三个疗程结束后,治愈2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方式一:称取地梢瓜27g、粉苞苣9g、金不换13g、岩椒草20g、红门兰7.5g、禾叶墨斛12.5g、甘草4g、狗肝菜25g、千里光13g,将以上中药原料浸泡于70%的酒精中,浸泡I?2周。
[0016]实施方式二:称取地梢瓜30g、粉苞苣12g、金不换10g、岩椒草15g、红门兰5g、禾叶墨斛10g、甘草5g、狗肝菜20g、千里光15g,将以上中药原料浸泡于70%的酒精中,浸泡I?2周。
[0017]实施方式三:称取地梢瓜25g、粉苞苣6g、金不换15g、岩椒草25g、红门兰10g、禾叶墨斛15g、甘草3g、狗肝菜30g、千里光10g,将以上中药原料浸泡于70%的酒精中,浸泡I?2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其特征在于该的中药外搽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地梢瓜25-30份、粉苞苣6-12份、金不换10-15份、岩椒草15-25份、红门兰5-10份、禾叶墨斛10-15份、甘草3-5份、狗肝菜20-30份、千里光10-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外搽剂,其特征在于该的中药外搽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优选的,地梢瓜27份、粉苞苣9份、金不换13份、岩椒草20份、红门兰7.5份、禾叶墨斛12.5份、甘草4份、狗肝菜25份、千里光13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热毒炯盛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中医学认为酒渣鼻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治宜清泄肺胃积热。本发明选择中药地梢瓜、粉苞苣、金不换、岩椒草、红门兰、禾叶墨斛、甘草、狗肝菜、千里光,制成中药外搽剂,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100%。
【IPC分类】A61P17/00, A61K36/898
【公开号】CN105055869
【申请号】CN201510454009
【发明人】徐以燕
【申请人】徐以燕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