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强迫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503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治疗强迫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中药配制品,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强迫症的中药制剂。(二)、
【背景技术】
[0002]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
[0003]一、强迫观念
[0004]1.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既而产生强迫性检查行为。如出门后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写信是否写错地址等,为此而反复检查。
[0005]2.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追根溯源,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控制,其思维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而不能摆脱,这一症状在青少年中才可以看到,如想"为什么把桌子叫桌子而不叫椅子","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却不等于三"。
[0006]3.强迫联想:患者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
[0007]4.强迫回忆:患者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出现,虽自知无此必要,但无法自控。有时强迫回忆和强迫怀疑可同时出现,患者在强迫回忆时怀疑自己回忆有错又不得不从头想起,加重其不安和痛苦;有时患者表现为发呆,实际上是在想,若被打断或认为"想得不对"时,就得从头再想起,因怕人打扰而表现出烦躁、躲避人等退缩性表现。
[0008]5.强迫记数:病人对一定形状的物品进行强迫性记数,虽自知无此必要但不能自控。
[0009]6、强迫情绪:指病人对某些事物担心或恶心,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拔。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人,会说错话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担心自己受到细菌污染等。
[0010]7.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尽管病人明知这是荒谬的想法,自己也不会如此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如抱着孩子走在河边,出现将小孩扔进河里的意向等。
[0011]8.强迫对立观念:患者脑子里经常出现与现实相对立的观念,这种常是不好的违反通常道德准则的内容,为此患者感到紧张、害怕不安但又偏偏不能排除,有时甚至有脱口而出的冲动,如骂粗话等。
[0012]9.强迫表象:指头脑中反复呈现形象性的内容,如生殖器、色情等形象。
[0013]10.强迫意向:又名强迫冲动,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是一种会通过行动将想法付诸于实施的冲动感。这类冲动常常是伤害还性的,如杀妻灭子,捣毁物品,跳跃飞驶的汽车,或产生十分不和时宜的冲动,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自己的裤子之类,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0014]二、强迫行为
[0015]强迫行为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如:
[0016]1.强迫检查:为减轻强迫怀疑所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行为。
[0017]2.强迫询问:强迫症患者往往不信任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究思竭虑所带来焦虑,往往对他人进行询问或要求他人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予以解释或保证。
[0018]3.强迫性清洗:为了消除受到细菌或赃物污染的担心而反复多次地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的病人反复多次用肥皂洗手,一致造成手背皮肤皲裂或破损,但仍如此反复洗手,否则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焦虑或担心。
[0019]4.强迫性意识动作:指病人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行为或重复出现某些动作,以消除或减轻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或不安。如患者出门时必须先前进两步,然后再向后退一步,如此反复做数次才可以出门。有人把强迫性计数也归入此类。有些患者因强迫性意识动作而导致行动迟缓,例如早晨起床时,反复穿脱衣服多次,直至病人自己感到满意为止,这样就耽搁了时间,一致误工或迟到。
[0020]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几种主要的假说。
[0021]一、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
[0022]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
[0023]三、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0024]四、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迂,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0025]五、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 _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0026]六、生化研究: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 -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
[0027]二、治疗方法
[0028]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0029]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0030]2.行为治疗
[0031]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0032]3、西医药治疗
[0033]目前在世界上西医药治疗强迫症主要是采用5-羟色胺(5-HT)类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沙明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对肝、肾等功能有很多影响。
[0034]4、中药治疗
[0035]强迫症的中药治疗对身体无副作用,而且康复效果明显。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强迫症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中医对强迫症首先要辨明虚实,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本发明为纯中药复方制剂,长期服用副作用小,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该产品的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市场需求。而本产品在我院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经过临床药理等系统的相关深入研究,条件成熟后将申报中药新药,为我国治疗此病增加新生力量。
[0036]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