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猪中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9684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防治猪中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猪用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猪中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猪中暑是由于夏季猪受到强烈日光照射,引起中枢神经发生急性病变,脑及脑膜 充血,致使神经机能发生严重障碍,也叫日射病。其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病情急剧,病猪张 口喘气,流涎,常发呕吐,口吐白沫,步态不稳,兴奋不安。心搏动强盛,甚至振动全身,心跳 节律失常,脉搏细弱不感于手。呼吸促迫,有时呈间歇性呼吸。体温升高达42°C以上,结膜 充血或紫绀,瞳孔初散大以后缩小。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常在几小时内或1-2天 内死亡。病理变化鼻内流出血样泡沫,肺水肿,脑高度充血或水肿。患病原因主要由于肥 猪皮下脂肪较厚、放散热困难造成的,在气候炎热、环境潮湿的环境中,猪体热产生得多而 放散少,全身过热,从而极易引起中枢神经机能紊乱。
[0003]我国中药资源丰富,通过对传统中药进行合理筛选和组方,用于治疗猪中暑,将具 有非常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治猪中暑的药物,药物中 各原料配伍不存在配伍禁忌,能明显降低猪中暑的发生率,对中暑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 用,并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无有害药物残留。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猪中暑的药物,其是由下列质量份配比的原料 药制成:淡竹叶180-210份、白砂糖480-510份、薄荷240-265份、甘草180-210份、黄芪 230-265份、山麦冬230-260份、金钱草290-320份、山豆根230-265份、竹茹230-260份。
[0006]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90-210份、白砂糖485-510份、薄荷 245-265份、甘草190-210份、黄芪240-265份、山麦冬240-260份、金钱草290-310份、山豆 根 240-265 份、竹茹 235-260 份。
[0007]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90-205份、白砂糖485-505份、薄荷 245-260份、甘草190-205份、黄芪245-265份、山麦冬240-255份、金钱草290-305份、山豆 根 240-260 份、竹茹 240-260 份。
[0008]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淡竹叶195-205份、白砂糖490-505份、薄荷 245-255份、甘草190-200份、黄芪245-260份、山麦冬245-255份、金钱草295-305份、山豆 根 245-260 份、竹茹 240-255 份。
[0009]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淡竹叶200-205份、白砂糖490-500份、薄荷 250-255份、甘草195-200份、黄芪250-260份、山麦冬245-250份、金钱草300-305份、山豆 根 250-260 份、竹茹 245-255 份。
[0010]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淡竹叶200份、白砂糖500份、薄荷250份、甘草 200份、黄芪250份、山麦冬250份、金钱草300份、山豆根260份、竹茹250份。 toon]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猪中暑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 步骤: 一、 按质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 二、 将称得的原料药粉碎,混合均匀,得到防治猪中暑的药物。
[0012]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步骤二原料粉碎后,过100-300目筛。
[0013]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步骤二原料粉碎后,过150-300目筛。
[0014] 本发明用到的主要符号及名称解析如下: -:数值范围,例如1-5表示1至5。
[0015] 本发明用到的主要原料药说明如下: 淡竹叶: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 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 饮用。
[0016] 白砂糖:食糖的一种。其颗粒为结晶状,均匀,颜色洁白,甜味纯正,甜度稍低于红 糖。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臭、疗疮去酒毒、解盐??毒之功 效。
[0017] 薄荷:别名野薄荷。功能主治: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 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 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 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 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 风等同用。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 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 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 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 调,如逍遥散。性味归经:辛,凉。入肺经、肝经。
[0018] 甘草:《中药大辞典》记载:甘草,【异名】美草、蜜甘(《本经》),蜜草、黑根草(《别 录》),国老(《本草经集注》),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用植物 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基原】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光果甘 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功用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 倦怠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痰咳嗽;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 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甘草,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 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
[0019] 黄芪:《本草纲目》中又称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汽味 (根)甘、微温、无毒;主治:小便不通、酒疸黄疾、白池、萎黄焦渴、老人中暑、血淋、少淋、吐 血、咳脓咳血、肺痈、胎动不安、阴汗湿痒。有补中益气敛汗、治慢性肾炎、消蛋白、解毒生肌、 补益脾胃等功效。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 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 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0020] 山麦冬:为多年生常绿草本。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的肉质块根。根状茎短粗, 具地下横生茎。叶线形、丛生,稍革质,基部渐狭并具褐色膜质鞘。花葶自叶丛中抽出,总状 花序,花淡紫色或近白色。浆果圆形,蓝黑色。山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
[0021]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别名:过路黄、镜面草、翠屏草、荷苞草、肉馄饨草、金锁 匙、连钱草、对座草、叶金钱草、钱叶草,钱芊金等。主要功效可预防结石和利胆排石,可以说 对结石有非常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清利湿热、沙淋、尿涩 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 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22]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 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0023]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 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