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疝修补片及其编织方法_3

文档序号:9512304阅读:来源:国知局
(a)所示,具体上机工艺如表9所示。
[0099] 表9上机工艺参数
[0101] 4.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的热定型工艺参数
[0102] 该实施例中轻质聚酯疝修补片热定型的工艺参数如表10所示。
[0103] 表10热定型工艺参数及定型后基本性能
[0105] 5.后处理
[0106] 后处理工序同实施例1。
[0107] 6.本实施例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的力学性能
[0108] 1)参照GB/T39233. 1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横向断裂强力 为226. 8N,横向断裂伸长率为78.6% ;其纵向断裂强力为264. 3N,纵向断裂伸长率为 106. 4% ;
[0109] 2)参照GB/T7742. 1-2005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胀破强度为 204Kpa ;
[0110] 3)缝合强度测试方法:试样尺寸50mmX50mm,纵行向试样各5块;选用高强缝合 线在距试样边缘6mm处穿过,缝合线夹持在上夹头,试样底部垂直夹于下夹头,夹持隔距 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测试试样的缝合强度并求平均值。测得补片横向缝合强度为 48. 7N,纵向缝合强度为36. 4N。
[0111] 实施例4
[0112] 1.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原料的选择
[0113] 本实施例选择医用聚偏二氟乙烯单丝为原料,原料性能如表11所示。
[0114] 表11材料选择与性能
[0116] 2.整经工序
[0117] 本实施例采用分段整经,即将所需的全部单丝原料分成几份卷绕成狭幅的分段经 轴,再将分段经轴组装成经编机上的经轴。
[0118] 3.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的编织工艺参数
[0119] 该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是通过纺织技术中的经编工艺进行织造的,该实施例所 采用的组织垫纱运动轨迹如图2(c)所示,具体上机工艺如表12所示。
[0120] 表12上机工艺参数
[0121]
[0122] 4.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的热定型工艺参数
[0123] 该实施例中轻质聚偏二氟乙烯疝修补片热定型的工艺参数如表13所示。
[0124] 表13热定型工艺参数及定型后基本性能
[0126] 5.后处理
[0127] 后处理工序同实施例1。
[0128] 6.本实施例轻质不可吸收疝修补片的力学性能
[0129] 1)参照GB/T39233. 1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横向断裂强力为 102. 6N,横向断裂伸长率为65. 7% ;其纵向断裂强力为118. 1N,纵向断裂伸长率为93. 6% ;
[0130] 2)参照GB/T7742. 1-2005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胀破强度为 83Kpa ;
[0131] 3)缝合强度测试方法:试样尺寸50mmX50mm,纵行向试样各5块;选用高强缝合 线在距试样边缘6mm处穿过,缝合线夹持在上夹头,试样底部垂直夹于下夹头,夹持隔距 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测试试样的缝合强度并求平均值。测得补片横向缝合强度为 20. 8N,纵向缝合强度为24. 3N。
[0132] 实施例5
[0133] 1.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原料的选择
[0134] PLA、PGLA、PGCL以及PHA等都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吸收材料,由其编织成 的完全可吸收疝修补片,可作为腹膜缺损修补材料和有感染创面的腹壁切口疝和缺损的暂 时性修补材料,在不引起并发症的情况下临时恢复腹壁连续性,帮助患者度过疾病的危险 期。本实施例选择医用聚羟基脂肪酸酯单丝为原料,以编织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原料性能 如表14所示。
[0135] 表14材料选择与性能
[0137] 2.整经工序
[0138] 本实施例采用分段整经,即将所需的全部单丝原料分成几份卷绕成狭幅的分段经 轴,再将分段经轴组装成经编机上的经轴。
[0139] 3.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的编织工艺参数
[0140] 该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是通过纺织技术中的经编工艺进行织造的,该实施例所采 用的组织垫纱运动轨迹如图2(d)所示,具体上机工艺如表15所示。
[0141] 表15上机工艺参数
[0143] 4.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的热定型工艺参数
[0144] 该实施例中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热定型的工艺参数如表16所示。
[0145] 表16热定型工艺参数及定型后基本性能
[0147] 5.后处理
[0148] 后处理工序同实施例1。
[0149] 6.本实施例轻质可吸收疝修补片的力学性能
[0150] 1)参照GB/T39233. 1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横向断裂强力 为287.2N,横向断裂伸长率为90.6% ;其纵向断裂强力为394. 8N,纵向断裂伸长率为 111. 7% ;
[0151 ] 2)参照GB/T7742. 1-2005规定的方法,测得此轻质疝修补片的胀破强度为 278Kpa ;
[0152] 3)缝合强度测试方法:试样尺寸50mmX50mm,纵行向试样各5块;选用高强缝合 线在距试样边缘6mm处穿过,缝合线夹持在上夹头,试样底部垂直夹于下夹头,夹持隔距 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测试试样的缝合强度并求平均值。测得补片横向缝合强度为 56. 7N,纵向缝合强度为50. 2N。
【主权项】
1. 一种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疝修补片的结构为医用合成单丝编织成的变 化编链经缎组织结构;所述疝修补片为网眼编织物,且其表面沿纵向呈凹凸结构;所述疝 修补片的孔径为1. 2~3. 5mm,克重为26~70g/m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编链经缎组织结构是 指在三针经缎的一个完全组织中每一垫纱方向上两相邻转向线圈之间对等加入编链垫纱 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其中同一垫纱方向上两相邻转向线圈之间所加入的编链垫纱运动横列 数为1~4个,并且组织中线圈的开闭口形式能进行任意变化与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疝修补片的横向密度为:15~40个纵行/5cm,纵向密度为:35~125个横列/5c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合成单丝包括聚丙烯 单丝,聚酯单丝,聚四氟乙烯单丝、聚偏二氟乙烯单丝,聚乳酸单丝,聚乙丙交酯单丝,乙交 酯-己内酯共聚物单丝,聚羟基脂肪酸酯单丝。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合成单丝的直径范围 为0. 1~0. 2mm,断裂强度为2. 8~7. 5g/d,断裂伸长率为15 %~4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疝修补片的厚度为0. 3~ 0· 65_,孔隙率为85 %~9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疝修补片裁制成正方形、长 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平片形式,或者热压成根据具体术式设计的网塞或其他 立体结构。8. 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合成单丝为聚丙 烯单丝或聚酯单丝,能与防粘连材料或可吸收材料复合形成轻质复合补片。9.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疝修补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经编机上,安装一把梳栉,医用合成单丝从经轴上退绕下来,按照一定的送经量进入成圈 系统,根据变化编链经缎组织垫纱数码,导纱针作规律垫纱运动,形成网眼编织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疝修补片,所述疝修补片的结构为医用合成单丝编织成的变化编链经缎组织结构;所述疝修补片为网眼编织物,且其表面沿纵向呈凹凸结构;所述疝修补片的孔径为1.2~3.5mm,克重为26~70g/m2;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轻质疝修补片的编织方法。本发明轻质疝修补片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表面沿纵向呈凹凸特性,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并且孔径较大,利于成纤维细胞的攀附生长。其重量轻,微孔少,利于巨噬细胞、白细胞的渗入,降低了患者的异物感和感染率,同时又能保证医生良好的手术操作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A61F2/02
【公开号】CN105266923
【申请号】CN201410341099
【发明人】隋纹龙, 钱禹一, 王俊杰
【申请人】上海新华瑞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