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9512840阅读:1792来源:国知局
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秦究丸方剂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秦究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 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秦椒丸来源于《普济方》,由花椒、熟地黄、炙旋复花、白芷组方。
[0003]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主要指随年龄增加,机体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 激能力下降,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退化。衰老的结果是 常常产生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直至死亡。面对早衰群体,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就要找到改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健康衰老。
[0004] 然而多数药物的功能和疗效不明确,产品寿命周期较短,其中适合于早衰患者的 抗衰老药物非常少,目前还无法满足该类人群迫切的需求。衰老是由机体综合水平调控的 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相应地要求抗衰老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应是整体水平的调节。而中药 复方具有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这也正是中药抗衰老的特色和优势,在延缓衰 老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本发明摆脱了现有抗衰老功效验证思路的束缚,采用线虫模型直 接证明了秦究丸方剂具有抗衰老的生物活性,可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应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秦艽丸方剂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秦艽丸方剂制备抗 衰老药物中的应用,以期提供一种功效明确的抗衰老药物。
[0006] 所述秦艽丸方剂含有花椒、熟地黄、旋复花、白芷。
[0007] 所述的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秦艽丸方剂中所含的 各味药的质量比为花椒:熟地黄:旋复花:白芷=3 :3 :3 :3。
[0008] 本发明所述的秦艽丸方剂,其组方比例可以根据中药组方原则合理改动,而不改 变该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用途,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0009] 本发明所述的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可以将秦艽丸方剂添加药 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如填充剂、润滑剂、湿润剂、促进吸收剂、吸附载体、稀释剂、赋形剂等,必 要时可加入甜味剂、香味剂等,制备成注射剂、散剂、颗粒剂、粉剂、丸剂、口服液、片剂等药 物的多种剂型,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0010] 本发明采用了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直接评价药物的抗衰老活性,秀丽隐杆 线虫用于抗衰老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线虫60-80%的基因与人类的相关基因高度保守,而且至今发现的17条信号传 导途径,线虫具有其中的12条,因此本发明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筛选抗衰老药物的模型 生物。可利用线虫丰富的遗传资源,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突变体,研究衰老及抗衰老机 制,实质上衰老机制的几大理论都是在线虫中被证明。因此,对线虫有抗衰老作用的药物, 通常也被认为对人类也具有同样功效。
[0011] 2.秀丽隐杆线虫被用于寿命分析,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 衰老研究的首推模型。线虫世代周期短,通常为3天左右;寿命短,通常为3周左右。这使 实验的重复稳定性成为可能。为了确保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药物筛选 能得到更多准确的、可信的信息,重复实验是必要的。
[0012] 由于秀丽隐杆线虫具有以上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衰老研究的首推模型。因此线虫 可以被用于评价组合物的抗衰老作用,进而判断组合物被用于制备抗衰老药物的可能性。
[00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的新用途,秦艽丸方剂可以显 著延长早衰群体的寿命,有望开发成新一代的抗衰老药物。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中药复方对突变体TK22早衰线虫寿命影响的寿命分析图。
[0015] 其中图中的实线为空白对照组,虚线为秦艽丸低剂量药物组、半虚半实线为秦艽 丸高剂量药物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提供具体实施例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应用, 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 实验材料 1.实验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株系:突变体早衰秀丽隐杆线虫TK22购自Caenorhabditis Genetics Center (CGC)。秀丽隐杆线虫TK22为早衰线虫,该株系线虫的寿命通常要比正常株系线虫 少15% -20%,TK22用于评价药物对于早衰模型的抗衰老疗效。
[0018] 细菌株:尿嘧啶渗漏突变型大肠杆菌0P50 (E. coli),购自Caenorhabditis Genetics Center(CGC)〇
[0019] 2.培养基、药品 NGM 培养基:NaCl L 5g,K2HPO4L 3g,ΚΗ2Ρ048 · 5g,蛋白胨 L 4g,琼脂粉 8. 5g,蒸馏水 50〇111匕灭菌后加入过滤除菌的50(^1^胆固醇(511^/1]11,无水乙醇配制),高压蒸汽灭菌的 500 μ Llmol/L MgSO4, 500 μ Llmol/L CaCl2。
[0020] M9 缓冲液:NaCl I. 98g,Na2HP042. 38g,KH2PO4L 20g,MgSO40.0 48g,蒸馏水 400mL。
[0021] LB液体培养基:NaC12g,蛋白胨2g,酵母膏lg,蒸馏水200mL。溶解后用IMNaOH调 节pH为7.0,高压蒸汽灭菌。
[0022] 药品:秦艽丸,所用复方药材购自兰州惠仁堂大药房。
[0023] 3.仪器 高压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单人单面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 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台式离心机(CT15E,日立) 实施例一中药复方秦艽丸水提液的制备 花椒3g、熟地黄3g、炙旋复花3g、白芷3g。先用蒸馏水浸泡20分钟,然后文火煮沸,煎 熬30min,将终体积定容至IOOmL,离心,弃去沉淀,将上清无菌过滤,至4°C冰箱待用。
[0024] 实施例二中药复方秦艽丸对突变体早衰TK22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 1.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 将TK22株系秀丽隐杆线虫的孵卵成虫用M9缓冲液冲洗到I. 5mL离心管中,静置或离 心弃掉上请,每个离心管中加入500 μ LlM NaOH和500 μ L6. 4% NaCIO,于涡旋仪上震荡裂解 约7min,4000rpm离心4min,吸去上清后,用M9冲洗2次后加500 μ L的M9,置于20°C培养 箱孵化后,将其接种于涂有0P50的NGM固体培养皿中,经20°C培养可得到同步生长的秀丽 隐杆线虫。
[0025] 2.含中药复方秦艽丸NGM板的制备 将实施例一制备好的中药复方秦艽丸的提取液按下列方法配制: 秦艽丸低剂量药物组:将〇. ImL原液加入I. 9mL蒸馏水后,加入18mL NGM中,摇匀,倒 板。
[0026] 秦艽丸高剂量药物组:将0. 2mL原液加入I. 8mL蒸馏水后,加入18mL NGM中,摇匀, 倒板。
[0027] 空白对照组:2mL蒸馏水加入18mL NGM中,摇匀,倒板。
[0028] 3.寿命分析实验方法 将L4期同步化的TK22株系秀丽隐杆线虫,用钼丝挑针转移到空白组、阴性对照组、药 物组培养皿中,每组三个平行,每个平行25条秀丽隐杆线虫,置于20°C培养,每天观察并计 数存活数和死亡数,至线虫全部死亡。为防止世代交叠,NGM培养基中含有浓度为50μ M的 氟脲苷。秀丽隐杆线虫死亡的判断标准是用挑针轻触,线虫无反应。爬到培养皿边缘或皿 盖干死、钻到琼脂里面的线虫从实验中排除。
[0029] 4.结果 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7. 0软件的Survival Analysis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中药复方对突变体TK22早衰线虫寿命影响的寿命分析图。
[0030] 其中图中的实线为空白对照组,虚线为秦艽丸低剂量药物组、半虚半实线为秦艽 丸高剂量药物组。
[0031] 从图1可以看出秦椒丸低、高剂量组都显著延长了早衰模型TK22线虫的寿命 (Ρ〈0· 01) 〇
[0032] 表1中药复方作用下ΤΚ22线虫的半数存活时间和平均寿命
从表1中可以得出秦椒丸显著延长了早衰模型TK22线虫的寿命(P〈0. 01)。在本实验 的最佳浓度作用下,将早衰模型TK22线虫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21. 9% ;将早衰模型TK22线 虫的半数存活天数延长了 14.8%。
[0033]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秦艽丸方剂能显著延长了早衰模型TK22线虫的寿命,直 接证明了秦究丸方剂具有抗衰老的生物活性,可被应用于制备抗衰老药物。
【主权项】
1. 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秦究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秦 艽丸方剂包括花椒、熟地黄、旋复花、白芷。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秦究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秦究丸 方剂中所含的各味药的质量比为花椒:熟地黄:旋复花:白芷=3 :3 :3 :3。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秦艽丸方剂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主要指随年龄增加,机体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退化。面对早衰群体,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就要找到改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的药物,使他们能够健康衰老。本发明提供了秦艽丸方剂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动物实验表明秦艽丸方剂可以显著延长早衰群体的寿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秦艽丸方剂的新用途,可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应用,有望开发成新一代的抗衰老药物。
【IPC分类】A61K36/804, A61P39/06
【公开号】CN105267402
【申请号】CN201410244366
【发明人】李红玉, 万凤奇, 支德娟, 李洋, 李莹辉, 陈晓雨
【申请人】兰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