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7273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肠炎的主要症状有:腹泻或便秘,双侧腹部及双侧下腹部的纯痛或隐痛,或腹胀,大便带粘液有些伴肠鸣。以肠炎症为主者可表现为少腹膀胱区的胀痛和尾骶部的坠胀;导致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指肠道感染了细菌、霉菌等病毒,使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二是指由于人的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情绪容易激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诱发肠炎的发生。中医认为肠炎是虚寒性下利的一种表现,它与脾胃、肝、肾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关系;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此病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疗。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可以针对不同病因,多角度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因而疗效显著。由于本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调理病人的肝肾脾胃,增强人的体质,以此达到机体抗病毒的目的。但是现有中药治疗时间长,效果差,病情容易反复,使得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转发成慢性肠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患者进入更危险的病情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愈后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的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楓香脂3?15克,吴茱萸3?15克,山柰5?15克,肉桂3?13克,筚茇3?12克,干姜5?15克,附子6?12克,刀豆4?15克,梅花3?15克,九香虫4?15克,婆罗子6?15克,天仙藤5?16克,柿蒂5?17克,玫瑰花3?17克,黄皮核3?16克,芡实2?15克,番石榴叶3?15克,诃子5?15克,乌梅5?15克,酸枣仁3?10克,合欢花6?15克,丹参3?10克,没药3?9克,黄花倒水莲3?12克。
[0005]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0006]楓香脂3克,吴茱萸3克,山柰5克,肉桂3克,筚茇3克,干姜5克,附子6克,刀豆4克,梅花3克,九香虫4克,婆罗子6克,天仙藤5克,柿蒂5克,玫瑰花3克,黄皮核3克,芡实2克,番石榴叶3克,诃子5克,乌梅5克,酸枣仁3克,合欢花6克,丹参3克,没药3克,黄花倒水莲3克。
[0007]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08](1)将楓香脂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400目细粉,备用;
[0009](2)将吴茱萸,山柰,肉桂,筚茇,干姜,附子,刀豆,梅花,九香虫,婆罗子,天仙藤,柿蒂,玫瑰花,黄皮核,芡实,番石榴叶,诃子,乌梅,酸枣仁,合欢花,丹参,没药和黄花倒水莲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煮沸,过滤,得滤液;
[0010](3)将上述步骤⑴、(2)所制得的滤液、粉剂混合煮沸,冷却后消毒,装袋,即得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制剂。
[0011]使用方法:肠炎的患者在晚饭后半小时排空大便,取药剂加温至25-30度,患者灌肠后取侧卧位,护理人员使用导尿管从患者肛门处将该药剂推入患者肠内,待药物推空后拔出导管,使用肛栓填堵,防止药液倒流,半小时后取出肛栓,使药物在患者体内滞留、消化,每晚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见效,疫愈。
[0012]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0013]楓香脂:性平,味辛、微苦。归肺经、脾经。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用治跌打损伤、痈疽肿痛、吐血、外伤出血等。
[0014]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属温里药。用治肝经寒凝之疝气腹痛、厥阴头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寒湿脚气肿痛、胃寒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湿疹等。含挥发油,其中吴茱萸烯是其主要成分,含量达30%。此外,还含有多种柠檬苦素类、生物碱、黄酮类、酮类、氨基酸等成分。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而解痉、止吐,并有镇痛、降血压、兴奋子宫、抗血栓形成、杀虫、抗菌、升高体温等药理作用。
[0015]山柰:味辛,性温。归胃经、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属温里药。用治胸膈胀满、腹冷痛、饮食不消。外用治牙痛时配伍麝香具一定止痛作用,外敷尚可治痛经及肺癌、肝癌、挫伤等;内服治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含挥发油、黄酮、香豆素、蛋白质、淀粉及黏液质等。干品含挥发油30%?40%,油中含有桂皮乙酯、香豆酸乙酯、龙脑、桉油素、对甲基香豆酸乙酯等。黄酮类有山柰酚、山柰素。在紫外光210纳米附近和31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可作鉴别。煎剂在试管内有抗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具抗组胺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癌作用。
[0016]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属温里药。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肉桂含挥发油1.98% -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酸(cinnamaldehyde),占 52.92 % -61.20 %,还有乙酸桂皮酉旨(cinnamyl acetate)等,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0017]筚茇: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用于胃寒呕逆及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0018]干姜: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心经、肾经、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用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痰饮喘咳、胃肠气痛和绞痛、风湿痛、腰腿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菌痢、急性睾丸炎、蛔虫病肠梗阻、慢性消化不良。水煎液及浸膏有中枢兴奋、健胃、止呕、抗菌作用;挥发油有抗炎及解热止痛作用。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升血压、抗凝血作用;对消化系统具有止吐、增强离体肠收缩等作用;灭螺,抗血吸虫,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酮、6-姜辣素、没药烯、α-姜黄烯、β -倍半水芹烯及姜醇、d-茨烯、桉油精、枸橼醛、龙脑等。
[0019]附子:性热,味辛、甘,有大毒。归心经、肾经、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属温里药。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乌头胺,和乌胺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氯化物,异飞燕草碱,苯甲酰中乌头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北乌头碱,多根乌头碱,去氧乌头碱,附子亭碱,准葛尔乌头碱尿嘧啶,江油乌头碱,新江油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等。
[0020]刀豆:性温,味甘。归胃经、肾经。温中、下气、止呕。属温里药。用治脾胃虚寒所致呃逆、呕吐、肾虚腰腿酸痛无力等。含刀豆球蛋白,是植物凝血素,具有强力促有丝分裂作用,能较好地促淋巴细胞转化反应,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刀豆毒素还有脂氧酶激活作用。
[0021]梅花:性平,味微酸。归肝经、胃经、肺经。开郁和中、化痰、解毒。属理气药。用治肝胃气滞所致胁肋胀痛、脘腹痞痛、暖气纳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