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主辅布置、装置、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9832031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主辅布置、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人工耳蜗领域,具体设及增强音乐旋律感知耳蜗电极主辅布置、装置、 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听力补偿或重建主要包括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 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在使用助听器3至6个月无明显效果时,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 建听力。
[0003] 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是一种模拟人的耳蜗功能的转换器。它将声音信号通过言语处 理器转变成电信号,传入内耳的频率感应位置电极,W微弱的刺激方式(如电、光、热或机械 压力等)直接兴奋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人工耳蜗装置主要分两大部分:植入部分(包括接 收装置和多导电极)和外接部分(包括声音采集器、言语处理器、发射器等)。
[0004] 根据听觉感知原理,听觉是由外耳收集传导声波、中耳放大声波振动信号,进而在 内耳(即耳蜗)由特定频率对应关系的若干听觉末端听细胞(又称毛细胞)组织在时间、频率 及强度上转换成对应听神经的兴奋信号,经听神经发放、传导,在脑干听区整合,形成听觉 感知。人工耳蜗装置正是该原理的成功应用,目前该装置较好地解决了重建部分听觉能力, 如人类语音感知,而对于欣赏和感知美妙音乐信息,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改进。
[000引研究发现,音乐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与语音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如图la-图lb所 示。对语音信号来说,发音词响亮部分的区别特征主要表现为频域包络峰值分布上,即谱包 络的共振峰中屯、频率位置、数量及强度,通常共振峰数量较少,主要的不超过5个,但各个共 振峰中屯、频率位置不确定,每个共振峰带宽较宽(相比音乐的谐波谱峰带宽),且其中包含 音调信息;话音中不响亮的清音部分,也主要W较宽的频谱能量集中区展现,如图la"语音" 所示;在时域上,人说话时声带振动与否、W及快慢,表现为对应的音调频率有无、W及高 低,相比音乐来说,变化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500Hz,但连续变化,每段有区别意义的发音 片段时长没有规律。总体来说,语音信号主要特征频率在对接末端听神经上,对频率分辨率 要求较低,主要表现在共振峰分布位置,用多少个频率分割带表达语音段的主要声音特征 是解决话音感知的关键问题。目前的人工耳蜗电极数量一般不超过22个,尽管各厂家产品 的电极阵列分布在频率值对应关系上略有不同,但大致都是依据临界带或频率掩蔽关系划 分的,用运样的电极分布传递话音中浊音共振峰和清音信息,其分辨率基本够用,但若传递 音乐声信息时,由于音乐信号频谱结构与话音频谱的不同,很多音乐音符的基波频率无法 准确通过听神经传导,参见表1给出某种人工耳蜗产品的22个电极对应频带覆盖与音符基 波频率覆盖(或跨越)大致对应关系,所W目前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很难欣赏音乐信息,对音 乐感知不佳。
[0006]表1某人工耳蜗产品电极分布及与音符基波频率大致对应关系
[0007]
[0008] 对音乐声音来说,其声音来自某种乐器。凡具有旋律表现的乐器,其声音高低由音 符决定,运里不包括无旋律表现的打击乐器。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音符,其信号频谱分布是 由基本相同的基波和不同幅度分布的其它次谐波联合构成,整个频谱包络比较平坦、频域 跨度比语音更宽,通常没有语音信号谱包络那样明显的多个共振峰变化,但音乐信号谐波 数量较多,依据音符由低到高,其谐波次数可达几十次到几次不等,每个谐波峰带宽较窄, 波峰间隔很有规律,基本按基波频率整倍频分布,如图化音乐信号谱图所示。其中音符的基 波谱峰最重要,不可错位或缺失,否则,重建音乐信号听感知走调;而音符对应的第2、3、4、 5、…等若干高次谐波峰,若缺失个别谐波,不会影响音符旋律感知,不会走调,但当缺失较 多高次谐波,音质会有明显变化;音乐旋律的音符从低到高,基波频率变化范围很大,从几 十赫兹~几千赫兹,如表2.1中的音符频率表所示。另外,在时域上,每个音符的长短,即音 程,按节拍是有规律的变化,可通过信号时间编码加 W控制。因此,对于人工耳蜗植入者来 说,音乐声音的感知,与听神经对接的电极分布密度有直接关系。
[0009] 目前,人工耳蜗对音乐的感知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0010] 1、对音源信号进行外部采集、转换后应与耳蜗电极相对应的频带相匹配,而该技 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部转换的乐音信号通过信号分析滤波处理后,各频带分量在传递到 耳蜗电极时,由于目前的电极分布位置无法对准耳蜗感知音乐的频区,使音乐频率信息错 位或丢失地传递,是导致植入者对音乐感知失调或无法感知的主要原因。
[0011] 2、在单侧耳蜗中通过增加足够的电极数方式实现对音乐的感知,虽然在理论上可 W实现(目前已有相关专利公开),但是,限于目前的技术限制,单侧耳蜗分布过多的电极将 导致工艺上难W实现。

【发明内容】

[0012]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布置、系 统及方法,本发明参照音乐音符基波分布特点,通过适当增加电极数提高耳蜗内的频率感 应密度,采用双侧耳蜗分布方法,对确保工艺实现和改进单、双耳对音乐信息的感知均有效 果。
[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0014] 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主辅布置,在每侧耳蜗基底膜附近,按照音乐音符 的特征频率对应关系,将蜗顶到蜗底对应的感音全频带分隔成响应特定音符的频率区域; 在每个频率区域中放置一个该频带信号的电极,即每个电极置于音乐音符所在的特征频带 内,利用双耳双声道的特点,将电极分成两组,对双侧耳采用主辅法电极分布,两侧耳蜗各 植入相应的一组电极,双侧耳蜗中分别植入不同数量的电极,其中一侧耳布置的一组电极 为主侧,另一侧耳布置的一组电极为辅侧,在设定的频率段,按指定频率间隔交错分组布局 电极阵列。其中,每个电极与不同音符的基波频率点大致对应,电极为传导电极或刺激电 极。
[0015] 进一步的,两侧耳蜗中分别植入不同数量的电极时,一侧对应耳蜗除低频区之外 的主要频率感应区分布"主电极组",共38个,另一侧对应耳蜗主要频率感应区分布"辅电极 组",共27个。
[0016] 其中一侧耳蜗,分布的主电极组布局是:
[0017] 第一个电极与B8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应;第Ξ十八个电极与G3音符的基波频率相 对应,第一个电极与Ξ十八个电极之间的电极按照音符频率对应关系W设定方式布置;
[001引另一侧耳蜗中植入辅电极组,布局是:
[0019] 第一个电极与A#/Bb8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应;第二十屯个电极与G#/Ab3音符的基 波频率相对应,第一个电极与二十屯个电极之间的电极按照音符频率对应关系W设定方式 布置。
[0020] 进一步的,在低频区,选取相应的代表频点布置相应的电极,分别植入两侧耳蜗, 两侧分布相同3个电极。
[0021] 进一步的,在低频区,3个电极分别是:第四十一个电极与A1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 应,第四十个电极与E2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应,第Ξ十九个电极与C3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 应;第Ξ十个电极与A1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应,第二十九个电极与E2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 应,第二十八个电极与C3音符的基波频率相对应。
[0022] 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主辅布置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23] 将电极分成两组,双侧耳蜗中分别植入相应的一组电极,每个电极置于音乐音符 所在的对应特征频带内,电极主要集中布置在lOOHz-SOOOHz主要频率感应区,在低频率区 域,选取相应的代表频点布置电极;
[0024] 在主辅法中,电极分成数量不等的两组时,每侧耳蜗中电极按照音符基波特征频 率w设定方式布置。
[0025] 增强音乐旋律感知的耳蜗电极阵列装置,包括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多个环状 电极触点,环状电极触点均通过带绝缘层的金属丝与电极回路相连,所述电极还包括包裹 所有电极回路的柔性包层,所述电极按照上述电极布置方法布置成阵列。所述电极阵列装 置,除采用上述导电材料W外,也可能采用传导光或热或压力的特殊材料结构对应上述电 极布置方法。
[0026]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发明的上述电极布置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增强音乐旋律感知 的人工耳蜗系统,包括植入部分和外接部分,植入部分和外接部分可采用无线通信连接方 式或有线连接方式,其中植入部分至少包括电极阵列装置,外接部分至少包括声音处理器 及与处理器相连的声音采集装置,声音信号由声音采集装置获取,由处理器完成音乐信号 主旋律的音符、音程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