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2382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 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患者肾功能逐步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的自然 进展、进食过量的蛋白质、营养不良、血压、控制不良,糖脂代谢紊乱等,对此西医早、中期主 要釆取优质低蛋白饮食、α酮酸、ACEI/ARB、控制血压、调脂及对症治疗等,至终末期主要采 取透析和肾移植替代治疗。
[0003] 临床表现
[0004] 1.消化系统是最早、最常见症状。(1)厌食(食欲不振常较早出现)。(2)恶心、呕吐、 腹胀。⑶舌、口腔溃疡。⑷口腔有氨臭味。(5)上消化道出血。
[0005] 2.血液系统(1)贫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2)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肤、黏膜 出血等。(3)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趋化、吞和杀菌能力减弱。
[0006] 3.心血管系统是肾衰最常见的死因。(1)高血压大部分病人(80%以上)有不同程 度高血压。(2)心功能衰竭常出现心肌病的表现。(3)心包炎尿素症性或透析不充分所致,多 为血性,一般为晚期的表现。(4)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主要是由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所 致。
[0007] 4.神经、肌肉系统(1)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2)晚期周围神经病变,感 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显著。(3)透析失衡综合征与透析相关,常发生在初次透析的病人。
[0008] 5.肾性骨病
[0009] 是指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临床上可表现为:(1)可引起自发性骨折。(2)有症 状者少见,如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0010] 6.呼吸系统(1)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2)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蝴蝶翼)、胸膜 炎等。
[0011] 7.皮肤症状皮肤瘙痒、尿素霜沉积、尿毒症面容,透析不能改善。
[0012] 8.内分泌功能失调。
[0013] 9.并发严重感染易合并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
[0014]诊断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0015] 项目包括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酸、血脂等以及血电解质 (Κ,Na,Cl,Ca,P,Mg等)、动脉血液气体分析、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0016] 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主要方法有:检测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放射 性核素法测GFR等。我国Ccr正常值为:90±10ml/min。对不同人群来说,其Scr、Ccr值可能有 显著差别,临床医师需正确判断。
[0017] 影像学检查:一般只需做B型超声检查
[0018] 药物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主要为口服碳酸氢钠;水钠紊乱的防治根据需要 应用襻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增加尿钾排出,以有效 防止高钾血症发生。尿毒症期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0019]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20]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 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慢性肾衰竭的目的。
[002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2] -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 制备而成:橡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 份、蒴藿1份、7K曲柳7份。
[0023]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0024]发明人认为,各种慢性肾病迀延日久,正虚与邪实相互交结,气虚、血瘀、浊毒造成 脾肾衰败。治疗时遵循益气养阴,化湿祛浊,活血化瘀的原则。
[0025]本发明运用:橡木花活血行瘀;肾经草清热利水;蜀羊泉清热解毒;三匹叶通经活 血;猪苓利水渗湿;石芫茜清热解毒;牛膝逐瘀通经;蒴藿活血散瘀;水曲柳清热燥湿。诸药 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化湿祛浊,活血化瘀之功。
[0026]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7] 1、一般资料
[0028]发明人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共收集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 例,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1。5岁。对照组男18 例、女27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 有可比性。
[0029] 诊断标准
[0030] 西医诊断标准
[0031 ]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
[0032]②血肌酐(Scr)>133ymol/L;
[0033 ]③有慢性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003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0035] 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面色晦暗,腰痛;
[0036]次症:脘腹胀闷,口中枯腻,肌肤甲错,肢体麻木;
[0037] 注:凡具备其中任何2项主证和1项次证者,即可诊断。
[0038]纳人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依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039] 排除标准: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过敏体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的心脑血 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及其他重症患者;临床 资料严重缺失者。
[0040] 2、治疗方法
[0041]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3次。治疗1个月。
[0042]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纠正酸中毒)方法,对症处理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现象,并加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低脂、低盐饮食配合复方Ot酮酸 片,酮酸饮食治疗。治疗1个月。
[0043]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044] 3.1疗效标准
[0045] 显效①临床症状消失②内生肌肝清除率增加>20%③血肌酐降低>20%。
[0046] 有效①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②内生肌醉清除率增加 >10%③血肌酐降低>10%。
[0047] 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②内生肌肝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③血肌肝无增 加,或降低〈10%。
[0048] 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内生肌肝清除率降低③血肌酐增加 >10%
[0049]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50] 表1两组疗效比较
[0052]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肾衰竭,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54] 实施例1
[0055] 称取:橡木花13克、肾经草10克、蜀羊泉15克、三匹叶1克、猪苓8克、石芫茜7克、牛 膝6克、蒴藿1克、水曲柳7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56]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57] 实施例2
[0058] 称取:橡木花13克、肾经草10克、蜀羊泉15克、三匹叶1克、猪苓8克、石芫茜7克、牛 膝6克、蒴藿1克、水曲柳7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 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59] 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0060] 实施例3
[0061] 称取:橡木花13克、肾经草10克、蜀羊泉15克、三匹叶1克、猪苓8克、石芫茜7克、牛 膝6克、蒴藿1克、水曲柳7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 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62]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 备而成:橡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份、 蒴藿1份、水曲柳7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橡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份、蒴藿1份、 水曲柳7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 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橡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份、蒴藿1份、 水曲柳7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橡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份、蒴藿1份、 水曲柳7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 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楤木花13份、肾经草10份、蜀羊泉15份、三匹叶1份、猪苓8份、石芫茜7份、牛膝6份、蒴藋1份、水曲柳7份。本发明运用:楤木花活血行瘀;肾经草清热利水;蜀羊泉清热解毒;三匹叶通经活血;猪苓利水渗湿;石芫茜清热解毒;牛膝逐瘀通经;蒴藋活血散瘀;水曲柳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化湿祛浊,活血化瘀之功。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肾衰竭。
【IPC分类】A61K36/898, A61P13/12
【公开号】CN105617000
【申请号】CN201610101974
【发明人】吴斌
【申请人】吴斌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