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283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9份、玄参7?10份、牡丹皮6?9份、赤芍4?8份、紫草2?5份、白薇3?8份、水牛角5?9份、生地黄5?7份、青蒿7?10份、白薇4?9份、鳖甲3?7份和知母5?9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对治疗脾胃虚寒效果显著,见效快,并且无副作用,使得脾胃虚寒病人早日回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亦有认为单指脾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胃阳虚证以胃失和降症状及阳虚证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虚证则以脾虚失运见症和虚寒证表现为辨证要点。

【发明内容】

[0003]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9份、玄参7-10份、牡丹皮6-9份、赤芍4-8份、紫草2-5份、白薇3-8份、水牛角5-9份、生地黄5-7份、青蒿7-10份、白薇4-9份、鳖甲3-7份和知母5-9份。
[0005]—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06](I)分别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9份、玄参7-10份、牡丹皮6-9份、赤苟4-8份、紫草2-5份、白薇3-8份、水牛角5-9份、生地黄5_7份、青蒿7_10份、白薇4_9份、鳖甲3_7份和知母5-9份。
[0007](2)将步骤(I)取得的各组分烘干;
[0008](3)将烘干的犀角、玄参、苍、赤芍、紫草和白薇加水煎药后得到第一药液;
[0009](4)将烘干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白薇、鳖甲和知母加水煎药后得到第二药液;
[0010](5)将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混合即可。
[0011]进一步,步骤(2)的烘干温度为40-50度。
[0012]进一步,步骤(3)的煎药时间为5-10分钟。
[0013]进一步,步骤(4)的煎药时间为10-15分钟。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对治疗脾胃虚寒效果显著,见效快,并且无副作用,使得脾胃虚寒病人早日回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16]实施例子I
[0017]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18](I)分别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份、玄参7份、牡丹皮6份、赤芍4份、紫草2份、白薇3份、水牛角5份、生地黄5份、青蒿7份、白薇4份、鳖甲3份和知母5份。
[0019](2)在温度40度下,将步骤(I)取得的各组分烘干;
[0020](3)将烘干的犀角、玄参、苍、赤芍、紫草和白薇加水煎药5分钟后得到第一药液;
[0021](4)将烘干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白薇、鳖甲和知母加水煎药10分钟后得到第二药液;
[0022](5)将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混合即可。
[0023]实施例子2
[0024]—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25](I)分别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7份、玄参8份、牡丹皮8份、赤芍5份、紫草4份、白薇5份、水牛角7份、生地黄6份、青蒿8份、白薇7份、鳖甲5份和知母7份。
[0026](2)在温度45度下,将步骤(I)取得的各组分烘干;
[0027](3)将烘干的犀角、玄参、苍、赤芍、紫草和白薇加水煎药8分钟后得到第一药液;
[0028](4)将烘干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白薇、鳖甲和知母加水煎药12分钟后得到第二药液;
[0029 ](5)将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混合即可。
[0030]实施例子3
[0031]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32](I)分别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9份、玄参10份、牡丹皮9份、赤芍8份、紫草5份、白薇8份、水牛角9份、生地黄7份、青蒿10份、白薇9份、鳖甲7份和知母9份。
[0033](2)在温度50度下,将步骤(I)取得的各组分烘干;
[0034](3)将烘干的犀角、玄参、苍、赤芍、紫草和白薇加水煎药10分钟后得到第一药液;
[0035](4)将烘干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白薇、鳖甲和知母加水煎药15分钟后得到第二药液;
[0036](5)将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混合即可。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9份、玄参7-10份、牡丹皮6-9份、赤芍4-8份、紫草2-5份、白薇3-8份、水牛角5-9份、生地黄5-7份、青蒿7-10份、白薇4-9份、鳖甲3-7份和知母5-9份。2.—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犀角5-9份、玄参7-10份、牡丹皮6-9份、赤芍4-8份、紫草2-5份、白薇3-8份、水牛角5-9份、生地黄5-7份、青蒿7_10份、白薇4_9份、鳖甲3_7份和知母5-9份。 (2)将步骤(I)取得的各组分烘干; (3)将烘干的犀角、玄参、苍、赤苟、紫草和白薇加水煎药后得到第一药液; ⑷将烘干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白薇、鳖甲和知母加水煎药后得到第二药液; (5)将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混合即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烘干温度为40-5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煎药时间为5-1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煎药时间为10-15分钟。
【文档编号】A61P1/00GK105943821SQ20161050517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钟传新, 王君
【申请人】桂林浩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