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298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8?30份、千里光8?30份、穿心莲8?30份、栀子5?18份、寒莓根5?18份、龙葵5?18份、白蔹6?15份、天门冬6?15份、密蒙花5?12份、淡竹叶5?12份、白茅根5?12份、法半夏2?10份、百部2?10份、厚朴2?10份、龙胆草2?10份、甘草5?20份。本发明的药剂与现有的药剂相比,短期内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长期使用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疗效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IV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Ι、Π、ΙΠ型病毒。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现有技术的治疗一般以激素为主,如口服强的松、口服甲氰咪呱等,由于患者多为儿童,使用激素带来的后遗症不可想象,且复发率也较高,对患者的经济、身体、心理都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低,而且成本低廉、使用安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8-30份、千里光8-30份、穿心莲8-30份、栀子5-18份、寒莓根5-18份、龙葵5-18份、白蔹6-15份、天门冬6-15份、密蒙花5-12份、淡竹叶5-12份、白茅根5-12份、法半夏2-10份、百部2-10份、厚朴2-10份、龙胆草2-10份、甘草5-20份。
[0006]优化的,上述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12-25份、千里光12-25份、穿心莲12-25份、栀子7-15份、寒莓根7-15份、龙葵7-15份、白蔹8-12份、天门冬8-12份、密蒙花7-10份、淡竹叶7-10份、白茅根7-10份、法半夏4-8份、百部4-8份、厚朴4-8份、龙胆草4-8份、甘草10-15份。
[0007]优化的,上述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20份、千里光20份、穿心莲20份、栀子12份、寒莓根12份、龙葵12份、白蔹10份、天门冬10份、密蒙花8份、淡竹叶8份、白茅根8份、法半夏6份、百部6份、厚朴6份、龙胆草6份、甘草12份。
[0008]本发明的药剂与现有的药剂相比,短期内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长期使用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疗效显著。并且选用的中药材均为常用低价药材,节省了成本。
[0009]如意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阏止血。
[0010]千里光:归肺、肝经。清热解毒,明目,利湿。
[00?1 ]穿心莲:入心、肺经。功能清热、消炎、止痛。
[0012]栀子:入心、肝、肺、胃经。功能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
[0013]寒莓根: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0014]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0015]白蔹:入肝、心、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
[0016]天门冬:入肺、肾经。功能清肺抑火、滋阴润燥。
[0017]密蒙花:除风热,明目。
[0018]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
[0019]白茅根:入心、脾、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
[0020]法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0021 ]百部:入肺经。功能润肺止嗽,灭虱杀虫。
[0022]厚朴:入脾、胃、肺、大肠经。功能温中下气,燥湿化痰,平喘。
[0023]龙胆草:入肝、胆、膀胱径。功能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0024]甘草:入十二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0025]如意草、千里光、穿心莲协同作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0026]栀子、寒莓根、龙葵、白蔹、天门冬,协同作用,有气营两清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8份、千里光8份、穿心莲8份、栀子5份、寒莓根5份、龙葵5份、白蔹6份、天门冬6份、密蒙花5份、淡竹叶5份、白茅根5份、法半夏2份、百部2份、厚朴2份、龙胆草2份、甘草5份。
[0028]本发明的药剂与现有的药剂相比,短期内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长期使用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疗效显著。并且选用的中药材均为常用低价药材,节省了成本。
[0029]如意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阏止血。
[0030]千里光:归肺、肝经。清热解毒,明目,利湿。
[0031 ]穿心莲:入心、肺经。功能清热、消炎、止痛。
[0032]栀子:入心、肝、肺、胃经。功能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
[0033]寒莓根: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0034]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0035]白蔹:入肝、心、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
[0036]天门冬:入肺、肾经。功能清肺抑火、滋阴润燥。
[0037]密蒙花:除风热,明目。
[0038]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
[0039]白茅根:入心、脾、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
[0040]法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0041 ]百部:入肺经。功能润肺止嗽,灭虱杀虫。
[0042]厚朴:入脾、胃、肺、大肠经。功能温中下气,燥湿化痰,平喘。
[0043 ]龙胆草:入肝、胆、膀胱径。功能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0044]甘草:入十二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0045]如意草、千里光、穿心莲协同作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0046]栀子、寒莓根、龙葵、白蔹、天门冬,协同作用,有气营两清的功效。
[0047]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30份、千里光30份、穿心莲30份、栀子18份、寒莓根18份、龙葵18份、白蔹15份、天门冬15份、密蒙花12份、淡竹叶12份、白茅根12份、法半夏10份、百部10份、厚朴10份、龙胆草10份、甘草20份。
[0048]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20份、千里光20份、穿心莲20份、栀子12份、寒莓根12份、龙葵12份、白蔹10份、天门冬10份、密蒙花8份、淡竹叶8份、白茅根8份、法半夏6份、百部6份、厚朴6份、龙胆草6份、甘草12份。
[004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8-30份、千里光8-30份、穿心莲8-30份、栀子5-18份、寒莓根5-18份、龙葵5-18份、白蔹6-15份、天门冬6-15份、密蒙花5-12份、淡竹叶5-12份、白茅根5-12份、法半夏2-10份、百部2-10份、厚朴2-10份、龙胆草2-10份、甘草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12-25份、千里光12-25份、穿心莲12-25份、栀子7-15份、寒莓根7-15份、龙葵7-15份、白蔹8-12份、天门冬8-12份、密蒙花7-10份、淡竹叶7-10份、白茅根7-10份、法半夏4-8份、百部4-8份、厚朴4-8份、龙胆草4-8份、甘草10_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如意草20份、千里光20份、穿心莲20份、栀子12份、寒莓根12份、龙葵12份、白蔹10份、天门冬10份、密蒙花8份、淡竹叶8份、白茅根8份、法半夏6份、百部6份、厚朴6份、龙胆草6份、甘草12份。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5943981SQ20161042404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林二洪
【申请人】林二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