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63354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膏8?10、寒水石4?6、芦根9?12、知母5?7、淡竹叶8?12、牛蒡子8?12、蔓荆子8?12、野菊花8?12、葛根8?10、元参8?12、寸冬8?12、天花粉8?12、沙参8?12、马齿苋8?12、藿香8?12、草果5?7、山楂15?18、神曲8?12、鸡内金13?15以及炼蜜40?80。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无副作用,效果显著,对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治愈率达到92%以上。
【专利说明】
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指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肠胃炎是夏季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0003]西医认为,肠胃炎因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常见感染途径有:食物,污染的水源,接触被感染者,餐具不洁,进食前未洗手等。西医治疗肠胃炎的方法,除了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外,必要时服用止吐药、止泻药,或抗生素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大。目前,还没有针对夏季发作的肠胃炎进行有效治疗的中药丸。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肠胃炎,尤其是夏季发作的肠胃炎,无副作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7]石膏8-10、寒水石4-6、芦根9-12、知母5-7、淡竹叶8-12、牛蒡子8-12、蔓荆子8-12、野菊花8-12、葛根8-10、元参8-12、寸冬8-12、天花粉8-12、沙参8-12、马齿苋8-12、藿香8-12、草果5-7、山楂15-18、神曲8-12、鸡内金13-15以及炼蜜40-80。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9]石膏9、寒水石5、芦根10、知母6、淡竹叶10、牛蒡子10、蔓荆子10、野菊花10、葛根9、元参10、寸冬10、天花粉10、沙参10、马齿苋10、藿香10、草果6、山楂16、神曲10、鸡内金14以及炼蜜60。
[0010]—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将石膏、寒水石、芦根、知母、淡竹叶、牛蒡子、蔓荆子、野菊花、葛根、元参、寸冬、天花粉、沙参、马齿苋、藿香、草果、山楂、神曲以及鸡内金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0012]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0013]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0015]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病因为:暑热之邪滞于肠胃,热结不散,灼伤津液,肠胃枯干,水谷出入之道不得通畅,消化阻滞,食入反出。治宜清暑热、散结热、养津液、理肠胃。本发明中,石膏、知母,之苦甘以清暑热;寒水石,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芦根,味甘能益胃、性寒降火;淡竹叶,祛烦热、利小便;牛蒡子,辛能散结、苦能泄热;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野菊花,疏散风热、消炎;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元参,养阴生津;寸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天花粉,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沙参,清热、益胃生津;马齿苋,清热利湿、利肠胃;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草果,消食健胃;山楂、神曲,消食化滞;鸡内金,健脾消食化滞、利肠胃。本发明通过以上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制备为中药丸,服用方便,具有清暑热、散结热、养津液、理肠胃的多重功效,使肠胃炎得以治愈。
[0016]本发明根据对临床100例患者观察统计,按照每日2-3丸,每丸5-8克的量进行服用,每5-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4个疗程,对夏季的肠胃炎治愈率92%以上。
[001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0019]—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膏8-10、寒水石4-6、芦根9-12、知母5-7、淡竹叶8-12、牛蒡子8-12、蔓荆子8-12、野菊花8-12、葛根8-10、元参8-12、寸冬8-12、天花粉8-12、沙参8-12、马齿苋8-12、藿香8-12、草果5-7、山楂15-18、神曲8-12、鸡内金13-15以及炼蜜40-80。
[0020]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一、将石膏、寒水石、芦根、知母、淡竹叶、牛蒡子、蔓荆子、野菊花、葛根、元参、寸冬、天花粉、沙参、马齿苋、藿香、草果、山楂、神曲以及鸡内金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0022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0023]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0024]实施例1
[0025]1、称取石膏90克、寒水石50克、芦根100克、知母60克、淡竹叶100克、牛蒡子100克、蔓荆子100克、野菊花100克、葛根90克、元参100克、寸冬100克、天花粉100克、沙参100克、马齿苋100克、藿香100克、草果60克、山楂160克、神曲100克以及鸡内金140克,110°C烘干40分钟,粉碎,过100目筛,得到药粉。
[0026]2、取枣花蜜650克,文火熬制10分钟,使水分蒸发后剩余500克,即得炼蜜。
[0027]3、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均匀,和成膏泥状,静置20分钟。
[0028]4、将静置后的膏泥用制丸机制成每个为8克湿重的药丸,即得所述中药丸。
[0029]按照每日3丸的量进行服用,每5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0030]实施例2
[0031]1、称取石膏80克、寒水石40克、芦根120克、知母70克、淡竹叶110克、牛蒡子110克、蔓荆子90克、野菊花110克、葛根80克、元参110克、寸冬110克、天花粉110克、沙参110克、马齿苋110克、藿香110克、草果50克、山楂180克、神曲110克以及鸡内金150克,120 °C烘干30分钟,粉碎,过150目筛,得到药粉。
[0032]5、取槐花蜜700克,文火熬制12分钟,使水分蒸发后剩余550克,即得炼蜜。
[0033]6、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均匀,和成膏泥状,静置25分钟。
[0034]7、将静置后的膏泥用制丸机制成每个为6克湿重的药丸,即得所述中药丸。
[0035]按照每日2-3丸的量进行服用,每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间接或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石膏8-10、寒水石4-6、芦根9-12、知母5-7、淡竹叶8-12、牛蒡子8-12、蔓荆子8-12、野菊花8-12、葛根8-10、元参8-12、寸冬8-12、天花粉8-12、沙参8-12、马齿苋8-12、藿香8-12、草果5-7、山楂15-18、神曲8-12、鸡内金13-15以及炼蜜40-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石膏9、寒水石5、芦根10、知母6、淡竹叶10、牛蒡子10、蔓荆子10、野菊花10、葛根9、元参10、寸冬10、天花粉10、沙参10、马齿苋10、藿香10、草果6、山楂16、神曲10、鸡内金14以及炼蜜60。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膏、寒水石、芦根、知母、淡竹叶、牛蒡子、蔓荆子、野菊花、葛根、元参、寸冬、天花粉、沙参、马齿苋、藿香、草果、山楂、神曲以及鸡内金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夏季发作的肠胃炎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加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文档编号】A61P1/04GK105999025SQ20161036734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3日
【发明人】秦朝东
【申请人】秦朝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