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366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25?35克、生地黄25?35克、金银花15?25克、板蓝根15?25克、炒白芍15?25克、大枣15?25克、茵陈10?20克、茯苓10?20克、太子参10?20克、白术10?20克、当归10?20克、陈皮9?15克、枳实9?15克、海螵蛸9?15克、川楝子9?15克、浙贝母8?12克、制半夏8?12克、木香8?12克、厚朴8?12克、泽泻8?12克、黄芩8?12克、甘草6?10克、干姜6?10克、防风4?8克、大黄4?8克、蜂蜜270?450克。本发明中药,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其症状表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份患者有右上腹压痛和右胁叩击痛,患者常有低热,一般在38-39度,热度高低与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中医认为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可导致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而致胆囊肿大发炎。目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较多,但疗效差别较大,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针对上述不足,发明人对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进行了潜心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25-35克(30克)、生地黄25-35克(30克)、金银花15-25克(20克)、板蓝根15-25克(20克)、炒白芍15-25克(20克)、大枣15-25克(20克)、茵陈10-20克(15克)、茯苓10-20克(15克)、太子参10-20克(15克)、白术10-20克(15克)、当归10-20克(15克)、陈皮9-15克(12克)、枳实9-15克(12克)、海螵蛸9-15克(12克)、川楝子9-15克(12克)、浙贝母8-12克(10克)、制半夏8-12克(10克)、木香8-12克(10克)、厚朴8-12克(10克)、泽泻8-12克(10克)、黄芩8-12克(10克)、甘草6-10克(8克)、干姜6-10克(8克)、防风4-8克(6克)、大黄4-8克(6克)、蜂蜜270-450克(350克)。
[000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最佳重量配比为括号内数字。
[0005]本发明各味药材的入经、功能、主治如下:连钱草一入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清热解毒。主治:肾炎水肿,湿热,黄疸,尿路结石,疮痈肿痛。生地黄一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入营血,身热口干,热在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热病伤阴,舌红口干。金银花一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温病发热,斑疹,咽喉肿痛,痢疾便血,疮痈肿毒。板蓝根一入胃、心、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时行温毒,斑疹丹毒,咽喉肿痛。白芍一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拘挛作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大枣一入脾、胃经。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痿黄,妇女脏躁。茵陈一入脾、胃、肝、胆经。功能:清湿热、退黄疸。主治:湿热,黄疸,胸胁胀痛,小便黄赤。茯苓一入心、脾、肾经。功能:益心脾,利水湿,安神。主治: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水肿,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咳嗽多痰。太子参一入脾、肺经。功能:益气生津。主治:气虚乏力,口干,心悸,自汗,病后体弱,津亏口渴。白术一入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化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少倦怠无力,水肿,自汗,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当归一入心、肝、脾经。功能: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主治: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肠燥便秘。陈皮--入脾、肺经。功能:理气和胃,燥湿化痰。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欲不振,痰多咳嗽。枳实--入脾、胃、大肠经。功能:行气,化痰,消积导滞。主治:食积痰滞,脘腹胀满,腹痛泻痢,大便秘结。海螵蛸--入肝、肾经。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主治:吐血,便血,崩漏,带下,胃酸过多,外伤出血,遗精,胃痛吐酸。j 11楝子--入肝、胃经、小肠、膀胱经。功能: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主治:胁肋作痛,胃痛,腹痛,胸脘胀闷,疝气,虫积腹痛,痛经。浙贝母--入肺、心经。功能:清肺化痰,清热散结。主治:外感风热咳嗽,痰火郁结,疮痈肿毒,瘰疠结核。制半夏--入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脘胀满,反胃呕吐等。木香--入脾、胃、大肠、胆经。功能:行气,调中,止痛。主治:气滞腹胀,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腹痛肠鸣,泄泻痢疾,湿热郁蒸,胁肋胀痛,胃痛呕吐。厚朴--入脾、胃、肺、大肠经。功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泻痢,痰多喘咳。泽泻一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主治:小便不利,淋沥,水肿,痰饮,泄泻。黄芩--入肺、胆、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热所致黄疸,泻痢,热淋,痈肿疮毒,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内热亢盛,吐血,咳血,衄血,胎动不安。甘草一入心、肺、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祛痰。主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咳嗽痰多,痈疮肿毒,胸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干姜--入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主治:阳气虚脱,虚寒泄泻,寒冷疼痛,咳嗽气喘,痰多。防风--入膀胱、肝、脾经。功能:解表,祛风除湿,止痛,解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大黄--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主治:大便秘结,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腹痛胀满,热毒疮疡,烧伤,妇女经闭,肝炎黄疸,目赤口疮。蜂蜜--入脾、肺、大肠经。功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主治: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肺虚久咳,肠燥便秘,解毒。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入经、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物对治疗慢性胆囊炎针对性很强。纵观整体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在各种药材相互配合下,使其发挥最大效率,用药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000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制成细药粉。将蜂蜜置容器内加热,炼至起大泡后起小泡时停火,加入药粉拌匀,然后制成每丸重9克的蜜丸。
[0007]本发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2丸,早、晚饭后各服I丸,温水送服,10天I疗程。忌烟、酒、辛辣及油腻食物。
[0008]本发明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25克、生地黄25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炒白芍15克、大枣15克、茵陈10克、茯苓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9克、枳实9克、海螵蛸9克、川楝子9克、浙贝母8克、制半夏8克、木香8克、厚朴8克、泽泻8克、黄芩8克、甘草6克、干姜6克、防风4克、大黄4克、蜂蜜270克。
[0010]2、制备方法:按上述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制成细药粉。将蜂蜜置容器内加热,炼至起大泡后起小泡时停火,加入药粉拌匀,然后制成每丸重9克的蜜丸。
[0011]3、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2丸,早、晚饭后各服I丸,温水送服,10天I疗程。忌烟、酒、辛辣及油腻食物。
[0012]实施例2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30克、生地黄30克、金银花20克、板蓝根20克、炒白芍20克、大枣20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枳实12克、海螵蛸12克、川楝子12克、浙贝母10克、制半夏10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黄芩10克、甘草8克、干姜8克、防风6克、大黄6克、蜂蜜350克。
[0013]2、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0014]实施例3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35克、生地黄35克、金银花25克、板蓝根25克、炒白芍25克、大枣25克、茵陈20克、茯苓20克、太子参20克、白术20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枳实15克、海螵蛸15克、川楝子15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12克、木香12克、厚朴12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防风8克、
大黄8克、蜂蜜450克。
[0015]2、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0016]慢性胆囊炎诊断、治疗标准及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疗效总结。
[0017]1、诊断标准: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份患者有右上腹压痛和右胁叩击痛,患者常有低热,一般在38-39度,热度高低与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
[0018]2、治疗标准:有效一症状减轻,治愈一症状消失。
[0019]3、2013-2015年,有16人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愈14人,症状减轻者2人。
[0020]4、本发明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0021 ]病例介绍:
1、隋XX,男,42岁,2013年7月就诊。患者半月来右上腹持续性隐痛,常有胃热、反酸、恶心消化不良感觉,发低热38度左右,按胃病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经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月艮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I疗程,胃部症状减轻,共服3疗程,治愈,随访,未复发。
[0022]2 SXX,男,51岁,2014年5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病情经常反复发作,犯病时常服西药治疗,产生副作用反应,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疗程,治愈,随访,未复发。[0023 ] 3、沈XX,女,64岁,2015年1月就诊。患慢性胆囊炎三个月,病情时轻时重,近日又感胃部不适,反酸、腹胀、恶心,发低烧,服用本发明3疗程,治愈,随访,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25-35克(30克)、生地黄25-35克(30克)、金银花15-25克(20克)、板蓝根15-25克(20克)、炒白芍15-25克(20克)、大枣15-25克(20克)、茵陈10-20克(15克)、茯苓10-20克(15克)、太子参10-20克(15克)、白术10-20克(15克)、当归10-20克(15克)、陈皮9-15克(12克)、枳实9-15克(12克)、海螵蛸9-15克(12克)、川楝子9-15克(12克)、浙贝母8-12克(10克)、制半夏8-12克(10克)、木香8-12克(10克)、厚朴8-12克(10克)、泽泻8-12克(10克)、黄芩8-12克(10克)、甘草6-10克(8克)、干姜6-10克(8克)、防风4-8克(6克)、大黄4-8克(6克)、蜂蜜270-450克(350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为:连钱草35克、生地黄35克、金银花25克、板蓝根25克、炒白芍25克、大枣25克、茵陈20克、茯苓20克、太子参20克、白术20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枳实15克、海螵蛸15克、川楝子15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12克、木香12克、厚朴12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防风8克、大黄8克、蜂蜜450克。
【文档编号】A61K35/644GK105999149SQ20161038661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4日
【发明人】宫本忠
【申请人】宫本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