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污染防漏液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940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防污染防漏液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防污染防漏液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注射器,主要包括有针筒、与针筒配合的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推杆这些部件。医护人员通过推杆推拉活塞移动,实现混药或者注射等操作。
[0003]但是,发明人发现,目前结构的注射器,其针筒一端与针筒配合,另一端则呈敞开状态,用于安装活塞以及拉杆,未使用过的注射器,活塞位于针筒的底部,致使活塞上部的针筒内壁处于暴露于空气中的状态,所以,一旦注射器被从包装袋中取出,其针筒内壁就存在着被空气中病菌污染的危险;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在进行混药操作时,通常需要多次的推拉推杆,当推杆被拉出时,医护人员的手掌会接触到推杆,又存在将病菌粘附在推杆上的危险;再一方面,操作者配药液时,在拉动推杆时,若瓶内负压太大或操作者用力过大时,极易将整个活塞直接拉出针筒,致使药液全部漏出,造成浪费和污染。
[0004]上述无论是针筒内壁还是推杆被病菌污染,都会造成药液的污染,而造成交叉传染的危险。
[0005]所以,基于上述,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污染防漏药液外漏避免交叉感染的注射器。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注射器不能够有效防止污染,而使其存在交叉传染和漏液危险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污染,避免交叉传染和漏液的注射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次性防污染防漏液注射器,包括有针筒、与所述针筒相配合的活塞和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推杆,所述注射器还包括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密封套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针筒开口的端部封闭连接,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或者推杆封闭连接。通过设置密封套,使密封套、针筒内部与活塞或推杆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空间自始至终不用外界空气接通,由此,直接避免了空气中的病菌进入到针筒内部的风险;而且,由于密封套与推杆或者活塞之间封闭连接,也使得,即使在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手部与推杆接触,在推杆上粘附上病菌,病菌也不能够进入到混合药液内,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较传统结构的注射器而言,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病菌或者医护人员手部的病菌进入其内部的药液内,进而避免了病菌污染,避免交叉传染的危险。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套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针筒开口的端部封闭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活塞上端封闭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针筒内壁之间存在有合适间隙,所述推杆与所述针筒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所述密封套的厚度。密封套一端与针筒的开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活塞连接,使得在推拉推杆进行混药操作时,无论是当活塞位于针筒底部,还是活塞被拉至针筒上端,密封套都处于针筒的内部,即,医护人员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进行混药操作时,其操作感受与传统注射器并无不同,不需要医护人员为了使用新的注射器而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同时还能够实现避免药液被病菌污染的危险,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推广和运用。
[0010]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密封套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针筒开口的端部封闭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推杆封闭连接。针筒的内壁和部分推杆被密封在密封套内,避免其被外界病菌污染;而未被封闭在内的推杆,即使其上附着了病菌,也不能够进入到药液内,进而也实现了避免药液被病菌污染的危险这一目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套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活塞位于针筒底部时活塞上端与针筒开口端部之间的距离。避免密封套长度过短而阻碍推杆的推动。
[0012]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密封套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所述密封套的在自然伸展状态下的长度小于所述活塞位于针筒底部时活塞上端与针筒开口端部之间的距离。
[0013]作为优选,而当所述密封套的端部与推杆封闭连接时,当所述活塞位于针筒底部时,所述密封套呈张紧状态。
[0014]作为优选,当所述密封套的端部与推杆封闭连接时,以及所述活塞位于针筒开口的端部时,所述密封套呈张紧状态。
[0015]在实际工作中,发明人发现,当活塞位于针筒内最底部或者最上端位置时,医护人员在单手握住注射器的情况下,并不能方便的拉动或者推动推杆进行混药或者其它操作,所以,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方案,当活塞位于针筒内最底部或者最上端位置时,密封套的长度被拉长,使密封套在长度方向呈张紧状态,此时当医护人员再推动或者拉动推杆时,密封套所产生的张力将起到助力的作用,辅助医护人员拉动或者推动推杆,所以使得本申请的注射器还具有方便混药等操作的作用。
[0016]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套的长度,保证在拉动所述推杆时,活塞不能够从针筒开口的端部拉出到针筒外部。目前的注射器中,在其敞开的端部并未设置任何阻挡活塞的装置,所以,当医护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为误操作直接将活塞拉出针筒,致使其内部的药液或其他物质洒落在外,不仅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造成医疗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在进行混药操作中,在拉动推杆时,针筒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其内部的负压值随着活塞的逐渐拉出而逐渐增大,当活塞被拉到针筒后半段时,其内部的负压较高,所以医护人员需要施予较大的拉力才能够继续拉动活塞,而此时,由于活塞本身为具有一定柔性的密封装置,其与针筒内壁之间为封闭连接,当针筒内负压过大时,针筒内壁与活塞之间会发生漏气现象,一旦针筒与活塞之间出现漏气现象,在针筒内的负压瞬间急剧减小,而此时医护人员对拉杆任然施予有较大的拉力,所以经常出现直接将活塞完全拉出针筒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在目前的药瓶中,部分药瓶在未开封时,其内部本身具有较高的气压,此时,若针筒内有药液,或者针筒的活塞距离针筒开口的端部较近,当针头插入药瓶时,极易出现活塞被直接推出针筒的情况。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发明人通过设置密封套,并且将密封套的长度设置为保证在拉动推杆时,活塞不能够从针筒开口的端部拉出到针筒外部,如此,即保证了医护不会因为误操作,或者针筒内负压过大难以控制推杆拉动力度而导致药液外泄的危险,而且也避免了在配药过程中,药瓶内的高压将活塞推出针筒的问题。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套在沿所述针筒的径向上呈张紧状态贴附在所述推杆上。密封套贴附在推杆之上,避免密封套的存在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并且也便于注射器的收纳。
[0018]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套为透明材质制得。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的观察到活塞位于针筒内部的位置,进一步的避免直接将活塞拉出针筒的危险。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能够有效的防止其内部的药液被外界病菌污染,避免交叉传染的危险。
[0021]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密封套所产生的张力将起到助力的作用,辅助医护人员拉动或者推动推杆,方便混药等操作;
[0023]2、避免活塞被拉出针筒而导致的药液外泄的危险。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剖视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