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外固定夹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737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断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
[0079]人体指尖至前臂掌侧段放置在固定板上后,手掌朝下,手指掌侧托部50、手掌托部51、手腕掌侧托部52和前臂掌侧托部53的上表面的轮廓与肢体时的形态相符合。
[0080]固定时手掌朝下,病人的手指位于手指掌侧托部50上方,手掌放置在手掌托部51上方,手腕部分放置在手腕掌侧托部52上方,前臂部分放置在前臂掌侧托部53的上方,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外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固定效果。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尤其适合伸肌腱损伤后的外固定。
[0081](实施例5)
[0082]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83]见图6,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为肘部固定板,适用于肘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固定,尤其是儿童。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前臂背侧托部43和上臂背侧托部44。前臂背侧托部43和上臂背侧托部44呈L型,前臂背侧托部43和上臂背侧托部44的横向断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
[0084]前臂背侧托部43和上臂背侧托部44的内表面的轮廓与前臂与上臂呈垂直状态时肢体的形态相符合。
[0085]固定时骨折病人手掌朝上,前臂与上臂呈垂直状态;其前臂放置在前臂背侧托部43内部,上臂位于上臂背侧托部44内部,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外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骨折脱位部位的固定效果。
[0086](实施例6)
[0087]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7,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为直型板,包括长度或宽度不相同的各种型号大小的直型板。直型板的长度为10mm?300mm,宽度为3mm?100mm。
[0088]不同大小的直型板配合使用,适用于治疗前臂、上臂、小腿或大腿骨折。
[0089](实施例7)
[0090]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8至图10,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前臂背侧板和前臂掌侧板,前臂背侧板和前臂掌侧板配合使用用于治疗前臂骨折。
[0091]见图8,所述前臂背侧板包括手背托部41、手腕背侧托部42、前臂背侧托部43和肘部外后侧托部45,手背托部41、手腕背侧托部42、前臂背侧托部43和肘部外后侧托部45的横截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
[0092]见图9,所述前臂掌侧板包括手掌托部51、手腕掌侧托部52、前臂掌侧托部53和肘部内后侧托部54,手掌托部51、手腕掌侧托部52、前臂掌侧托部53和肘部内后侧托部54的横截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前臂掌侧托部53的右段与左段呈V型,V型的开口朝向前方。
[0093]见图10,将前臂背侧板和前臂掌侧板的右端拼接在一起,前臂背侧板的肘部外后侧托部45与前臂掌侧板的肘部内后侧托部54之间形成一个半圆柱形空腔,该半圆柱形空腔用于肘关节在其中自然弯曲放置。前臂背侧板的手腕背侧托部42和前臂背侧托部43与前臂掌侧板的手腕掌侧托部52和前臂掌侧托部53之间形成容置手腕和前臂的空腔,所形成的空腔的形状与人体手腕和前臂的轮廓相适配。
[0094]固定时骨折病人的手掌朝向胸口,在图10中为朝向前方,肘关节位于前臂背侧板的肘部外后侧托部45与前臂掌侧板的肘部内后侧托部54形成的半圆柱形空腔内,自然弯曲;手腕和前臂位于前臂背侧板的手腕背侧托部42和前臂背侧托部43与前臂掌侧板的手腕掌侧托部52和前臂掌侧托部53之间形成容置手腕和前臂的空腔内,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外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前臂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
[0095](实施例8)
[0096]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97]见图11,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适用于人体足踝段的固定,用于治疗跟腱断裂,包覆固定在足背至小腿下段。
[0098]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平滑过渡连接的足背固定部61、踝前固定部62和小腿前区固定部63。足背固定部61、踝前固定部62和小腿前区固定部63的横向断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足背固定部61、踝前固定部62和小腿前区固定部63的与肢体接触的表面轮廓与肢体的形态轮廓相适应。
[0099]固定时踝关节趾屈,足背位于足背固定部61的内腔,踝位于踝前固定部62的内腔,小腿前区的下部位于小腿前区固定部63的内腔,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跟腱断裂部位的固定效果。
[0100](实施例9)
[0101]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102]见图12,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适用于治疗髌骨骨折及膝关节周围其他损伤的固定,包覆固定在足跟至大腿后区的下段。
[0103]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接的足跟固定部71、踝后部固定部72、小腿后区固定部73、膝关节后区固定部74和大腿后区固定部75。足跟固定部71、踝后部固定部72、小腿后区固定部73、膝关节后区固定部74和大腿后区固定部75的横向断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图12中腿和膝盖位于医用外固定夹板的上方且由医用外固定夹板包覆。足跟固定部71、踝后部固定部72、小腿后区固定部73、膝关节后区固定部74和大腿后区固定部75的上表面轮廓与腿伸直时的足跟至大腿段形态轮廓相适应。
[0104]固定时病人平卧或俯卧,腿部呈水平状态,足跟位于足跟固定部71的内腔,踝后部位于踝后部固定部72的内腔,小腿后区位于小腿后区固定部73的内腔,膝关节位于膝关节后区固定部74的内腔,大腿后区的下段位于大腿后区固定部75的内腔,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髌骨固定或膝关节周围关节的固定。
[0105](实施例10)
[0106]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3至图15,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包括小腿内侧板和小腿外侧板,其中小腿内侧是指该侧靠近另一条腿,因此小腿内侧板包覆在左小腿的右侧或右小腿的左侧。小腿内侧板和小腿外侧板配合使用用于治疗小腿骨折。
[0107]见图13,所述小腿内侧板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连接的足跟内侧固定部81、踝内侧固定部82和小腿内侧固定部83,足跟内侧固定部81、踝内侧固定部82和小腿内侧固定部8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
[0108]见图14,所述小腿外侧板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连接的足跟外侧固定部91、踝外侧固定部92和小腿外侧固定部93,足跟外侧固定部91、踝外侧固定部92和小腿外侧固定部9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人体肢体部位。
[0109]见图15,将小腿内侧板和小腿外侧板的下端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包覆足跟至小腿段的空腔。小腿内侧板的足跟内侧固定部81和小腿外侧板的足跟外侧固定部91组成足跟的踩放支撑部;小腿内侧板的踝内侧固定部82和小腿外侧板的踝外侧固定部92之间形成脚踝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与脚踝左右的轮廓相适配;小腿内侧板的小腿内侧固定部83和小腿外侧板的小腿外侧固定部93之间形成小腿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与小腿左右的轮廓相适配。
[0110]固定小腿骨折病人脚掌向下,足跟踩放在小腿内侧板的足跟内侧固定部81和小腿外侧板的足跟外侧固定部91组成的踩放支撑部;脚踝和小腿位于小腿内侧板和小腿外侧板之间,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肢体与外固定夹板固定,从而达到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
[0111](实施例11)
[0112]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113]见图16,本实施例的医用外固定夹板为靴型,包括足底托部101和小腿后区托部102。足底托部101的主体为鞋底状,主体的前后两侧设有定位边沿;足底托部101的右端与小腿后区托部102相连,小腿后区托部102的左端表面的轮廓与小腿后区的轮廓相适配。
[0114]固定时病人脚掌向下,且足底完全位于足底托部101内,小腿后区位于小腿后区托部102内,肢体定位后用绷带或公母搭扣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