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766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妇科床。
【背景技术】
[0002]妇科检查通常都包括B超检查,一般有腹部B超、阴式B超等,每个病人的检查都得进行一次性床单的更换,费时费力,延长检查时间,且在进行阴超等检查操作时,需要病人的腰臀部进行一个抬高的操作,而现有的妇科床没有能进行上述操作的装置。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妇科床解决了检查时需要人工进行一次性床单更换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妇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单更换机构和床体,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安装在床体的两侧,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轮的转动进行床单的更换。
[0006]具体的,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还包括长度连续的床单,所述的主动轴沿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体一端的下方,从动轴与主动轴平行的设置在床体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床体宽度方向的床边为圆弧状,床单一端随主动轴转动并能缠绕在主动轴上,床单的另一端覆盖并通过床体缠绕在从动轴上。
[0007]或者,还包括抬高机构,所述的抬高机构为千斤顶式升降机构,该抬高机构埋设在床体的床板内,通过抬高机构的升降进行人体腰臀部的抬落。
[0008]具体的,抬高机构包括腰托板和可升降支柱,腰托板为与床体的床板厚度相同的板体,腰托板嵌合在床体的床板内,可升降支柱的上端顶住腰托板,可升降支柱的下端顶住床底,且腰托板的上部放置软垫。
[0009]或者,还包括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为半圆形的罩体,且防护罩的一边与床体的长度边固定连接,防护罩的另一边与床体的另一长度边可开合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罩的端部还设有可伸缩罩。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0012](I)本实用新型的妇科床,通过设置在床体下方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实现通过主动轴的转动进行使用后床单的收集,同时通过床单运动的拉力对从动轴拉动实现新床单的铺放,前后运动一致,省时省力;
[0013](2)考虑到在进行阴式B超检查操作中,需要病人的腰臀部部进行抬高,因此在床体对应病人腰部的位置设置了抬高装置,方便医生的操作,且使病人更加的舒适;
[0014](3)本实用新型在床体上设置防护罩,避免病人在进行检查时的尴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盖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床单更换机构、10-主动轴、11-从动轴、2-抬高机构、20-腰托板、21-可升降支柱、3-防护罩、30-可伸缩罩、4-床体、5-床单;
[00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的妇科床包括床单更换机构,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包括安装在妇科床体下方的主动轴、从动轴及连接主动轴并缠绕在从动轴上的床单,通过主动轴的转动进行使用后床单的缠绕,从动轮的释放进行未使用床单的铺放,仅通过一个主动轴的转动就能进行床单的更换,且方便医生的操作。
[0021]主动轴沿妇科床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妇科床一端的下方,从动轴与主动轴平行的设置在妇科床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妇科床的端部的宽度床沿为圆弧状,床单一端随主动轴转动并能缠绕在主动轴上,床单的另一端覆盖并通过妇科床的上方缠绕在从动轴上,减少床单在宽度方向的床边的移动阻力。
[0022]本妇科床还包括抬高机构,该抬高机构埋设在妇科床的床板内,通过抬高机构的升降进行人体腰臀部的抬落,为检查时需要的抬起的动作进行操作,节省病人的负担并能通过医生对抬高机构高度的调节进行高度的变换,适应不同的检查要求;
[0023]具体的抬高机构为千斤顶式升降机构,该机构包括腰托板和可升降支柱,腰托板为与妇科床的床板厚度相同的板体,该板体嵌合在妇科床的床板内,可升降支柱的上端顶住腰托板,可升降支柱的下端顶住床底,可升降支柱的高度可通过腰托板把手进行调节,且腰托板的上部放置软垫,通过千斤顶式的抬高构件节省力气,且可以通过电机等辅助的装置进行电动控制,操作省时省力。
[0024]本妇科床还包括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为半圆形的罩体,且防护罩的一边与妇科床床体的长度边固定连接,防护罩的另一边与妇科床的另一长度边可开合连接,当为病人进行检查时可将病人的下半身覆盖,减少病人因尴尬产生的羞涩感,更加的人性化。
[0025]防护罩的端部还设有可伸缩罩,进一步的进行覆盖式防护,保护病人的隐私。
[0026]实施例一:
[0027]结合图1-3,本实施例的妇科床包括床单更换机构1、床单5、抬高机构2、床体4、防护罩3和控制电机,床单更换机构I对妇科床的床单5进行移动卷绕式更换,抬高机构2对病人的腰臀部给予抬高的支撑力,防护罩3对病人的下半身进行防护遮盖,控制电机可以对床单更换机构1、抬高机构2和防护罩3的工作提供动力;
[0028]具体的,床单更换机构I包括安装在妇科床体下方的主动轴10、从动轴11及连接主动轴10并缠绕在从动轴11上的床单5,通过主动轴10的转动进行使用后床单5的缠绕,从动轮11的释放进行未使用床单5的铺放;
[0029]主动轴10沿妇科床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体4 一端的下方,从动轴11与主动轴10平行的设置在床体4的另一端的下方,主动轴10和从动轴11的长度与床单5的宽度相同,且妇科床的宽度方向的床边沿床单5的运动方向为圆弧状,床单5 —端随主动轴10转动并能缠绕在主动轴10上,床单5的另一端覆盖并通过妇科床的上方缠绕在从动轴11上;
[0030]辅助装置还包括防护罩3,所述的防护罩3为半圆形的罩体,且防护罩3的一边与妇科床床体的长度边固定连接,防护罩3的另一边与妇科床的另一长度边可开合连接,防护罩3的端部还设有可伸缩罩30。
[0031]为了能将进行B超检查的病人腰臀部进行抬高的操作,本实施例的妇科床还包括抬高机构2,该抬高机构2埋设在妇科床的床板内,通过抬高机构2的升降进行人体腰臀部的抬洛;
[0032]抬高机构2为千斤顶式升降机构,该机构包括腰托板20、腰撑把手和可升降支柱21,腰托板20为与妇科床的床板厚度相同的板体,该板体嵌合在妇科床的床板内,可升降支柱21的上端顶住腰托板20,可升降支柱21的下端顶住床底,可升降支柱21的高度可通过腰托板把手进行调节,且腰托板20的上部放置软垫。
[0033]抬高机构2对应防护罩3的位置设置在防护罩3的下方,在进行病人腰臀部升降的操作时也能进行隐私的保护。
[0034]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0035](I)未使用的一次性床单5缠绕在从动轮11上,主动轮10上缠绕使用过的床单5,使用时控制电机转动主动轮10,通过床单5的拉力作用带动从动轮11转动,使从动轮11释放未使用的床单5铺于床体4上,而使用过的床单5缠绕在主动轮10上;
[0036](2)病人躺于铺装好未使用床单的床体4上,当需要进行对病人的腰臀部进行抬高操作时,通过腰托板把手控制可升降支柱21对腰托板20进行抬起的控制,方便进行B超检查,利于操作者将腔内探头进入阴道或者通过控制电机对可升降支柱21的运动进行控制;
[0037](3)另外抬高机构在防护罩3正下方,也就是让患者的臀部置于防护罩3内,将防护罩3盖合在病人身体的下半身,必要时通过可伸缩罩401进行进一步的遮盖,避免病人尴尬害羞。
【主权项】
1.一种妇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单更换机构(I)和床体(4),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I)包括主动轴(10)和从动轴(11),主动轴(10)和从动轴(11)安装在床体⑷的两侧,通过主动轴(10)和从动轮(11)的转动进行床单的更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还包括长度连续的床单(5),所述的主动轴(10)沿床体(4)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体(4) 一端的下方,从动轴(II)与主动轴(10)平行的设置在床体⑷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床体⑷宽度方向的床边为圆弧状,床单(5) —端随主动轴(10)转动并能缠绕在主动轴(10)上,床单(5)的另一端覆盖并通过床体(4)缠绕在从动轴(11)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妇科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抬高机构(2),所述的抬高机构(2)为千斤顶式升降机构,该抬高机构(2)埋设在床体(4)的床板内,通过抬高机构(2)的升降进行人体腰臀部的抬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妇科床,其特征在于,抬高机构包括腰托板(20)和可升降支柱(21),腰托板(20)为与床体(4)的床板厚度相同的板体,腰托板(20)嵌合在床体(4)的床板内,可升降支柱(21)的上端顶住腰托板(20),可升降支柱(21)的下端顶住床底,且腰托板(20)的上部放置软垫。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妇科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3),所述的防护罩(3)为半圆形的罩体,且防护罩(3)的一边与床体的长度边固定连接,防护罩(3)的另一边与床体的另一长度边可开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妇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3)的端部还设有可伸缩罩(30)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科床,包括床单更换机构,所述的床单更换机构包括安装在妇科床体下方的主动轴、从动轴及连接主动轴并缠绕在从动轴上的床单,通过主动轴的转动进行使用后床单的缠绕,从动轮的释放进行未使用床单的铺放。本实用新型的妇科床,通过设置在床体下方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实现通过主动轴的转动进行使用后床单的收集,同时通过床单运动的拉力对从动轴拉动实现新床单的铺放,前后运动一致,省时省力。
【IPC分类】A61G13-00, A61G13-10
【公开号】CN204446474
【申请号】CN201520070898
【发明人】宋宏萍, 刘丽文, 孟欣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