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31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输液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输液治疗一般将输液针头刺入患者的手腕处,刺入针头时,医护人员需要患者手部的血管清楚,特别是少儿、年老体弱和肥胖者的血管很不清楚,需要进行止血。
[0003]现有的止血方法一般采用一段橡胶管紧捆在腕部,当针头扎入血管后再将橡胶管松开,其不足是操作麻烦,手腕用力不合理,有时会因裹绞患者腕部的皮肤而出现皮下出血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包括带体,带体的内部填充有气囊,带体的底部粘接有活性炭层,带体的顶部为粘贴刺面,活性炭层的底部为粘贴毛面;气囊与带体顶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非弹性面,气囊与带体底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面;气囊通过连接孔连接一充气管,充气管的末端与电动充气装置连接;电动充气装置包括电动充气泵、设置在充气管上的电动放气阀、控制器以及触摸屏;电动充气泵、电动放气阀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触摸屏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阐述: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注射用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注射用止血带连接的电动充气装置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包括带体1,带体I的内部填充有气囊2,带体I的底部粘接有活性炭层3,带体I的顶部为粘贴刺面11,活性炭层3的底部为粘贴毛面31 ;气囊2与带体I顶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非弹性面21,气囊2与带体I底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面22。气囊2可通过连接孔连接一充气管23,充气管23的末端与电动充气装置4连接。电动充气装置4包括电动充气泵41、设置在充气管23上的电动放气阀42、控制器43以及触摸屏44。电动充气泵41、电动放气阀4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43的输出端电连接,触摸屏44的输出端与控制器43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3]使用时,为每一个病人重新粘接上新的活性炭层3,防止交叉感染。将活性炭层3的粘贴毛面31贴着手腕,将带体I绕着手腕缠绕,将粘贴毛面31贴在粘贴刺面11上实现止血带的固定。然后将充气管23与气囊2连接,通过触摸屏44控制电动充气泵41以及电动放气阀42的启闭。具体的,当按下触摸屏44上的充气键时,电动放气阀42关闭,电动充气泵41运行对气囊2进行充气,由于气囊2与带体I顶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非弹性面21,气囊2与带体I底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面22,因此,气囊2向着手腕的方向膨胀,对手腕施加压力,实现止血;当按下触摸屏44上的充气停止键时,停止充气,此时医生可进行静脉注射;当按下触摸屏44上的放气键时,电动放气阀42打开,气囊2自动进行放气,解除止血带对手腕的压迫。
[0014]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带体(I)的内部填充有气囊(2),带体⑴的底部粘接有活性炭层(3),带体⑴的顶部为粘贴刺面(11),活性炭层(3)的底部为粘贴毛面(31);气囊(2)与带体(I)顶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非弹性面(21),气囊(2)与带体(I)底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面(22);气囊(2)通过连接孔连接一充气管(23),充气管(23)的末端与电动充气装置(4)连接;电动充气装置(4)包括电动充气泵(41)、设置在充气管上(23)的电动放气阀(42)、控制器(43)以及触摸屏(44);电动充气泵(41)、电动放气阀(4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43)的输出端电连接,触摸屏(44)的输出端与控制器(43)的输入端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注射用止血带,包括带体(1),带体的内部填充有气囊(2),带体(1)的底部粘接有活性炭层(3),带体(1)的顶部为粘贴刺面(11),活性炭层(3)的底部为粘贴毛面(31);气囊(2)与带体(1)顶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非弹性面(21),气囊与带体(1)底部内面接触的一面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面(22);气囊(2)通过连接孔连接一充气管(23),充气管(23)的末端与电动充气装置(4)连接;电动充气装置(4)包括电动充气泵(41)、设置在充气管上的电动放气阀(42)、控制器(43)以及触摸屏(4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IPC分类】A61B17-135
【公开号】CN204562287
【申请号】CN201520236364
【发明人】王巧萍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