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罩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9548阅读:来源:国知局
额支架14摆动幅度过大,将摆动范围限制在一个大多数人需要的范围内,有利于佩戴者快捷有效地对前额支架14施加促动力以使前额支架14进行摆动。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通过自身具有的弹性变形能力来实现应变力(例如拉力或者压力)在前额支架14与框架主体11之间的传递。当佩戴者佩戴该面罩组件时,在上、下头带的拉力作用下,前额支架14相对框架主体11位置发生了变化。促动前额支架14摆动以靠近自己的前额过程中,前额支架14会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弹性件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弹性件弹力会传递到框架主体11上进而传递到衬垫12处。这样,衬垫12对鼻梁两侧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而使得衬垫12与鼻梁两侧贴合更加紧密,保证了衬垫12与鼻梁两侧贴合后,面罩内部持续正压通气,能够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0040]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件被设置为弹片15。
[0041]弹片15可以与前额支架14加工制造为一个整体。弹片15包括从前额支架14朝向框架主体11 (或者佩戴者的面部)的表面上向外延伸一段距离的连接部151以及与连接部151相连接的弹片主体152。该连接部151与前额支架14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弹片15可以被加工制造为一个整体,从而具有稳定可靠的弹性变形能力。弹片主体152与前额支架14之间形成间隔,预留出弹片主体152发生弹性变形时所需的活动空间。
[0042]弹片主体152抵压在框架主体11的表面上。前额支架14摆动并靠近佩戴者的前额时,前额支架14会压迫弹片15发生变形,弹片主体152会朝前额支架14靠近。弹片主体152的弹性回复力会传递给框架主体11进而传递到衬垫12处,以使得衬垫12更好地贴合在人的鼻梁部并保证该贴合处的气密性。
[0043]优选地,框架主体11上设置有容纳弹片主体152的容纳部116。容纳部116被设置为凹槽。弹片主体152抵压在凹槽的底部。凹槽的侧部也对弹片主体152形成限位,防止弹片15发生偏移,避免前额支架14受到沿与第一凸柱142的轴线平行的过大的外力而使得前额支架14的第一凸柱142从安装孔114中脱离出来,保证了带有弹片15的前额支架14的位置稳定性。
[0044]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弹性件被设置为扭转弹簧16。
[0045]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有安装扭转弹簧16的第二支撑架144。第二支撑架144上设置有轴孔。扭转弹簧16通过开口销轴16a安装到第二支撑架144上。然后前额支架14再通过第一凸柱142安装到第一支撑架上。优选地,第二支撑架144的轴孔与第一支撑架的支撑柱113的安装孔114同轴放置,然后使用一个销轴16a插入到安装孔114、轴孔以及扭转弹簧16的定位孔中。从而实现扭转弹簧16在前额支架14上的安装的同时也实现前额支架14与框架主体11的可拆卸连接。
[0046]安装完成后,扭转弹簧16的一个支脚抵压在框架主体11的表面上,另一个支脚抵压在前额支架14朝向框架主体11的表面上。佩戴者拉动头带使前额支架14摆动并靠近自己的前额时,前额支架14会压迫扭转弹簧16发生变形,两个支脚的距离会变小。扭转弹簧16的弹性回复力会传递给框架主体11进而传递到衬垫12处,以使得衬垫12更好地贴合在人的鼻梁两侧并保证该贴合处的气密性。
[0047]优选地,框架主体11上设置有容纳扭转弹簧16的容纳部116。容纳部116被设置为凹槽。扭转弹簧16的一个支脚抵压在凹槽的底部。凹槽的侧部也会对扭转弹簧16形成限位,防止扭转弹簧16发生偏移,保证前额支架14的位置稳定性。
[0048]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的第三实施例中,弹性件被设置为弹垫17。
[0049]弹垫17为柱体。弹垫17包括第一段171、中间段172和第二段173。中间段172设置为空腔。
[0050]中间段172呈球状,以有利于弹垫17在中间段172发生变形。第一段171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孔。空腔通过该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弹垫17发生变形时,可以将空腔内的气体通过该孔排出。第二段173被构造为端面封闭结构。
[0051]优选地,第一段171和第二段173的端部设置有周向槽174。前额支架14和框架主体11上设置有与周向槽174相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卡入弹垫17的周向槽174后实现弹垫17与前额支架14和框架主体11的可拆卸连接。
[0052]前额支架14上设置有孔,该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凸起145,该凸起145为卡接部。第一段171的端部插入到该孔中后,凸起145卡入周向槽174以固定弹垫17。框架主体11上设置有容纳第二段173的端部的容纳腔117。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117与框架主体11的内部空间隔离开,以防止气体从该处发生泄露。容纳腔117的开口处收缩形成卡接部,第二段173的端部插入容纳腔117后,卡接部就卡入周向槽174以固定弹垫17。这样,弹垫17就不容易脱离与前额支架14和框架主体11的连接,同时也保证了前额支架14的位置稳定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垫17可与框架一体成型设计。
[0053]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弹垫17的压缩状态。
[0054]如图7所示,佩戴者摆动前额支架14并靠近自己的前额时,前额支架14会压迫弹垫17发生变形,弹垫17的中间段172的径向尺寸变大。弹垫17的弹性回复力会传递给框架主体11进而传递到衬垫12处,以使得衬垫12更好地贴合在人的鼻梁部位并保证该贴合处的气密性。
[0055]通过设置在框架主体11顶端与前额支架14之间的弹性件来保证衬垫12与鼻梁两侧的皮肤贴合后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前额支架14与框架主体11活动连接。佩戴者佩戴该面罩组件时,佩戴者可以促动前额支架14在与佩戴者的头部对称轴所在的平面内摆动以将前额支架14调整到适合自身前额高度的位置。前额支架14的摆动会压缩弹性件发生变形,从而将前额支架14的力传递到框架主体11上进而传递到衬垫12处。衬垫12受到框架主体11的压迫后会与鼻梁部的皮肤处于很好的贴合状态,进而保持该贴合处处于良好的气密状态。
[0056]另外,以上实施例中,设置的弹性件可以更好地对前额支架14的摆动位置以及摆动状态起到稳定的作用。设置弹性件后,前额支架14不会与框架主体11处于松垮的自由摆动状态,而是前额支架14会在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只有当佩戴者主动施加外力促动前额支架14时,前额支架14才会被促动并进行摆动。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在未被佩戴的状态下,弹性件使得面罩组件的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各构件之间相对静止固定,有利于面罩组件的运输和取用。
[0057]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的实施例,前额支架14通过设置在其一端部两侧表面的第一凸柱142与支撑柱113上的安装孔114枢接连接,使得前额支架14可以围绕安装孔114的轴线进行摆动。可摆动的前额支架14允许佩戴者根据自己的前额特征来摆动前额支架14并最终将前额支架14的贴合部摆动到适合自己前额高度的位置处。从而,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满足了不同佩戴者的不同前额高度的佩戴需求,提升了佩戴过程的舒适度,拓展了佩戴应用范围。
[0058]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外表面的第一连接部; 前额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前额配合的贴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连接,以实现所述贴合部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的枢接轴为中心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前额的方向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的第一支撑架,所述前额支架的第二连接部枢接到所述第一支撑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上同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为所述枢接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上同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轴孔,所述枢接轴插入到所述安装孔和轴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前额支架摆动范围的限位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二凸柱。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沿与所述第一凸柱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开口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与所述前额支架之间且用于将所述前额支架的压力传递到所述框架主体上的弹性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容纳部,所述弹性件抵压在所述容纳部上。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是弹片、扭转弹簧或者弹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罩组件。其包括: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外表面的第一连接部;前额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前额配合的贴合部。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的实施例,前额支架相对框架主体进行摆动,佩戴者可以很方便容易地根据自身的前额特征来摆动前额支架以将前额支架调整到适合自己前额的距离,同时也满足不同佩戴者的不同前额高度的佩戴要求。
【IPC分类】A61M16/06
【公开号】CN204798565
【申请号】CN201520434102
【发明人】刘远翔, 庄志
【申请人】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