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747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安全实验室装备方面,具体是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管道消毒处理并未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大多情况下,只注重实验室结构的内部空间消毒,而忽视了对通风管道的消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实验室设备不能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管道进行安全有效性消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该终末消毒装置能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管道进行有效性终末消毒,降低开放式管道消毒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低风险、易操作、实用性强。
[000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包括前端变径风罩、待消毒管道和末端变径风罩,所述前端变径风罩、所述待消毒管道和所述末端变径风罩顺次连接。
[0006]所述前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所述前端变径风罩与所述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
[0007]所述末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所述末端变径风罩与所述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
[0008]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消毒时按如下操作进行:在管道前末两端密封连接变径风罩,在前端变径风罩口使用风机送进气溶胶消毒气体,调节末端变径风罩孔径和风机送风量使管道形成正压区,使得气溶胶消毒气体在管道内充分扩散。同时,在末端变径风罩口放置枯草芽孢杆菌片。设定消毒所需时间,消毒完毕后采集菌片培养,验证消毒是否有效。
[0009]本装置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结构特点,终末消毒时,在排风管道两端连接变径风罩,使用风机送进气溶胶消毒气体,同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片进行消毒效果验证。针对排风管道实施半封闭式消毒,保证消毒过程安全有效。能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管道进行有效性终末消毒,降低开放式管道消毒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具有低风险、易操作、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的正视图。由图1和图2可见,本优选实施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包括前端变径风罩1、待消毒管道2和末端变径风罩3,前端变径风罩1、待消毒管道2和末端变径风罩3顺次连接。前端变径风罩1的前端口的直径比前端变径风罩1与待消毒管道2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末端变径风罩1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末端变径风罩3与所述待消毒管道2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
[0013]使用该终末消毒装置时,首先用前端变径风罩1和末端变径风罩3连接待消毒管道2的两端。计算管道体积。在管道2前段使用风机送进气溶胶消毒气体。调节末端变径风罩3的孔径和风机送风量使管道2的内部形成正压区,使得气溶胶消毒气体在管道2内充分扩散。在末端变径风罩3的出口测量风量,使管道2的换气率为10%左右。消毒开始前,在末端变径风罩3的出口处放置枯草芽孢杆菌片,消毒时间为2小时左右,消毒完毕后在无菌操作下采集枯草芽孢杆菌片,投入无菌肉汤管内,置37°C恒温培养箱连续培养7d,逐日观察结果。培养后肉汤液面有菌膜,肉汤内有絮状沉淀,摇动时有见浑浊,即表示有菌生长,判定为灭菌不合格;培养后肉汤仍澄清透明且无沉淀即表示无菌生长,同时阳性对照枯草芽孢杆菌片生长正常,判定为灭菌合格。
【主权项】
1.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前端变径风罩、待消毒管道和末端变径风罩,所述前端变径风罩、所述待消毒管道和所述末端变径风罩顺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所述前端变径风罩与所述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所述末端变径风罩与所述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道终末消毒装置。该装置包括前端变径风罩、待消毒管道和末端变径风罩,前端变径风罩、待消毒管道和末端变径风罩顺次连接。前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前端变径风罩与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末端变径风罩的前端口的直径比末端变径风罩与待消毒管道连接的端口的直径小。该终末消毒装置能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管道进行有效性终末消毒,降低开放式管道消毒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低风险、易操作、实用性强。
【IPC分类】A61L2/20
【公开号】CN205007311
【申请号】CN201520311648
【发明人】李小波, 冯庆文, 黄树祥, 黄吉城, 方盛藩
【申请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