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配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3149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护理配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护理配药器。
[0002]【背景技术】: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配药时大多使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再推注到输液瓶内,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给病人进行配药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护理配药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座和配药器,其特征是在固定座下侧设有固定脚,固定座上侧设有瓶体放置平台,瓶体放置平台上侧设有瓶体固定座,瓶体放置平台右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器和固定座固定在一起,固定支架上侧设有折叠支撑臂,折叠支撑臂通过支撑连接转轴和固定支架连接在一起,支撑连接转轴右侧设有支撑转轴固定把手,折叠支撑臂中间设有折叠连接转轴,折叠连接转轴上侧设有折叠转轴固定把手,配药器通过配药连接转轴和折叠支撑臂连接在一起,配药器左侧设有组合抽吸管,组合抽吸管左侧设有组合抽吸器,组合抽吸器上侧设有旋转调节器,旋转调节器前侧设有抽吸指示标志,旋转调节器上侧设有固定密封抽吸管,固定密封抽吸管通过同步连接转轴和旋转调节器连接在一起,固定密封抽吸管右侧通过抽吸固定连接器和组合抽吸管连接在一起,组合抽吸器前侧设有序号管理标签,组合抽吸器下侧设有分支抽吸管,分支抽吸管下侧设有抽吸穿刺针,抽吸穿刺针通过抽吸针固定连接器和分支抽吸管连接在一起,配药器上侧设有负吸控制器,负吸控制器前侧设有负吸控制按钮,负吸控制器右侧设有微型负吸栗,微型负吸栗上侧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侧设有排气净化器,微型负吸栗右侧设有电池盒,电池盒内设有锂电池,配药器下侧设有组合注液管,组合注液管通过组合注液连接器和配药器连接在一起,组合注液管下侧设有双腔穿刺针,双腔穿刺针通过双腔针固定连接器和组合注液管连接在一起,双腔穿刺针左侧设有注液腔,注液腔内设有单向注液阀,注液腔右侧设有负吸腔,负吸腔内设有单向负吸阀。
[000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脚下侧设有辅助固定吸盘。
[0006]作为优选,所述分支抽吸管上侧设有单向抽吸控制阀。
[0007]作为优选,所述负吸控制按钮上侧设有负吸工作指示灯。
[000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给病人进行配药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药器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固定座,2、配药器,3、固定脚,4、瓶体放置平台,5、瓶体固定座,6、固定支架,7、支架固定连接器,8、折叠支撑臂,9、支撑连接转轴,10、支撑转轴固定把手,11、折叠连接转轴,12、折叠转轴固定把手,13、配药连接转轴,14、组合抽吸管,15、组合抽吸器,16、旋转调节器,17、抽吸指示标志,18、固定密封抽吸管,19、同步连接转轴,20、抽吸固定连接器,21、序号管理标签,22、分支抽吸管,23、抽吸穿刺针,24、抽吸针固定连接器,25、负吸控制器,26、负吸控制按钮,27、微型负吸栗,28、排气管,29、排气净化器,30、电池盒,31、锂电池,32、组合注液管,33、组合注液连接器,34、双腔穿刺针,35、双腔针固定连接器,36、注液腔,37、单向注液阀,38、负吸腔,39、单向负吸阀,40、辅助固定吸盘,41、单向抽吸控制阀,42、负吸工作指示灯。
[0012]【具体实施方式】:护理配药器,包括固定座1和配药器2,其特征是在固定座1下侧设有固定脚3,固定座1上侧设有瓶体放置平台4,瓶体放置平台4上侧设有瓶体固定座5,瓶体放置平台4右侧设有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器7和固定座1固定在一起,固定支架6上侧设有折叠支撑臂8,折叠支撑臂8通过支撑连接转轴9和固定支架6连接在一起,支撑连接转轴9右侧设有支撑转轴固定把手10,折叠支撑臂8中间设有折叠连接转轴11,折叠连接转轴11上侧设有折叠转轴固定把手12,配药器2通过配药连接转轴13和折叠支撑臂8连接在一起,配药器2左侧设有组合抽吸管14,组合抽吸管14左侧设有组合抽吸器15,组合抽吸器15上侧设有旋转调节器16,旋转调节器16前侧设有抽吸指示标志17,旋转调节器16上侧设有固定密封抽吸管18,固定密封抽吸管18通过同步连接转轴19和旋转调节器16连接在一起,固定密封抽吸管18右侧通过抽吸固定连接器20和组合抽吸管14连接在一起,组合抽吸器15前侧设有序号管理标签21,组合抽吸器15下侧设有分支抽吸管22,分支抽吸管22下侧设有抽吸穿刺针23,抽吸穿刺针23通过抽吸针固定连接器24和分支抽吸管22连接在一起,配药器2上侧设有负吸控制器25,负吸控制器25前侧设有负吸控制按钮26,负吸控制器25右侧设有微型负吸栗27,微型负吸栗27上侧设有排气管28,排气管28上侧设有排气净化器29,微型负吸栗27右侧设有电池盒30,电池盒30内设有锂电池31,配药器2下侧设有组合注液管32,组合注液管32通过组合注液连接器33和配药器2连接在一起,组合注液管32下侧设有双腔穿刺针34,双腔穿刺针34通过双腔针固定连接器35和组合注液管32连接在一起,双腔穿刺针34左侧设有注液腔36,注液腔36内设有单向注液阀37,注液腔36右侧设有负吸腔38,负吸腔38内设有单向负吸阀39。在配药时,将抽吸穿刺针23插入到药液瓶中,将双腔穿刺针34插入配药瓶中,操作旋转调节器16,通过组合抽吸器15将固定密封抽吸管18和相应的分支抽吸管22接通,按下负吸控制按钮26,负吸控制器25控制微型负吸栗27工作,微型负吸栗27通过组合注液管32和负吸腔38将配药瓶中的气体抽出,配药瓶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药液瓶中的药液通过分支抽吸管22、组合抽吸管14、组合注液管32和注液腔36进入配药瓶中,通过抽吸指示标志17和序号管理标签21相互对应,操作旋转调节器16可以将下一个对应药液瓶中药液吸入配药瓶中,可以连续对不同的药液进行调配。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脚3下侧设有辅助固定吸盘40。这样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固定脚3的支撑稳定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分支抽吸管22上侧设有单向抽吸控制阀41。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抽出的药液回流到药液瓶中,造成交叉感染。
[0015]作为优选,所述负吸控制按钮26上侧设有负吸工作指示灯42。这样设置,可以对负吸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查看。
【主权项】
1.护理配药器,包括固定座(1)和配药器(2),其特征是:在固定座(1)下侧设有固定脚(3),固定座(1)上侧设有瓶体放置平台(4),瓶体放置平台(4)上侧设有瓶体固定座(5),瓶体放置平台(4)右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6)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器(7)和固定座(1)固定在一起,固定支架(6)上侧设有折叠支撑臂(8),折叠支撑臂(8)通过支撑连接转轴(9)和固定支架(6)连接在一起,支撑连接转轴(9)右侧设有支撑转轴固定把手(10),折叠支撑臂(8)中间设有折叠连接转轴(11),折叠连接转轴(11)上侧设有折叠转轴固定把手(12),配药器(2)通过配药连接转轴(13)和折叠支撑臂(8)连接在一起,配药器(2)左侧设有组合抽吸管(14),组合抽吸管(14)左侧设有组合抽吸器(15),组合抽吸器(15)上侧设有旋转调节器(16),旋转调节器(16)前侧设有抽吸指示标志(17),旋转调节器(16)上侧设有固定密封抽吸管(18),固定密封抽吸管(18)通过同步连接转轴(19)和旋转调节器(16)连接在一起,固定密封抽吸管(18)右侧通过抽吸固定连接器(20)和组合抽吸管(14)连接在一起,组合抽吸器(15)前侧设有序号管理标签(21),组合抽吸器(15)下侧设有分支抽吸管(22),分支抽吸管(22)下侧设有抽吸穿刺针(23),抽吸穿刺针(23)通过抽吸针固定连接器(24)和分支抽吸管(22)连接在一起,配药器(2)上侧设有负吸控制器(25),负吸控制器(25)前侧设有负吸控制按钮(26),负吸控制器(25)右侧设有微型负吸栗(27),微型负吸栗(27)上侧设有排气管(28),排气管(28)上侧设有排气净化器(29),微型负吸栗(27)右侧设有电池盒(30),电池盒(30)内设有锂电池(31),配药器(2)下侧设有组合注液管(32),组合注液管(32)通过组合注液连接器(33)和配药器(2)连接在一起,组合注液管(32)下侧设有双腔穿刺针(34),双腔穿刺针(34)通过双腔针固定连接器(35)和组合注液管(32)连接在一起,双腔穿刺针(34)左侧设有注液腔(36),注液腔(36)内设有单向注液阀(37),注液腔(36)右侧设有负吸腔(38),负吸腔(38)内设有单向负吸阀(3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配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3)下侧设有辅助固定吸盘(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配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抽吸管(22)上侧设有单向抽吸控制阀(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配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吸控制按钮(26)上侧设有负吸工作指示灯(42)。
【专利摘要】护理配药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座和配药器,其特征是在固定座下侧设有固定脚,固定座上侧设有瓶体放置平台,瓶体放置平台上侧设有瓶体固定座,瓶体放置平台右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器和固定座固定在一起,固定支架上侧设有折叠支撑臂,折叠支撑臂通过支撑连接转轴和固定支架连接在一起,支撑连接转轴右侧设有支撑转轴固定把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给病人进行配药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IPC分类】A61J1/20
【公开号】CN205041779
【申请号】CN201520843234
【发明人】王晓燕
【申请人】王晓燕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